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鞏留縣氣象災害頻發(fā),給當地居民生活造成了極大的損失。建立健全鞏留縣氣象災害應急管理機制,不斷完善應急管理體系,對提升鞏留縣防災、減災和災后重建工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在介紹鞏留縣氣象局應急管理體系情況的基礎上,分析了鞏留縣氣象災害應急管理現狀,并提出相應對策建議。
關鍵詞:氣象災害;應急管理;鞏留縣
中圖分類號:S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14-0247-02
一、伊犁鞏留縣預警管理基本情況
(一)氣象災害預警服務系統建設情況
鞏留縣加大了氣象災害監(jiān)測和預警服務平臺的建設力度,不斷提高氣象災害監(jiān)測和預警能力。
1.鞏留縣氣象觀測臺站的建設情況
近年來,鞏留縣加大氣象觀測臺站建設的資金投入力度,目前已建成氣候觀測站、地面天氣觀測站、農業(yè)氣象觀測站,建立了相對穩(wěn)定的氣象資料獲取平臺,初步實現了氣象部門對當地氣候狀況的氣象觀測數據的準確獲取。鞏留縣還出臺了保護氣象觀測臺站觀測環(huán)境的若干規(guī)定,確保氣象數據的準確性。
氣象觀測站:是一個自動化的氣象站,普遍采取干電池或太陽能供電,功耗較低,能夠通過GPRS無線遠傳,便于對偏遠山區(qū)進行氣象觀測。目前,鞏留縣建立了基準氣候站、基本氣候站、一般氣候站。
地面天氣觀測站:主要是通過氣壓表、溫度計和雨量表等被動式傳感器對大氣壓力、氣溫、空氣濕度、風速、風向、雨量能見度等氣象要素進行測量,獲取相關資料。地面天氣觀測站擔負著定時地面天氣觀測并向氣象部門進行實時發(fā)報的任務,提供給天氣分析預報使用。
農業(yè)氣象觀測站:農業(yè)氣象觀測站是農業(yè)氣象生態(tài)環(huán)境檢測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氣象監(jiān)測的任務,主要承擔收集大氣壓力、雨量、太陽輻射、土壤濕度和空氣中CO2 含量的測定等任務,主要由農業(yè)氣象試驗站、基本農業(yè)氣象站和一般農業(yè)氣象站組成。
2.氣象應急預警系統的建設情況
互聯網:鞏留縣依托伊犁州氣象局專用氣象網絡,及時上傳氣象監(jiān)測、預報相關信息,公眾通過瀏覽網頁便能準確獲取氣象災害預警信息,依據氣象部門的提醒建議做好防災減災準備。
手機短信:手機短信具有簡單、直接、快捷的特點,鞏留縣氣象部門建立了氣象信息短信平臺,一旦遇到突發(fā)氣象災害,該平臺便會及時向手機用戶發(fā)送手機短信。鞏留縣近年來手機短信平臺的運用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好評。
廣播電視:廣播、電視具有覆蓋面廣、信息傳播快速的特點,鞏留縣充分利用廣播、電視進行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的傳播。在縣領導、氣象部門的指導下,鞏留縣廣播電視網絡制作了氣象信息宣傳節(jié)目,每天定時進行氣象播報,基本實現了全縣16萬人的覆蓋。
(二)氣象災害應急管理機制運行情況
作為縣域范圍內氣象信息觀測、收集及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發(fā)布工作的主體,近年來,鞏留縣氣象局不斷健全其氣象災害預報預警機制、應急響應機制和災后服務機制。鞏留縣氣象災害預報預警機制不斷完善,突發(fā)氣象災害發(fā)生后,基層氣象信息員立即向縣氣象災害防災減災辦公室匯報相關氣象災害情況,縣氣象災害防災減災辦公室按照國家氣象災害應急辦公室和伊犁州氣象災害防災救災委員會的統一部署,積極開展氣象災害防災救災工作。鞏留縣氣象災害應急指揮部立即做出災情監(jiān)測和氣象災害預警的工作安排,并對獲取的氣象災害相關信息進行分析和評估,對于達到氣象災害預警啟動等級的,責令氣象部門發(fā)布氣象災害預警,并上報伊犁州氣象災害防災減災委員會。氣象災害預警分為4個等級,即一般、較重、嚴重和特別嚴重,分別由藍色、黃色、橙色、紅色代表預警信號級別,氣象災害紅色預警為最高等級。政府相關職能部門按照本部門氣象災害應急預案做好各項防災、減災和救災準備工作。縣氣象災害防災減災辦公室對整個過程進行監(jiān)督指導,確保各級政府部門、社會公眾嚴格按照氣象災害應急預案執(zhí)行救災工作,減少災害帶來的損失。
災害發(fā)生后,鞏留縣氣象局將氣象災害情況上報伊犁州氣象部門,再上報至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氣象主管部門,由自治區(qū)氣象主管部門對氣象災害進行評估,并向國家氣象局匯報氣象災害相關信息。同時,鞏留縣政府組織相關職能部門設置災民臨時安置點,并做好災民安置和救災物資的接收工作,按照上級部門的統一部署開展災后重建工作。縣衛(wèi)生部門開始災害發(fā)生地區(qū)的消毒防疫工作,防止災區(qū)疫情的發(fā)生和傳播。縣統計局及時調查災情,對災害造成的損失進行統計,對災區(qū)受災程度進行客觀評估,并將統計結果按照相關規(guī)定予以公布。抗災救災以及災后重建工作完成后,縣氣象部門組織相關單位人員對氣象災害的成因、整個救災過程進行總結,為以后氣象災害應急預案的制定提供依據,不斷完善氣象災害應急管理體系。
