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會計監管是法律賦予財政部門的一項神圣職責,隨著財政征管職能的逐步退出乃至取消,進一步增強會計職能的監管,其地位和作用發揮就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因此,就會計監管工作在區域范圍內存在的問題以及應采取的對策,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會計;監管;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F27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35-0225-02
《會計法》第七條規定,財政部門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會計工作。會計監管是法律賦予財政部門的一項神圣職責,隨著財政征管職能的逐步退出乃至取消,進一步增強會計職能的監管,其地位和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和市場經濟的日益活躍,會計信息對政府、投資者及潛在的投資人決策的作用顯得更為重要。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獲取相關信息職能越來越受到關注,自中央要求公布“三公”消費信息以來,有關部門也加大了對“三公”消費的查處。但是,有些單位為了掩飾其“三公”信息,也出現了會計造假的苗頭。為了保證會計信息真實可靠,對會計行為的監管工作只能加強不可削弱。
一、會計監管存在的問題
隨著資本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各級政府加強對外生產性支出的控制,尤其是對國有企業法人政績的考核、會計信息質量真實性、社會影響的廣度和深度日益加深以及對會計信息的管理更為重視。
現階段會計監管主要包括國家機關的監管、社會審計的監管和企業、單位內部審計的監管三大部分。從實際情況來看,國家監管成效顯著,社會審計監管乏力,內部審計監管成效不大。
(一)監管建立不科學、沒充分發揮效能
一是監管體制沒有理順,職能重疊。對有關單位的會計資料實施監督檢查。這種形式造成部門之間的職能重疊。尤其是各區域的財政及審計部門對各自職權范圍內、依法對違反財政和審計規定的單位進行處理,處罰決定。財政部門依據《會計法》、《政府采購法》、《預算法》、《企業國有資產法》以及《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對財政法律進行執法監督。審計部門有權檢查被審計單位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和運用電子計算機管理財政收支、財務收支電子數據的系統,以及其他與財政收支、財務收支有關的資料和資產。被審計單位不得拒絕檢查。被查部門如有問題按照國家統一會計制度的有關規定進行處理。在執法檢查過程中發現,審計部門與財政部門存在職能重疊、審計處罰與財政處罰的標準不一致的情況。
二是監管缺位,執法不力。貨幣資金管理是會計監管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檢查中發現,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在執行《現金管理暫行條例》《銀行支付結算辦法》中缺位,對行政事業單位或除金融機構本身以外的企業幾乎沒有進行過執法檢查。大額現金收支游離于銀行監管之外,有些單位企業貨幣資金安全受到嚴重威脅,也不利于我們的反腐倡廉建設。為了保證國家稅收的及時足額入庫,加強會計監管便是一項必不可少的環節,對稅收依法進行會計核算理應是會計部門的重要職能。《稅收征管法》第十九條和第五十四條規定:行政法規定和財政稅務主管部門的規定設置賬簿,根據合法、有效憑證記賬,進行核算。稅務機關有權檢查納稅人的賬簿、記賬憑證、報表和有關資料。對于未按規定設置、保管賬簿,或者保管的記賬憑證和有關資料未按照規定將財務會計制度或財務會計處理辦法和會計核算軟件報送稅務機關審查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對會計監管,法律規定是按照各自的法定職責行駛職權,對各職能部門的執法監督也是垂直內部監督,勢必會造成協調困難,導致監管部門的職能淡化,最終導致監管乏力。
三是獨立執法“獨立性”不強,勢必影響執法效果。審計部門在各級政府的領導下,其人事任免權由各級人民政府掌握,在執法過程中,勢必會有來自地方政府的影響。特別是對領導干部的經濟責任審計,在同一級區域范圍內審計部門審計,勢必存在地方保護主義思想的干擾。從以往的各區域的調查可見,其審計各級部門的領導時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俗話講,由兒子去審老子,其結果是可想而知的。
(二)會計監管執法環境不容樂觀
各級政府及財政部門對于會計工作監督管理的主要職責,由于線長面廣、會計管理機構人員偏少,對企業和線管單位的會計執法檢查難以取得實質性效果。各級政府特別是財政部門,為了加強對企業的保護力度,一般都制定了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的管理辦法,無形中增加了執法的難度。另外,線管單位與本級財政部門具有經費領撥關系,即使有處罰也難以執行到位;企業或單位對重復監管和多頭監管頗有怨言。從一些單位執行情況了解,有財政領撥款關系的單位,會計監管工作比較到位;而上規模民營企業負責人對會計工作認識不高,會計基礎工作較薄弱,內部會計監管形同虛設,外部監管無法滲透,這樣勢必形成會計監管的真空地帶。
