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名思義,膳食指南就是告訴人們“吃什么食物健康”的指南。但若仔細看看世界各國不同版本的膳食指南,你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很多國家的膳食指南中都有一些看似與飲食無關的特殊提示。實際上,這些特殊提示與人的飲食健康關系重大,不容忽視,因此才“擠”進了膳食指南中。下面就介紹一下各國《膳食指南》中的一些特殊提示:
1.減少“熒屏時間”
美國是世界上較早制訂膳食指南的國家,而且每隔5年都會修訂1次該指南。在最新版的《美國居民膳食指南》中,專家們除了為人們提供最新的飲食建議以外,還特別要求人們要減少“熒屏時間”,即看電視、使用電腦和玩電子游戲的時間。這是因為,人們長時間坐著不動觀看電子屏幕與其體重超標和患肥胖癥有密切的關系。人們若一邊看電視一邊吃東西,還會不自覺地攝入過量的食物,從而誘發肥胖癥。美國專家指出,兒童及青少年每天看電視、使用電腦、玩電子游戲的時間不可超過2個小時。將減少“熒屏時間”寫入膳食指南,說明“沙發土豆”現象已經給美國社會造成了嚴重的危害。
2.不斷轉動生命的陀螺
在最新版的《日本居民膳食指南》中,“膳食寶塔”的形狀是個“陀螺”,其寓意是:“均衡的營養能使生命的陀螺維持穩定”。這個陀螺最大的特別之處在于其頂部有一個正在跑步的人。跑步與每天吃什么食物并沒有關系,但說明了一個道理——運動是生命陀螺旋轉的原動力,人只有不斷地運動才能不讓生命的陀螺停止旋轉。我國最新版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也納入了一些運動建議,并提出人們每天應行走6000步。如果身體條件允許,人們最好每天進行30分鐘中等強度的運動。
3.愉快地進餐
歐亞一些國家的膳食指南中提出,人們應在愉快的環境中就餐。挪威的膳食指南中指出:“食物+歡樂=健康”。人們在愉快的環境中就餐時,可取得提高食欲、增強消化系統功能的作用。英國的膳食指南則建議人們要“享受食物”,感受美好食物帶來的愉快感。日本的膳食指南中也指出,人們應該讓所有與飲食有關的活動都充滿歡樂,如享受做飯的快樂、享受在吃飯時與家人交流的快樂等。韓國的膳食指南中也主張,人們應多跟家人一起享用健康的家常飯,只有保持平衡的飲食結構和愉悅的心情才能打造健康的身心狀態。日本的《食育法》則規定,家長應經常教孩子做飯和種菜,讓他們了解并享受飲食的快樂。
此外,各國的膳食指南中還有其他一些特別的建議。愛爾蘭的膳食指南中提出,人們應嘗試用天然香味料、黑胡椒等作為鹽的代替品。澳大利亞的膳食指南鼓勵女性要多吃富含鈣的食物。印度尼西亞的膳食指南建議人們要多吃富含鐵的食物。澳大利亞、菲律賓的膳食指南建議母親應在嬰兒出生后的6個月內為其進行完全的母乳喂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