二、伊犁鞏留縣氣象災害應急管理體制完善對策建議
(一)加強氣象災害監(jiān)測預報網絡建設
加快鞏留縣氣象監(jiān)測預警體系建設,不斷提高洪水等衍生、次生災害的監(jiān)測準確性和時效性。充分發(fā)揮鞏留縣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突發(fā)災害的監(jiān)測能力,建立跨部門的氣象災害聯合監(jiān)測、預報、預警機制,構建相關部門互通協作的氣象災害應急處置平臺,實現對氣象災害的準確、高效監(jiān)測,為鞏留縣氣象災害的防治提供更加精確的預報信息。加強鞏留縣冰雹、暴雨、大風等多發(fā)氣象災害的監(jiān)測,著重加強10—100km范圍內災害性天氣的監(jiān)測預報能力,建立健全鞏留縣氣象應急服務體系,為政府提供及時、準確、全面的氣象災害預報。
(二)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發(fā)布系統建設
鞏留縣頻發(fā)的氣象災害主要有暴雨、冰雹、霜凍災害等,縣政府應當制定對應氣象災害預警機制。不斷完善高效、快速反應的氣象災害預警組織體系,參照國家氣象部門災害預警等級的設定標準,結合實際情況,科學的制定相關氣象災害的預警等級。綜合氣象衛(wèi)星、雷達、氣象觀測臺站收集的相關氣象信息,對潛在氣象災害信息的整合、分析和風險評估,按照氣象災害預警啟動標準,由政府部門啟動相關氣象災害預警。同時,積極開展與廣電網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的合作,拓寬信息發(fā)布途徑,確保預警信息發(fā)布渠道的暢通。除此之外,強化氣象部門與農業(yè)局、林業(yè)局、電力局、水利局等相關政府職能部門的合作,完善氣象災害應急管理體系,明確相關部門的責任和義務,建立健全多部門協同應對突發(fā)氣象災害的機制,為氣象災害的防治提供組織保障。廣泛開展部門間的氣象災害觀測預報相關技術的研究,不斷提高全縣氣象災害預警能力。
(三)完善氣象災害應急預案
科學、完整的應急預案能為氣象災害防治工作提供參照依據。不斷完善鞏留縣氣象災害應急預案,建立健全災害應急處置機制,提高鞏留縣應對突發(fā)氣象災害的能力。針對當前氣象災害頻發(fā)、氣象災害容易衍生次生災害的特點,鞏留縣政府應該在《鞏留縣突發(fā)氣象災害應急預案》和單個氣象災害應急預案的基礎上,對多災種氣象災害應急預案給予界定,對多災種并發(fā)的重大氣象災害防治提供指導。鞏留縣政府還應不斷完善氣象災害應急預案的配套制度,同時,還應加大預案執(zhí)行中的檢查力度和加強氣象災害的應急演練。
(四)強化氣象災害應急管理部門間協作
建立健全以鞏留縣政府部門為主導、相關職能部門聯動的協作機制,有助于相關部門形成合力,更加高效地進行氣象災害防治工作。鞏留縣政府應明確各部門的職責,對災害的防治過程進行監(jiān)督,并做好工作總結;建立相關部門互通的信息共享平臺,促進部門間交流互動,不斷完善氣象局、水利局、電力局等部門協同應對突發(fā)氣象災害的預警和救助機制,不斷增強多部門協同抵御突發(fā)氣象災害的能力。
(五)氣象災害應急管理法制建設
現行的氣象災害應急管理法律制度并不完善,建議我國政府完善氣象災害應急管理相關法律法規(guī),加強對氣象災害應急管理的法律約束和指導,明確各級政府部門、企事業(yè)單位、社會公眾在氣象災害應急處置中的權利和義務,規(guī)范其行為。待我國災害應急管理立法后,鞏留縣政府應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完善防范氣象災害的總體和專項條例及實施細則,著力構建多部門協作的災害防治體制。
(六)加強社會公眾的防災自救能力培訓
廣大社會公眾是氣象災害防治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鞏留縣人民群眾的危機意識相對淡薄。
1.建立培訓制度:對鞏留縣中小學學生進行氣象災害應急知識教育,從小學開始,進行氣象災害防御知識培訓。由鞏留縣氣象部門編制氣象災害防治知識手冊,每個月均開設氣象災害防御知識培訓班,對縣域范圍內的居民進行氣象災害防災救災專業(yè)技能培訓,提高全縣公民應對氣象災害的能力。
2.加大氣象災害防治知識的宣傳力度:防災減災知識的宣傳應面向社會,普及氣象災害防治知識。
3.氣象災害應急演練:應急演練是宣傳氣象災害防治知識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此種方法相對簡單,更容易被廣大人民群眾理解。
參考文獻:
[1] 劉洋,陳安.應急管理中的心理應激機理研究[J].應急管理匯刊,2008,3(1):93-96.
[2] 沈潘艷,等.5.12漢川地震對災后民眾心理的影響[J].西南科技大學學報,2011,28(2).
[責任編輯 柯 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