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我認為必須緊扣單元主題,制定準確的閱讀目標和有效策略,用串珠形式把單元教材內容有機地組織起來?,F以人教版第九冊第三組課文為例談談我的一些做法。
一、導學單——立足于單元整體目標
單元目標是教學的靈魂和方向。教師要充分領會單元教學主旨,打破僵化的課時獨立教學的壁壘,以單元目標為指導,整合優(yōu)化教學內容,尋求教學突破口,制定可行的教學策略。設計導學單是一個好辦法,它有利于學生圍繞目標從整體感知學習內容,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合作學習的能力,也便于教師了解學生的閱讀起點和實際需求,及時發(fā)現學生薄弱處,對癥下藥,調整教學方案,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教學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導學單:
二、對比讀——立足于提高鑒賞能力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要求:“閱讀教學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辈捎帽容^閱讀的方法,對文章結構、作者語言風格進行比較,可以讓學生清晰了解不同文章的體裁特點,體會不同的表達方式,提高學生閱讀賞析能力。如在第三組課文中,《鯨》和《松鼠》都是介紹動物的說明性文章。教學時,我首先引導學生利用結構單(知識樹),比較兩篇文章在表達內容和表達順序上的異同點,使學生明確:《鯨》側重于介紹形體特點和生活習性,《松鼠》則側重于介紹它的外形、性格和活動;在表達方法上,《鯨》使用的說明方法多元化,《松鼠》則較少,僅用了幾處打比方的說明方法;在語言風格中,《鯨》語言樸實、嚴謹,《松鼠》則顯現出了活潑、歡快的語言風格,大量使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通過比較,學生對兩篇課文的內容與說明方法留下了較深的印象,也初步了解了科普性說明文與文藝性說明文的區(qū)別。我還大膽嘗試讓學生以文本為依托,進行改寫,重在將兩篇文章的語言風格進行對調,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三、學運用——立足于培養(yǎng)言語表達能力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我們更應該關注編者對語言文字運用和表達的訴求,敏銳地捕捉語言信息,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學習和運用。以第三組課文為例,我分兩個層次引導學習語言運用。首先是淺層次的仿寫練習:摘抄課文中使用說明方法的句段,結合句子練說說明方法的好處,然后出示幾個句子,如“這棵樹長得十分粗壯?!薄凹尤敕序v的開水后,胖大海脹開了”等進行練寫。第二層次創(chuàng)編文本:出示短文《激光》:1960年,世界上出現了一種人工制造的光——激光。這是一門新的科學知識。激光是一種最亮的光。它比太陽光亮一百倍以上。可用于切割鉆石、金剛石等。激光是一種最純的光。可用于醫(yī)療手術。要求:運用第一人稱的表達方式介紹激光并要使用說明方法。
經過“理解——感悟——體驗——表達”逐層深入的思維過程,學生既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提高了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
四、拓展讀——立足于方法的有效遷移
以單元板塊整體組織教學,易于把“教科書”與“課外閱讀”兩者結合起來,引領學生不僅關注文本內容,而且有意識關注文本的表達特點,把在課內學到的閱讀方法遷移運用到課外閱讀中去,形成良好的讀書交流研討氛圍。以第三組課文為例,結合單元學習要點,我設計了整本書閱讀的讀書單,讓學生有的放矢地進行課外閱讀。
這樣,課內外結合,多方位引導,就使得課內外的主題閱讀達到水乳交融的程度,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作者單位:福建省廈門市海滄區(qū)霞陽小學?搖責任編輯:辛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