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麟是國家級名老中醫、北京中醫醫院肛腸科主任醫師、北京中醫學會外科委員、肛腸學會副主委。他出生于中醫世家,17歲便跟隨父親侍診,后又拜名醫陳慎吾、趙錫武為師。1956年,他參加了北京中醫醫院的建院工作,成為該院肛腸科的創始人之一。此后,他在北京中醫醫院工作了近60年,擔負著肛腸學科帶頭人的重任。如今,王老已經退休,但仍然堅持每周出診兩天,為慕名而來的患者診病。在50余歲時,王老患上了冠心病,病情遷延不愈。在74歲時,他進行了心臟搭橋手術。在術后,他因養生有法,僅用了很短的時間就康復如初了。如今,王老雖已88歲高齡,仍是面色紅潤,眼不花,耳不聾。那么,王老有哪些養生之道呢?
1.堅持練習“六字訣”氣功
王老因患冠心病而接受了心臟搭橋手術后,根據自己的年齡和體力制訂了一套“六字訣”氣功,并持之以恒地進行練習,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六字訣是一種吐納法,其操作方法是:在每天早晨起床后,打開窗戶,凝氣斂神,對著窗外念誦呬(音si)、呵、呼、噓、吹、嘻6個字。王老指出,這6個字分別與人體臟腑相對應,其中噓對應肝,呵對應心,呼對應脾,呬對應肺,吹對應腎,嘻對應少陽三焦。使用不同的發音口型和唇齒喉舌力度念誦上述6字,可促進臟腑經絡氣血的運行,從而取得控制飲食、降低體重、調順體內氣血、減輕心臟負擔的效果。
2.常服藥粥
王老認為,人以食為本,但食能養人,亦能傷人,因此吃飯應以八分飽為宜。在王老家客廳的桌子上,長年擺著一堆個頭不小的透明瓶子,里面分別裝著銀耳、百合、枸杞子、山藥和核桃仁。每天早晨,王老會在5點多鐘起床,取出適量的上述藥物,與花生米、麥片、玉米面一起煮成藥粥,調入1~2匙蜂蜜,搭配1個雞蛋來吃,近20年來從未間斷過。王老說,在早晨剛起床時,人的胃腸空虛,服下一碗溫熱的藥粥最能滋潤胃腸。老年人及病后體虛之人若長期在早晨吃此藥粥,勝過服用任何補品。在他使用的這些藥物中,百合具有潤肺止咳、寧心清熱的功效,枸杞子具有滋補肝腎、強筋壯骨的功效,銀耳具有益氣養陰的功效,山藥具有健脾益氣的功效,核桃具有益志補腎的功效,蜂蜜具有益氣補中、潤燥養顏的功效,玉米面具有降脂寬腸的功效,大棗具有和胃健脾的功效,黑芝麻具有補肝益腎、潤腸通便、烏須黑發的功效,桂圓具有補心脾、安神的功效。中老年人應視自身健康和季節變更的情況靈活選用上述藥物制作藥粥。
3.飲食定量
在生活中,王老堅持不吸煙、不酗酒、不吃辛辣的食物。幾十年來,他一直保持著飲食定量的習慣。他在晚餐時很少吃主食,通常會吃綠豆芽、圓白菜清炒的幾個素菜,偶爾會喝一小杯的葡萄酒。在節假日家人團聚時,他只會吃一塊魚、幾口肉。
4.常做運動
王老從事的是肛腸外科工作,幾乎每天都要為患者施行外科手術。在進行手術治療的過程中醫生需要腦體并用,尤其需要準確靈活地操縱雙手。因此,王老每天都進行一些力所能及的身體鍛煉,并堅持每天走一萬步,以免使機體的運動功能退化。
5.經常按摩3個養生穴
在平時,王老經常按摩合谷穴、內關穴和足三里穴。他指出,這3個穴位均是效果極佳的養生穴。合谷穴位于拇指和食指之間的肌肉豐厚處,具有清利明目、防治頭痛的作用。內關穴位于前臂正中,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具有保護心臟的作用。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3寸,脛骨外側1寸處。將膝關節彎曲成直角后,從外膝眼往下量4個橫指的距離,再從脛骨前嵴向外側量1個橫指的距離,即可找到此穴。此穴具有調理脾胃的作用。
6.保持恬淡的心態
王老在生活和工作中總是樂呵呵的,舉手投足間都透出對生活的熱愛。每當在街上碰見熟人(無論是老領導還是老病號)向他問好,他都會停下腳步“頷首抱拳”,笑著回一句“托您的福”。王老說,人生一世,不可能處處順心,萬事如意,在遇到挫折時千萬不能和自己較勁傷神。他認為,老年人要保持情緒穩定,不奢望榮華,不貪圖享樂,對人要以寬容為懷。王老在面對榮譽和地位時始終謹遵“恬淡虛無”的原則。在幾十年的行醫生涯中,他不恃能、不恃老、不恃強,遇事總是不急不慢、不躁不亂。
7.積極預防便秘和痔瘡
隨著現代生活方式的改變,越來越多的人受到了痔瘡和便秘的折磨。王老指出,人們在生活中要注意預防這兩種疾病,改掉排便時看報紙等不良習慣,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糧,每天都做一下提肛運動,以促進肛周的血液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