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鄂豫陜渝毗鄰地區處于中西部結合地帶,承中啟西,是我國經濟戰略東移西進的必經之道。如何發揮該區域經濟中心城市功能,帶動該區域經濟的發展,是解決中西東部經濟發展不均衡、完成中華復興的關鍵所在。雖然本區域有南陽市、十堰市作為競爭對手,但襄陽市成為區域經濟中心城市已無懸念。區域金融中心是區域經濟中心的最高形態,把襄陽市發展成為區域金融中心,發揮其規模效應和聚集效應,可更有效發揮其區域經濟中心的龍頭作用。鄂豫陜渝毗鄰地區金融中心的定位是:次區域、專業型;應該采取政府推進模式。
關鍵詞:鄂豫陜渝毗鄰地區;金融中心;政府;推進模式
中圖分類號:F8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35-0197-03
鄂豫陜渝毗鄰地區地跨中部的湖北、河南兩省,西部的重慶市陜西兩省(市),處于四省交界之處、中西部結合地帶,屬于次級區域經濟,是我國實施西部大開發、經濟戰略東移西進的必經之道,在過去長期處于各自省份的經濟落后地區。當前,改革進入攻堅階段,中西部抓住承接產業轉移良機,跨越式發展經濟,解決中西東部經濟發展不均衡問題,是我國完成中華復興、實現中國夢的關鍵所在。根據區域經濟學等原理,培育鄂豫陜渝毗鄰地區區域經濟中心城市,帶動其他中小城市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金融中心是經濟中心的最高形態和最高階段。區域金融中心是指在某經濟地理區域內發揮金融活動中樞作用的大城市,是本地區金融體系最為完善、機構聚集度最高、輻射能力最強,金融業最發達,金融設施和制度等生態環境最好的城市,是區域經濟中心的最高形態。它具有外部規模效應、聚集效應,能降低企業交易成本、融資成本,能提高企業風險管理水平。目前我國需要多層次、專業型的金融中心,在鄂豫陜渝毗鄰地區創建一個金融中心,可為本區域經濟中心城市的發展提供持續的資金支持。
一、鄂豫陜渝毗鄰地區經濟發展概況
(一)鄂豫陜渝毗鄰地區區域經濟特點
1.總體經濟發展滯后。鄂豫陜渝毗鄰地區位于中西結合部、過渡帶,在國家開放開發戰略重點向中西部轉移中,具有承中啟西的重要戰略地位。本區域廣義上包括湖北襄陽市和十堰市以及神農架林區、河南南陽、陜西商洛和安康、重慶萬州等7地市。其國土面積約14.5萬平方公里,占全國的1.6%;總人口0.26億,占全國的2%;2012年GDP總計7 331億,占全國的1.4%。由于此地區過去為全國七大集中連片貧困地區之一,經濟發展總體相對滯后。
2.區內水平參差不齊。本區域內經濟發展水平不平衡。從省際來看,湖北境內經濟發展水平較高,河南境內和重慶境內經濟發展水平次之,陜西境內經濟發展水平最差。從單個城市發展水平來看,經濟較發達的特大城市有兩個,分別為襄陽市和南陽市,襄陽市GDP超過2 502億元,人口555萬;南陽GDP2 367億元,人口1 015萬。其他都是中小城市,GDP和人口分別是:十堰市950億和334萬人、萬州市663億元和175萬人、安康市513億元和303萬人、商洛市439億元和243萬人、神農架17億元和8萬人。
(二)鄂豫陜渝毗鄰地區區域經濟中心建設
政府明確提出并采取實際行動,推動建設鄂豫陜渝毗鄰地區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的有三個城市,出現了襄陽市、南陽市、十堰市三強競爭、襄陽領先的局面。根據中央經濟中部崛起發展戰略,湖北省一直處于中部經濟的火車頭地位,武漢作為中國中部經濟中心城市和中國中部金融中心城市已經初步確立,其GDP占湖北省的1/3,存在“一城獨大”現象。因此,湖北省委審時度勢,提出加快中西結合部區域經濟發展,打造武漢襄陽宜昌大三角格局,省“十二五”規劃確立了襄陽建設鄂豫陜渝毗鄰地區中心城市的宏偉目標。后來省黨代會又提出了中小城市十堰市建設鄂豫陜渝毗鄰地區中心城市的計劃。與此同時,河南南陽市,也提出了建設鄂豫陜渝毗鄰地區中心城市和中原經濟區主體的宏偉目標,但總體經濟實力仍然略輸襄陽市,人均經濟實力只相當于襄陽市的52%。
1.襄陽市創建鄂豫陜渝毗鄰地區的區域性中心城市
湖北省襄陽市位于中原城市群、關中城市群、成渝城市群、武漢都市區四大城市群輻射區域的中心,是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省域副中心城市、漢水流域的核心城市。根據經濟發展規律,按城市布局,每300平方公里范圍內就應發展一個中心城市,而襄陽距離武漢、鄭州、西安、重慶等市均超過了300公里,目前這一范圍內并沒出現一個中心城市,而這正為襄陽的崛起提供了契機。因此,湖北省委省政府通過深思熟慮,于湖北省“十二五”規劃中確立了襄陽建設鄂豫陜渝毗鄰地區中心城市的目標。
