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兩大戰略任務,實現“富國”與“強軍”的辯證統一全面發展,就要在全面小康社會的建設中正確認識,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積極推進,在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實踐中得以實現。
關鍵詞:經濟建設;國防建設;戰略任務
中圖分類號:F01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14-0022-02
胡錦濤指出:“必須站在國家安全和發展戰略全局的高度,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實現富國和強軍的統一。”[1] 這一重大戰略思想,深刻揭示了國防和軍隊建設與國家發展、民族振興的內在聯系,對我們在新的起點上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推進國防和軍隊建設又好又快發展具有重大指導意義。
一、在全面小康社會的建設中正確認識富國和強軍的統一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堅持走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堅持富國和強軍相統一,加強軍民融合式發展戰略。深刻理解和把握這一思想,必須在理論和實踐中,認清兩者的辨證關系,必須站在國家安全和發展戰略全局的高度,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實現富國和強軍的統一,不斷推進國防和軍隊建設又好又快發展。
認清富國強軍的統一性,肩負起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艱巨任務。沒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國防現代化無從談起;沒有強大的國防力量,經濟建設的安全環境無法保障。認清富國和強軍的關系,當前最緊迫的任務是要破除一些思想障礙,牢牢把握兩者的統一性,把思想凝聚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上來。從經濟效益這個意義上講,國防建設是要花錢的。但我們必須正確認識軍費消耗問題,不能只算經濟賬,更要算安全賬和政治賬,要充分認清國防建設的安全價值和社會效益,更主要是表現在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捍衛、民族利益的保衛上。因此,不能僅用經濟眼光看“物質消耗”,更要用安全的眼光看潛在的“威協消滅”。黨的十八大對軍隊各項建設做出戰略部署,可以說,國防和軍隊建設迎來了難得的機遇,我們要堅決克服經費不足、裝備落后等被動消極的等靠思想,牢牢把握重要戰略機遇期,積極投身到軍事變革之中,推動部隊建設又好又快發展。
認清富國和強軍的兼容性,努力提高國防和經濟建設的雙重效益。胡主席曾經強調,實現國防和軍隊建設又好又快地發展,必須堅持軍民結合、寓軍于民,把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深深觸入經濟社會發展體系之中。因此,要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充分挖掘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的雙重效益。現在我國的國防工業大都是軍民結合型企業,其生產任務是既生產軍品,又生產民品。在生產軍品過程中,特別是在隨著裝備建設的資金投入不斷加大、國防工業生產規模擴大的同時,必然拉動與之相關的民用經濟產業的相應規模擴充。同時,國防工業消費增長能夠拉動整個國民經濟消費的增長??梢哉f軍用技術與民用技術在互補中發展。因而,加大國防科技力度并將其釋放于國民經濟建設過程中,將有利于促進民用經濟尤其是民用科技的發展,從而產生較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認清富國和強軍的相對性,不斷增強國防和軍隊建設的軟實力。富國才能強軍,這是國防建設發展基本規律。但是,富裕的國家,軍隊不一定強,也絕不可能自然而然就變強了。
因而,富國和強軍具有一定的相對性,富國是強軍的物質保證,但絕不是唯一條件,強軍還包括全民國防觀念的提升,部隊戰斗精神的生成等軟實力。當今世界,富國與強軍并不是完全對等關系。一種是國富軍又強,另一種是國富但軍不強,還有一種是國不富但軍強。可以說,富國與強軍之間沒有絕對聯系,富國是強軍的基礎,是前提,但不能自然等同于強軍,再富有的國家,如果不重視國防建設,不增強國防投入,國防不會自然而然地強大起來。所以,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統一,方法是統籌,關鍵是投入。國防不是軍防,是全民的國防,如果僅有軍隊而無全民一心、同仇敵愾的愛國主義精神,就難以戰勝強大的敵人。
二、在深化改革開放的進程中積極推進富國和強軍的統一
胡錦濤指出:“改革開放是新時期最鮮明的特征?!盵1 ]深化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是解決包括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在內的當代中國所有問題的前提和基礎。
改革開放為推進富國與強軍的統一奠定物質基礎。30多年的改革開放不僅帶來了深刻的社會變革,而且促進了經濟建設的深入發展。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中華民族實現了百年的富國之夢。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不僅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首要任務,也是夯實國防建設物質技術基礎的主要依托。我國的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加速發展,國防投入逐年增加,武器裝備更新換代,信息化建設步伐加快,社會保障全面有力,軍事威懾力顯著提升。事實雄辯地證明,改革開放是實現中華民族富國之路的必然選擇,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強軍之路的歷史必然,改革開放為實現富國與強軍的統一夯實了物質基礎,“富國”與“強軍”在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根深葉茂、碩果累累。
