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2年,我國修訂了事業單位會計準則規定,事業單位在會計核算過程當中采用的核算基礎主要為收付實現制,部分經濟業務或者事項采用權責發生制進行會計核算,因此,如何落實權責發生制成為當前事業單位會計改革的重要內容。
關鍵詞:事業單位;權責發生制;收付實現制
中圖分類號:F23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14-0194-01
2012年,我國修訂了《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按照事業單位的一般性特點,規定事業單位在會計核算過程當中采用的核算基礎主要為收付實現制,只有極特殊的部分經濟業務或者事項采用權責發生制進行會計核算。為此,如何引入權責發生制成為當前事業單位會計改革的重要內容。
一、收付實現制與權責發生制
收付實現制與權責發生制是進行會計核算不可回避的一對概念。
事業單位的收付支出一般都以財政劃撥的方式進行,不以盈利為目的,所以易于采用收付實現制,也就是在會計核算上現金收入和支出不與歸屬期間發生緊密聯系。
而權責發生制則適用于以盈利為目的的經濟活動中,這時就要考慮成本、收益期間歸屬問題。凡在當期已經發生收益或應當承擔的費用,無論是否收支,均按當期收入和費用處理;相反,不屬于當期的收益或應當承擔的費用,即使在本期收到或支付,都不應該被視為目前的收入和費用。
在事業單位會計核算中,由于一直以收付實現值為基礎,所以提供的會計信息缺乏真實性和可比性。這種與會計實務相脫節的核算基礎勢必要進行變革,權責發生制成為會計改革的重要內容。
二、事業單位現行核算基礎的會計實踐要求
事業單位在會計核算中采用權責發生制為基礎具有其客觀必然性。
1.采用收付實現制作為會計核算基礎,已經不能真實反映事業單位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狀況。由于我國事業單位長期以來一直在使用財政資源開展公務活動,采用收付實現制形成的固定資產得不到有效地計量。固定資產入賬后不計提折舊,不能如實反映的固定資產新舊程度、使用狀況和價值的減損,導致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與實際價值嚴重不符。此外,采用收付實現制作為會計核算基礎對于應收款的拖欠以及員工的工資和福利費的未及時發放等負債反映不完整,提供的會計信息也不準確。
2.采用收付實現制作為會計核算基礎,導致會計信息的可比性原則不能得到有效的貫徹。在收付實現制的基礎上,在會計核算上現金收入和支出不與歸屬期間發生緊密聯系,導致不同會計期間的收入和支出沒有可比性。
3.采用收付實現制作為會計核算基礎,不能準確地進行成本核算,導致現行事業單位績效考核無法正常開展。
4.在新的經濟形勢下,事業單位現今以收付實現制為會計核算基礎不能及時準確地反映實施財政國庫管理制度和政府采購制度。
目前,由于經濟形勢的變化,導致財政資金的流向發生不同以往的變革,原來事業單位所需自己的劃撥方式是財政集中撥款,現今則轉變為向職工的“單一賬戶”劃撥工資和報銷相關費用,向商品或服務供應商的“采購賬戶”直接劃撥在采用收付實現制依然不合適。
此外,由于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的會計報表過于簡單,導致報表存在缺陷,無法為有關各方提供其所必須的數據,不利于報表使用者了解單位真實狀況。
三、權責發生制在事業單位會計核算中的落實
隨著經濟的發展,事業單位資金逐步從單一的財政撥款轉向來源多元化,為此,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業務可以部分的采用權責發生制進行處理。如固定資產的會計核算可引入權責發生制,可以采用直線法計提折舊,謹慎適用加速折舊方法。在固定資產維護成本問題上可采用預提方式。對于負債處理,短期借款設置預提費用賬戶,每月計提相應的利息;長期借款在基礎設施項目完成前借入長期借款成本予以資本化,在建工程完成后,利息計入成本。在應付職工薪酬方面,設立應付職工薪酬賬戶,核算應發工資。同時設置費用類賬戶按月配比于雇員薪酬。財務報表處理,在資產負債表中引入權責發生制,同時,增加現金流量報表反映的現金流入和流出的狀況。
總之,我國事業單位引入權責發生制應采取“逐步擴展”式進行,根據實際情況在會計核算中漸進式推進。
參考文獻:
[1] 宮景玉,莊桂榮.權責發生制在事業單位會計中的應用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09,(11).
[2] 冷湘.對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引入權責發生制問題的探討[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2013,(1).
[責任編輯 仲 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