圍繞“四個襄陽”建設,該市高標準制訂了“十二五”跨越式發展新目標:到“十二五”末,地區生產總值確保實現3 500億元、力爭實現4 000億元;沖刺 5 000億元;工業總產值力爭達到6 500億元;地方財政總收入力爭達到350億元;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力爭達到150億元;經濟總量占全省的比重力爭達到15%以上。城區面積達到200萬平方公里,城市人口達到200萬,成為鄂豫陜渝毗鄰地區中心城市。目前,該市GDP過2 502億元,屬于高速發展的中西部特大城市。
2.十堰市創建鄂豫陜渝交界(毗鄰)地區區域性中心城市
湖北省十堰市是真正地理意義上的鄂豫陜渝毗鄰地區城市。省黨代會確立了該市鄂豫陜渝毗鄰地區的中心城市奮斗目標。十堰市在“十二五”規劃提出,努力把十堰建設成為鄂豫陜渝毗鄰地區的中心城市,成立了實施鄂豫陜渝毗鄰地區中心城市戰略組織協調委員會,下設6個工作組,即國際商用車之都建設工作組、國際旅游目的地建設工作組、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工作組、區域性交通樞紐建設工作組、區域性現代服務中心建設工作組、重要農特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建設工作組。同時,組織起草《鄂豫陜渝毗鄰地區中心城市戰略實施行動綱領》,全面制定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規劃目標體系。目前,該市GDP950億元,相當于襄陽的1/3,仍然處于中等城市發展階段。
3.南陽市創建豫鄂陜省際區域性(毗鄰地區)中心城市
河南省豫政〔2011〕9號文件即《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支持南陽市經濟社會加快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南陽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主要是:培育豫鄂陜省際區域性中心城市。主要是完善城市功能,拉大城市框架,強化產業支撐,加快人口集聚,不斷提高區域影響力,將南陽市培育成為豫鄂陜省際區域性中心城市,打造成豫鄂陜接合部綜合交通樞紐。目前,該市經濟總量略低于襄陽市,是河南第三大城市。
二、鄂豫陜渝毗鄰地區金融中心的定位和創建模式
根據區域金融中心原理及我國金融中心建設實踐,可以得到很多啟發。
(一)我國需要政府推進多層次、專業型的金融中心建設
1.區域金融中心種類和層級眾多,各城市可根據實際準確定位、自由選擇
英國把金融中心分為3個等級:國際(全球)金融中心、國際區域(國際性)金融中心、國內中心。國內中心還可細分為全國(國家)金融中心、(國內區域性)一級區域中心、二次或次級區域中心;同時,根據功能不同,也出現了全能金融中心、專業金融中心的劃分。REED(1981)根據金融中心腹地范圍劃分為地方性金融中心、國內區域性金融中心、全國金融中心、國際區域性金融中心、全球性金融中心。Park(1982)根據資金來源和流向不同,將金融中心分4類:基本中心、薄記中心、籌資中心、融資中心。
中國綜合開發研究院(深圳)2009根據“中國金融中心指數”評估結果,將我國金融中心分為三級。第一級金融中心,也可稱為“全國性金融中心”;第二級金融中心,也可稱為“核心區域金融中心”;第三級金融中心,也可稱為“次級區域金融中心”。綜合以上分析,我國地域遼闊、經濟總量巨大、區域發展不平衡,需要多層次、專業化的金融中心。
2.區域金融中心城市的建設模式有兩種,我國適合采取政府推進模式
區域金融中心首先必須是區域經濟中心;其次,區域金融中心要依托超越本城市的更為廣闊的經濟區域,形成發達的區域金融體系,提高金融效率;最后,區域金融中心還要有完善的交通、通信基礎設施,創造良好的流通環境,吸引大量金融機構,保障資金運動迅捷、信息充分反映。
金融中心的形成和發展有兩種模式:(1)自然漸進模式,經濟發展產生金融需求,金融體系隨之變化發展,形成金融中心。以紐約倫敦為例,特點是缺乏時間效率,發展曲折或風險很大;(2)政府推進模式,在經濟發展水平落后、金融體系條件不滿足的情況,政府(原動力)通過制度設計,有意識的構建金融體系,強力推進,超前發展形成金融中心,刺激和推動經濟發展。以新興國家新加坡和中國為代表,優點是時間短效率高;面臨轉型經濟的大背景,我國適合采取政府推進模式。
區域金融中心城市建設應該遵循的準則:堅持創建多層次、專業型的區域金融中心;金融中心風格和特色多樣化;堅持注重差異性和專業化的長期規劃,和城市的定位相匹配,并不斷優化環境。