改革開放為推進富國與強軍的統一提供不竭動力。改革開放是國家發展的動力,也是軍隊發展的動力,同樣也是建立和完善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相互促進協調發展機制、實現富國與強軍相統一的重要推動力。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我國各項建設在取得舉世矚目成就的同時,我們也看到我國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在發展建設過程中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在經濟建設領域,我國的生產力還不夠發達,我們在“富國”之路上還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在國防建設領域,我軍正處于機械化半機械化向信息化的跨越式發展時期,無論是信息化建設、高技術條件下防衛作戰能力還是人才隊伍建設、武器裝備的自主研發,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都存在著較大的軍事技術差距,這也警醒我們在“強軍”之路上仍需要加倍的努力,要以改革開放為推動力,加強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真正實現“富國”與“強軍”的統一。
改革開放為推進富國與強軍的統一提出迫切要求。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發展面臨的機遇前所未有,面對的挑戰也前所未有。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和國家對外開放的擴大,我國在全球范圍內的戰略利益不斷拓展,我國經濟的對外依存度,對利用國際市場、國際資源的安全要求也越來越高。尤其是當前國際形勢繼續發生著深刻而復雜的變化,西方敵對勢力不愿看到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中國出現在世界東方,總是千方百計地妄圖牽制乃至遏制我國的發展。我國周邊地緣政治軍事環境也相當復雜,不可預測性因素明顯增加。這些都對國家安全環境產生了重要影響,加大了我國維護國家安全和戰略利益的壓力。這樣一個全球化的發展過程和多元化的利益格局,必然會對國防和軍隊建設提出更高的要求,國家發展必須擁有一支強大的軍事力量作戰略支撐,才能更好地維護國家安全和戰略利益,才能保證中國的經濟建設繼續穩步推進。
三、在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實踐中真正實現富國和強軍的統一
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也是指導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它不僅為實現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相互促進提供了根本思路,也為解決各種矛盾和問題、推進國防和軍隊建設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思想武器。
一是在戰略思維上,要樹立全局觀念,實現統籌兼顧,協調發展。統籌兼顧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方法,同樣也是實現“富國”與“強軍”的根本方法。實現“富國”與“強軍”的統籌兼顧、協調發展,就是兼顧國家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使國防建設體系與經濟社會發展體系融合并相互促進,共同成為國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強大保證和堅實基礎。要明確“富國”與“強軍”相統一的中心點?!皣弧币浴败姀姟睘楸U?,“軍強”要以“國富”為基礎。因此,我們要堅持經濟建設為中心,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搞建設。從國家角度講,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逐步增加國防投入,高度重視國防建設,保障和促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從軍隊角度講,要堅決服從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自覺在大局下行動。
二是在融合模式上,要樹立效能觀念,實現優化整合,兼容發展。胡錦濤在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指出:“要建立和完善軍民結合、寓軍于民的武器裝備科研生產體系、軍隊人才培養體系和軍隊保障體系,堅持勤儉建軍,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實現富國與強軍的統一,必須堅持平戰結合、軍民結合、寓軍于民的原則,全方位全過程地把國防建設納入到經濟建設體系之中,形成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相互促進、相互推動、形成合力的局面。一方面,軍隊要充分依托社會資源,要在國防基本建設、科技發展、人才培養、保障體系上,充分統籌好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的需要,充分地發揮國民經濟對國防建設的基礎性支撐作用;另一方面,軍隊要積極發揮推動作用,要積極支援地方經濟建設,協助地方完成重大保障任務,從而使“富國”與“強軍”在更高的發展水平上實現更加科學有序的結合。
三是在政策法規上,要樹立法制觀念,實現科學規劃,長遠發展。胡錦濤指出:“我們就必須依據科學發展的要求,站在國防發展戰略的高度考慮和設計國防和軍隊發展戰略,合理確定國防和軍隊建設布局,通過科學的發展規劃和計劃把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融入國家現代化建設的戰略全局之中,使國防和軍隊現代化進程與國家現代化進程相一致。”[2]無論是經濟建設還是國防和軍隊建設,都是一個由多個部分構成的復雜的大系統,要科學確定兩個建設相協調的分階段的目標和重點,站在國家高度來考慮和設計國防與軍隊的發展戰略,合理確定國防與軍隊的建設布局,通過科學的發展規劃和計劃,把國防與軍隊現代化建設融入國家現代化建設的戰略全局之中,使國防和軍隊現代化進程與國家現代化進程相一致,從而真正實現“富國”與“強軍”的統一。
參考文獻:
[1] 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N].解放軍報,2007-10-25(1).
[2] 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理論學習讀本[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6.
[責任編輯 杜 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