摘 要:以中國31個省、市、自治區1996—2011年的數據為基礎,建立動態面板模型,使用Arellano-Bond一階差分廣義矩估計法,將人民幣匯率、FDI對進出口的影響納入同一分析框架,考察人民幣有效匯率、FDI對進口貿易影響的區域差異和動態效應。研究結果表明,中國東、中、西三大區域進出口貿易受其前期值的影響;FDI當期值對進出口的促進作用存在明顯的地區差異,FDI滯后項對區域影響各異;總體上看,人民幣匯率對進出口影響不大。
關鍵詞:FDI;人民幣;有效匯率;進出口貿易;廣義矩估計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35-0179-02
一、 研究方法與數據選取
(一)模型的建立
本文構建如下動態面板模型:
(二)數據說明
本文所采用的人民幣有效匯率來源于BIS(國際清算銀行)所公布的名義有效匯率,年度數據為經過月度平均處理。31個省、市、自治區的GDP、FDI、進出口貿易數據均來自中經網數據庫及各期《中國統計年鑒》。本文所采用數據區間為1996—2011年。為了比較人民幣有效匯率、FDI對不同地區進口和出口貿易的動態效應,本文分別以中國各省、市、自治區及歸類后的東部、中部和西部三個地區的省、市、自治區作為橫截面單元,從而形成1996—2011年的兩種、四組面板數據。
二、模型估計分析
本文根據Arellano-Bond估計原理,使用軟件STATA12.0對模型(1)到(4)進行GMM估計。表1至表3為動態面板模型(1)至(4)的GMM兩步法估計結果。
從表1出口的基本動態面板模型的估計結果可以看出,無論是在全國范圍內,還是各區域,前期出口越多,當期出口也越多;FDI的中部系數為正,表明FDI對中部地區的出口具有創造效應。匯率對出口的影響為負,這和傳統理論相符。各地區經濟規模即GDP與出口呈正相關關系,但從系數上看,東部地區的系數明顯高于中西部,這主要與東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最高相關。
表2為加入解釋變量滯后項后的估計結果,前期出口對當期出口的影響仍然是正的,除中部地區外,均是顯著的。當期FDI對出口具有創造效應,同時東部的系數要高于全國系數。人民幣有效匯率當期值對出口的影響,除中部地區外均是負的,但匯率滯后一期的值為正數,此時人民幣有效匯率升值反而有利于出口,這與中國的現實情況并不相符。但人民幣有效匯率各期的系數較小,表明中國出口對人民幣匯率并不敏感。經濟規模的影響情況和基本模型大致相同。同時發現中部地區的各項數據幾乎都不顯著,這有可能存在數據統計等問題。
表3是進口動態面板基本模型的估計結果。各地區上一年度進口對當期進口的影響顯著為正。FDI對進口具有促進作用,因為外商來華投資時,也引進了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從而拉動當年的進口。從系數上看,FDI對進口的促進作用,東部地區顯著,中部和西部地區不顯著;而匯率對進口影響均顯著為負且系數較小,表明中國進口對匯率也并不敏感。GDP對進口具有拉動作用,經濟規模越大,進口需求越高。
三、結論及政策建議
首先,前期進出口與當期進出口具有顯著的正相關性,前期進出口越高,當期進出口也越高,表明進出口影響因素作用的滯后性。其次,當期FDI對出口具有創造效應,FDI流入越多,出口越多;加入解釋變量滯后項的模型估計結果表明,這種創造效應存在較明顯的地區差異,其中東部地區的創造效應最大。當期FDI對進口具有促進作用,且存在區域差異,東部地區較小,中部和西部大致相同。再次,人民幣有效匯率當期值和滯后一期值對進出口的影響均是負的,而滯后兩期對進出口的影響均轉為正的,但從系數上看,東部地區進出口對匯率敏感性要大于中、西部地區,這主要是因為東部地區更多是資本密集型企業,而總體來看,人民幣匯率對中國進出口的影響并不大。最后,進出口與各地區經濟規模與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即經濟規模越大,進出口的規模也越大。
由以上結論可以看出,中國進出口貿易對人民幣匯率的變動并不敏感,因此國際社會指責人民幣匯率低估是中國貿易順差的主要原因,并頻頻施壓人民幣升值,試圖減少中國貿易順差的做法是不合理的。而從以上對中國進出口貿易影響因素的區域差異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中國中、西部經濟發展水平落后,投資收益率低是其FDI流入較少,進出口貿易不發達的主要因素。因此,通過各種政策,提高中西部地區的生產率水平、勞動者素質,吸引FDI流入,在充分發揮東部地區發展優勢的同時,推進動中、西部經濟的發展,逐漸縮小區域差異,才能使中國經濟保持均衡和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少平,封福育.外商直接投資對中國貿易的效應與區域差異:基于動態面板數據模型的分析[J].世界經濟,2006,(8).
[責任編輯 王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