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采用突變級數法對四川省革命老區文化進行了靜態評價,合理評價了這些老區近5年的文化產業靜態綜合發展情況。實證表明,靜態評價法能夠有效刻畫老區文化產業發展變化特征。
關鍵詞:革命老區;文化產業;突變級數法
中圖分類號:F22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14-0086-02
引言
伴隨著市場經濟的繁榮發展和改革的深入推進,文化產業作為“拉動效應”明顯的“朝陽產業”,已逐步成為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載體[1]。目前,錢明霞[2](2011)利用網絡層次分析法研究了文化產業的競爭力,張仁壽[3](2011)引入DEA模型檢驗了廣東等13個省市的文化產業績效,郭國峰[4](2009)運用結構方程模型模擬了文化產業的投入-產出作用路徑等。但上述研究對象都還未涉及革命老區,對老區文化產業評價研究還缺乏科學定量的依據。由于革命老區文化產業數據較少,傳統的綜合指數法、因子分析和DEA模型等并不適合;同時,層次分析法、模糊評價法等對權重的確定主觀性太強,因此,本文引入突變級數法來評價革命老區文化產業發展現狀。
一、基于突變理論的靜態綜合評價
突變理論主要由結構穩定的拓撲概念發展而來的,將突變理論中突變模型衍生出來的突變級數法可應用于多準則決策問題。利用突變級數法對目標的綜合評價時,首先是對評價總目標進行多層次矛盾分解,然后再利用突變理論與模糊數學相結合產生的突變模糊隸屬函數,由歸一公式進行綜合量化計算,最后歸一為一個參數,即求出總的隸屬函數,從而得出綜合評價結果。
二、 四川革命老區文化產業評價指標體系
1.指標體系的建立
文化產業主要包括兩種類型,一是生產與銷售以相對獨立的物態形式呈現的文化產品的行業,二是以勞務形式出現的文化服務行業。不僅如此,衡量地區的文化產業的綜合發展能力,還要全面考慮所屬區域的經濟、社會等方面的支持保障力度[7]。
根據上述文化產業特征,兼顧數據可獲取性及突變級數法評價要求,將文化產業的綜合發展作為一級指標,將文化產業競爭力、文化產業經濟支持及文化產業社會保障作為二級指標,選取物態型文化產業、勞務性文化產業、收入水平、居民消費、固定投資,交通運輸、郵政通信和醫療衛生8個指標為三級指標,構建四川革命老區文化產業發展評價指標體系
2.基層指標的選取
三級評價指標的得分由下一層的若干基層指標決定。根據影響四川省革命老區文化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選定的基層指標如下。物態型文化產業:文化館、博物館、公共圖書館和廣播電視有線傳播;勞務型文化產業:藝術表演與公益體育;收入水平:職工人均工資、地方公共財政收入、農村居民純收入及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費:農村人均消費與城鎮人均消費;固定投資:建筑工程投資、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和房地產開發;交通運輸:公路總里程、等級公路總里程、旅客周轉量與貨物周轉量;郵電通信:郵電主營業務收入、固定電話使用情況及移動電話使用情況;醫療衛生:衛生技術人員、管理人員、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
三、實證分析
考慮到指標的可獲取性,按照現有四川省行政區域劃分標準,選取了達州、雅安和巴中等7個老區分布密集的典型市縣進行評價。按照上述基層指標的選取,選擇它們在2007—2011年的相關數據(數據來源《四川省統計年鑒》等)。
1.樣本數據標準化
考慮到指標量綱差異,根據突變級數法的特點和要求,采用bij=對所有的原始基層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接著對基層指標求其平均數作為每個三級指標的得分。這里,aij是每個指標原始值,amax和amin是取每個指標的最大值與最小值,而bij表示指標標準化后的值。
2.四川革命老區文化產業靜態綜合評價
參考上述過程,可以得到四川革命老區在2007—2011年的文化產業綜合值,見表1。
結語
作為一種基于狀態分析的靜態趨勢研究方法,本文采用突變級數法按照指標間的內在邏輯關系確定文化產業評價指標的相對重要性,減少了指標權重確定的主觀性,能夠更科學、更準確、更簡便地解決四川省革命老區文化產業評價決策問題。
參考文獻:
[1] 朱學義,董靖,于澤.我國文化產業投入的促動效應研究——兼論文化產業的經濟支柱性地位[J].管理現代化,2012,(1):12-14.
[2] 錢明霞,金中坤,劉松.基于網絡層次分析法的文化產業競爭力評價體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17):71-74.
[3] 張仁壽,黃小軍,王朋.基于DEA的文化產業績效評價實證研究——以廣東等13個省市2007年投入產出數據為例[J].中國軟科學,2011,(2):183-192.
[4] 郭國峰,鄭召鋒.我國中部六省文化產業發展績效評價與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09,(12):76-85.
[責任編輯 仲 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