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管理如同火車運行,需要雙軌平行,一是制度規范管理,二是人文情感關懷,二者缺一不可。當教師犯錯誤時如何得當處理?是教條式地套用剛性的制度讓教師對號入座接受懲罰,嚴明校紀,還是巧妙地運用管理技巧讓教師心悅誠服地認錯改過?這考驗著每一位學校管理者的功力。
【案例一】滿勤之爭
教師月考勤統計公示后,H老師向我反映,學校考勤統計有誤,她本月一次都沒有缺簽。我校教師考勤表有兩種:一種是正常上班的教師由行政值班人員簽到,另一種是到時間換成的補到單,兩張都沒有簽到者視為缺簽。缺簽者有兩種可能:一是值班人員未看到該老師進校,被漏簽了;二是教師遲到了故意不簽補到單。接到H老師反映的情況后,我馬上聯想到在上周校行政例會上,某行政人員的發言,“教師一學期都不請假和遲到才能獲得滿勤獎,確實不易”,她還列舉了某位老師跟同事發過的牢騷“一學期來,小病頂著,家里有事也從不請假,沒想到臨近期末卻遲到一次,好不容易熬到學期末,滿勤獎又泡湯了”。綜合他們兩位的說法,我覺得其中有蹊蹺,接著便展開調查。結果是:“知情者”確定H老師是為了爭滿勤獎故意不簽補到單;另外有的老師則認為,上班高峰期很可能被值班行政人員漏簽了。思前想后,我本著疑“罪”從無的原則,從人文管理出發,學校最后認定該教師獲得滿勤。兩學年過去了,最讓我擔心的“縱容”教師犯錯誤可能引起的不良示范現象并沒有在教師中蔓延開來。
【案例二】“偷簽”風波
月底教師考勤統計,學校按規定打開簽到箱發現,有人考勤簽到作弊。統計后更是印證了我的推斷,原來經常遲到的L老師和Y老師該月份竟然意外地出滿勤。仔細端詳筆跡,不難發現是L老師“偷簽”的。為嚴肅校紀,在周一的行政例會上,我揭發了這一現象,并決定在全校教師大會上通報批評。例會剛結束,我就收到L老師發來的手機短信:“黃副校長,你完全可以直接找我談,大可不必……”我還未來得及細想,申校長已將L老師請到他辦公室,稍后我到校長室時,只見L老師正誠懇地為自己的莽撞行為不停地道歉著,并一再地表決心改錯。事后我反思,慶幸申校長發現了管理方法的不妥,及時伸出援手,化干戈為玉帛,一場“偷簽”風波就此結束,沒有留下任何“后遺癥”。
【案例三】“早產”的婚假
臨近期末了,擔任畢業班語文教學的S老師卻三天兩頭地向學校遞交請假條,更要緊的是,他把婚期也定在期末。這可急壞了黃校長。黃校長找到我和S老師,了解到S老師近期頻繁請假的原因是其父親住院需要護理并且在趕工期裝修婚房,當即要求我統計本月份考勤時把S老師的這幾天事假通通算為公假。我頗為不解,S老師更是一頭霧水,原本他是做好挨批評的準備來的。不過,不久以后,事實證明我的不解和擔憂是完全多余的。S老師期末僅請了兩天婚假,加上之前的事假也不足法定婚嫁15天的一半。事后我找S老師談心,他掏心窩地說:“我在乎的并不是請事假扣的那么一點獎金,黃校長急我所急,真真切切地讓我感受到了學校大家庭的溫暖,打心眼兒地感激他。無以為報,之前的幾天事假就算是提前的婚假吧。”我順勢進一步引導他:“更重要的是在今后的工作中兢兢業業,加以回報。”他聽后頻頻點頭。
上述三位教師犯錯誤或不把學校考勤紀律當回事,作為學校管理者,都穩妥地進行了處理,既講原則,又顧及當事者的心理感受,同樣達到幫助教育改過的目的,可謂兩全其美。這給我們管理者帶來很多啟示。
啟示之一:管理需要彈性
學校管理,若以為靠一套看上去很完美的制度就可以高枕無憂,這無異于癡人說夢。因為單一制度束縛下的學校,是沒有生機的,是沒有創造力的,更甭談人性化管理。制度是剛性的,而管理卻需要彈性。一位優秀的學校管理者,要想方設法地使用各種手段去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要善于運用規則,而不是死抱住規則不放。更不該嚴密監視教師,而是盡可能地尊重教師,讓老師在舒心的環境中工作。上述三個案例都表明,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管理也是一門“妥協”的藝術。管理者彈性執行制度傳遞給教師的是溫馨的情感,換回的是教師將心比心的回饋,從而促進學校各項工作的開展。
啟示之二:批評也講溫情
很多時候,矛盾的激化是由于我們的管理沒有把尊重教師作為管理的起點。即便在教師犯錯誤時,也要考慮教師的心理需要,促使剛性制度在管理實踐中“軟著陸”。要以教師真心信服為基礎,多一點寬容,少一點剛性。這樣才能給教師一個改錯與成長的機會,從而達到事半功倍、出奇制勝的效果。試想一下,如果我們在全校教師面前公開批評上述L老師的齷齪行為,讓他情何以堪?或許,他的逆反心理從此樹立。這無疑是將他引向學校管理者的對立面,對事對人都有百害而無一利。
啟示之三:處罰不是目的
在學校管理中,要避免單純的量化管理。在實行量化管理和獎懲管理的過程中,要善于運用各種管理技巧,注意定量和定性的有機結合,這樣才能保證學校管理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在學校管理中,懲罰只是手段,絕不是目的。案例三的S老師,倘若在期末再請15天的婚假,學校有理由不批準嗎?顯然做不到。由此可見,學校管理者只要具備靈活求變的思路和非常規管理的能力,才能把那些不把制度當回事的教師引導到正道上,有效地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啟示之四:相互換位思考
作為學校管理者,實行人文管理,通過換位思考,站在教師的角度想問題,再引導教師以學校的角度設身處地思考問題,相互換位思考,一定會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其中原因就在于:這種方法改變了自上而下的等級管理模式,帶給教師平等和安全的信息,這就有了溝通和解決問題的外部心理條件,最大限度地激發雙方參與解決問題的欲望,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并樂于接受對方的表達,共同尋找解決之道,踐行幸福教育。這是學校管理者和教師都樂見的。
(作者單位:福建省羅源縣教師進修學校第二附屬小學 責任編輯:朱蘊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