(二)我國區域金融中心創建實踐
從世界金融史和發達國家的發展經驗來看,形成分工明確、布局合理的金融中心是一個成熟金融中心體系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我國抓住國際金融危機后世界金融格局深刻變動、中心向亞太地區轉移的有利時機,加快形成各種金融中心,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和區域經濟發展。通過采取各級政府推進模式,出現了群雄爭霸、創建多層次金融中心的局面。
1.群雄爭霸,創建多層次、專業化金融中心
區域金融中心的爭奪戰如火如荼、席卷全國。中國已有超過26個大中型城市提出了發展成為國際、國家或區域金融中心的目標與具體措施,而有金融中心功能規劃或設想的各類城市更在200個左右。激烈的競爭帶來了同質化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的風險,也促使各區域金融中心在金融規劃中盡力擺脫全能化金融體系的各種弊端,根據區域優勢明確自身定位,通過突出自身的特色、提升專業化水準來提高自身綜合競爭力,從而在專業型金融中心建設上脫穎而出。
已經建成的國家性金融中心有兩個:上海市和北京市,將來要發展為國際區域性金融中心,其中上海明確提出在2020年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已經建成的區域性金融中心有4個:天津為華北金融中心;廣州為華南金融中心;武漢是中部金融中心;重慶是西部金融中心。已經建成或尚在創建的次級區域金融中心及地方性金融中心數不勝數。例如,西安提出要創建西北區域金融中心;杭州提出創建長三角南翼區域金融中心;大連提出創建東北亞國際金融中心等。
2.政府強力推進,政策扶持是創建關鍵
我國經濟脫胎于計劃經濟,經濟和金融水平發展一直都很落后,在轉型經濟的背景下,我國金融中心的創建,幾乎都采取了政府推進模式。因此,國家在法律、制度、政策、基礎設施方面的支持,以及在發展規劃中的目標定位,往往是國內區域金融中心創建成功的決定性因素。
3.鄂豫陜渝毗鄰地區金融中心定位和創建模式
次區域金融中心。鄂豫陜渝毗鄰地區屬于中西部結合帶、中西部經濟區域的次經濟區域;同時,該區域的城市沒有發達的資本市場和全面完善的金融體系。因此,襄陽市謀求鄂豫陜渝毗鄰地區金融中心的級別定位是次區域金融中心。同時,襄陽是鄂豫陜渝毗鄰地區和漢江流域的最大城市,其具體目標應該定位是豫陜渝毗鄰地區和漢江流域金融中心;輻射范圍為豫陜渝毗鄰地區和漢江流域。
專業性后臺金融服務中心。襄陽市沒有全國性證券交易所和期貨、產權交易中心,其具體功能目標只能定位為區域性金融服務外包基地。雖然我國金融中心的專業分工并不明顯,但襄陽市具備了成為專業金融中心的潛力。隨著競爭日趨激烈,襄陽市應該更注重自身的差異化和比較優勢。例如,襄陽市正在建立“中國云谷”,是湖北省的云計算基地,著力打造全國重要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基地,可以作為武漢市乃至全國的服務外包基地和后臺處理中心。2012年8月21日我國中西部地區最大的云呼叫中心——湖北聲谷-中部呼叫產業城在襄陽動工;2013年7月2日,華為公司襄陽云計算基地建設項目正式簽約;目前已有中國移動湖北公司企業云計算中心、IBM華中卓越云計算中心、錦云科技云呼叫產業城等一批云計算產業項目相繼開工建設。這標志著襄陽市在打造后臺金融服務中心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鑒于我國國情和制度優勢,理所當然,本區金融中心的創建必須采取政府強力推進模式。目前,湖北省政府把襄陽市東津新區建設升為省級戰略;新加坡規劃大師劉太格先生領銜編制的城市發展規劃,已經獲得國務院批準。由省長任推進委員會主任,襄陽市政府強力推進東津新區的金融機構和大公司總部或區域總部建設、云計算基地等后臺總部建設,已有7個總部項目落戶新區,使得襄陽市離建設鄂豫陜渝毗鄰地區區域性金融中心的目標越來越近。
參考文獻:
[1] 襄陽市政府網.襄陽市2012經濟社會發展統計公報[EB/OL].www.xiangyang.gov.cn.
[2] 南陽市政府網.南陽市2012經濟社會發展統計公報[EB/OL].www.nanyang.gov.cn.
[3] 孫劍,苗建軍.我國區域金融中心的劃分與構建[J].現代經濟探討,2006,(5):13-15.
[責任編輯 李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