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體鈣,吸收好”、“XX高鈣片,一片頂五片”,……很多需要補鈣的人在面對媒體上鋪天蓋地的廣告和市面上琳瑯滿目的補鈣產品時都犯了難,不知道自己服用哪種鈣劑才能取得最佳的補鈣效果。實際上,人們在選用補鈣產品時不可盲目地相信廣告宣傳,而應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有針對性地進行選擇。下面就介紹一下不同人群的補鈣策略:
1.便秘患者應首選檸檬酸鈣
碳酸鈣在進入人的胃部后,可在胃酸的作用下變成氯化鈣,然后進入腸道。人的腸道對氯化鈣的吸收率約為15%。而沒有被腸道吸收的氯化鈣會與食物中的草酸、植物酸、脂肪酸等結合成不溶性鈣化合物(如碳酸鈣、磷酸鈣等),蓄積在人體內。人們若攝入過多的碳酸鈣可能會誘發便秘。便秘患者若攝入過多的碳酸鈣類鈣劑則可使病情加重。因此,便秘患者在補鈣時應注意以下事項:①每天多喝1200~1500毫升左右的白開水,以促進鈣化合物的排出。②將服用鈣劑的時間安排在兩餐之間,并每天進行適當的運動。③首選檸檬酸鈣。一項國外的研究成果顯示,檸檬酸鈣的水溶性較好,很少會使服用者發生便秘。但檸檬酸鈣會促進人體對鋁的吸收,有胃病的人應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此類鈣劑。
2.應酬多、消化功能差的人應首選有機鈣
鈣爾奇D中同時含有碳酸鈣和維生素D,是臨床醫生最為推崇的醫用補鈣產品。但鈣爾奇D屬于無機鈣,在人體內的溶解度較差,只有在被大量的胃酸分解成鈣離子后才能被人體吸收。消化功能較差的人在攝入鈣爾奇D后,往往不能充分地將其吸收和利用。因此,胃酸分泌較少的人、消化功能較差的人及患有萎縮性胃炎等胃病的人應首選乳酸鈣、葡萄糖酸鈣等有機鈣來補鈣。這類鈣劑在人體內的溶解性較好,對胃腸的刺激性也較小。
3.更年期女性應首選“雌激素+鈣爾奇D”
研究發現,女性在28歲以后,其骨鈣會以每年0.1%~0.5%的速度減少,到60歲時其骨鈣會丟失50%以上。在更年期前后,女性體內雌激素的水平會驟然下降,骨鈣的丟失率也會隨之增加,進而可誘發骨質疏松癥,甚至可導致骨折。因此,更年期女性應在醫師的指導下服用雌激素和鈣爾奇D,以預防骨質疏松癥。此外,更年期女性還應多吃一些富含植物雌激素的豆制品(如豆漿、豆腐等),以減少鈣質的流失。
4.白領女性應首選鈣爾奇D
在冬天,我國北方地區的日照時間較短,天氣寒冷,白領女性可因不愿外出而無法攝入充足的維生素D。維生素D具有促使小腸黏膜吸收更多的鈣質、提高血鈣濃度的作用。在缺乏維生素D時,人體吸收鈣的能力會顯著下降,并可因骨組織內缺乏鈣質、骨組織形成減少而導致骨質疏松。鈣爾奇D中含有較多的維生素D,因此非常適合白領女性服用。一般來說,兒童每天約需400國際單位的維生素D,成年人每天約需200國際單位的維生素D。50歲以上的老年人機體合成維生素D的能力只有年輕人的1/3,因此應攝入400國際單位以上的維生素D。
5.青少年人應首選碳酸鈣
很多家長在為孩子選擇補鈣產品時都會首先考慮產品的劑型。實際上,補鈣產品的劑型與其在人體內的吸收度關系不大。人們無論服用片劑或口服液,吸收鈣的比率都差不多。這是因為,不同形態的鈣在進入人體后,最終均會以鈣離子的形式被腸道吸收。一般來說,青少年人應首選康富來鈣鎂片、鈣爾奇D、蓋中蓋等碳酸鈣制劑。這類鈣劑的副作用小、吸收率較高,可達到40%左右。青少年人在補鈣的同時還可適量地補充維生素D和魚肝油,并多運動,多曬太陽。兒童的消化系統發育尚不完善,對鈣的吸收度較差,因此可在補鈣的同時補充一些腸道益生菌。幼兒若出現了缺鈣的癥狀,應先進行飲食調理,經飲食調理后若無法糾正缺鈣的情況方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鈣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