(三)會計監管法制建設滯后
我國現行法律體系重現對行政、刑事責任的追究,忽視對遭受損害的投資者的損失,法律上就沒有規定相應的民事賠償條款,同時,會計法規制定缺乏前瞻性、長期規劃及實踐操作性。尤其是電子商務是近幾年來在商業活動中的新事物,在該領域里出現的問題有了明確規定。在《會計法》的法律責任部分,處以罰款的金額就沒有企業單位規模的大小區分,沒有發揮其應有的懲戒作用。財務會計報告上級的審核制度沒有得到很好的貫徹落實,沒有規定相應的法律責任追究條例。
(四)會計人員的整體業務能力較差
我國有上千萬的會計人員,對維護經濟秩序和規范會計行為發揮了重大作用。隨著國家的對外開放及加入世貿組織后,會計所涉及的領域越來越廣泛。面臨的新知識和新技能更替速度進一步加快,特別是電子商務的興起,要求會計人員既懂會計管理,又要熟悉會計電算化相關網絡知識。而我國會計領域從事會計工作和管理的工作人員中,既懂電子商務知識,又精通財會理論,而且還熟悉電子商務財會軟件的開發設計、維護、保養的復合型人才嚴重不足,我國會計人員的整體素質還不高,會計職業道德、誠信建設還不能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
二、會計監管的對策及建議
對會計監管體制和方法上有所創新。在監管中政府對會計監管發揮的作用顯著,但仍有許多需要完善和改進的地方。現行的管理體制及在管理中出現一些問題,需要在機構設置中進行改革,地方財政與稅務合并,成立新的財稅局,以便形成對會計監管的合力;審計部門要實現從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努力消除地方政府對審計的干預和影響;對于審計或會計監管要實現跨地域交叉審計和監管,同時要嚴明審計紀律;同時會計要實行輪崗制度,在調查中很多部門的會計一干就是幾十年,跨級的輪崗制度沒有得到實行,在行政機關或事業單位中實行會計人員的交流,甲單位的會計可以到乙單位去任職,對于專業的會計人員的流動,需要給予政策上的優惠。
(一)加強單位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建設
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包括憑證制度、賬簿制度、會計政策與會計程序、預算制度、盤存制度和內部稽核制度等六個方面。以上六個方面的制度實施,很多單位都沒實行,作為會計監管部門要把單位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建設作為一件大事抓緊抓好。
(二)要加大對社會審計人員的保障和保護力度
我國注冊會計師,作為一支重要的社會審計力量,在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培育資本市場的良性發展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從制度設計方面看還存在不少漏洞。由于我國的市場經濟發育還很不健全,會計事務所與業務之間是供求關系倒掛,供大于求,加上會計事務所是自負盈虧的中介組織,注冊會計師們為了自身的生存和利益,不可避免地放棄了某些原則以招攬客戶。政府可以就地域或規模方面有所控制,為創造良好的會計師事務所執法環境建章立制。在執法的力度方面要有所加強,現在的模式是由各財政部門來管理監督各級的會計事務所,從各財政部門的管理情況看面廣、力不從心,不能達到監管的預期目的。
(三)創新會計人員管理制度,提高會計工作質量和水平
創新會計管理模式。現在的模式是會計管理機構的人員,即國家公務員,而公務人員又不享受會計職稱的待遇,這樣的管理模式勢必造成管理與實踐脫節,無論是管理廣大會計人員的財政部門的會計管理機構還是注冊會計師協會,必須要有會計師或注冊會計師資格的行政管理人員,對其進行管理,現在大量的情形是外行領導監督內行,監管的水平就會大打折扣,在待遇方面也可以享受會計職稱待遇。民法上進一步明確會計人員參加有關會計知識的學習與培訓,對于會計知識的及時了解是很有必要的。要以《會計基礎工作規范》作為會計信息質量的基本衡量標準和依據,大力推進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的建設;會計監管部門要加大對單位會計信息質量的查處力度,樹立會計監管的權威。
對會計的監管工作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系統工作,需要各項職能部門的配合和指導。特別是對會計工作出臺的每一項新政,必須統一協調,綜合平衡,因為它是保證會計工作有序進行的必要手段,也是不斷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必要保證。
參考文獻:
[1] 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S].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122-124.
[2] 黨紅.關于石油天然氣會計研究的最新進展及其啟示[J].會計研究,2005,(1):70-72.
[責任編輯 王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