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要實現以最少的時間獲得學生的最大進步與發展,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使課堂教學效益最大化。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是其重要途徑,而喚起學習興趣是使學生積極學習,形成有效教學的關鍵條件。這就需要教師教學有方,寓教于樂,“開竅”有術,讓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學習。
一、板塊處理巧“變臉”
川劇中“變臉”的演員能根據劇情的需要,在極短的時間內,在一抬手一拂袖一甩頭之間,變換出不同的面目來,令無數觀眾癡迷,崇拜?!段饔斡洝分?,孫悟空一會兒變做一只雀兒凌空而上,一會兒變成一條小魚兒鉆入深澗,令多少孩子百看不厭。其實質就是一個“變”!“文似看山不喜平”,上課也是如此。如果課文的每個自然段,都用同樣的方法教學,難免單調乏味,引不起學生的興趣;而如果能根據文章各段內容、語言表達的特點,采取不同的教法,無疑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教學的有效性。請看《兩只鳥蛋》(人教版一年下冊)的教學設計:
第一小節,讓孩子摸一摸,感受鳥蛋是否好玩,然后說一說:“?搖?搖?搖?搖 ?搖?搖?搖的鳥蛋”,再倒過來“鳥蛋是 ?搖?搖?搖?搖?搖?搖?搖的”。通過體驗,學生對蛋的概念由模糊變清晰:冰冰的、圓圓的、滑滑的、白白的,的確好玩。學生不僅讀出了鳥蛋“小小的、涼涼的”感覺,還積累了詞匯,訓練了語感,可謂一箭三雕。
第二小節,讓孩子聽一聽,小鳥破殼,小鳥啁啾,媽媽勸說,明白鳥蛋就是生命,小鳥很可愛,不能玩鳥蛋。
第三小節,讓孩子演一演,小男孩怎樣送回鳥蛋。師學孩子躡手躡腳,緊跑幾步,小心翼翼地放下等動作,再追問“為什么要這樣啊?”導出書上的“小心”“連忙”“輕輕地”。由于低年級孩子表現欲強,所以,表演成了他們最喜歡的方式。有了表演前的讀,表演中的思,表演后的評,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生不知不覺地理解了這幾個詞。
第四小節,讓孩子說一說,對著大樹上盡情歡唱的小鳥道歉的、祝福的、挽留的……
40分鐘過去了,孩子們意猶未盡。出了課堂,他們還在哼唱用《兩只老虎》改編的:“兩只小鳥,兩只小鳥,真快樂!真快樂!一起飛過高山……
四個小節,四種教法,四種學法。孩子們隨著老師教法的變換,從摸一摸到聽一聽,再到演一演,最后說一說,每個自然段動用了不同的感覺器官,采用不同的學法,興趣盎然地去讀去學,從而與課堂與文本三者合一,達到教學效益的最大化。
二、情境創設巧“變法”
我們也不難發現,很多的課堂情境有了、興趣濃了、學生活了,而課堂教學質量并沒有因此而提高。應該創設怎樣的情境才是有效的呢?筆者認為在創設教學情境之前,首先要把握好教材的意圖和本質,然后還要聯系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是否需要創設情境?應該創設怎樣的情境?之后才能對情境的時機、形式、內容進行加工,這是情境創設的兩個過程。有了這樣的情境創設,學生將會享受到這樣一個過程:想學、樂學、學會、會學,讓豐富生動的情境帶動學生的情感和智慧,從而收獲一個豐盈的立體多元的三維整合的球體。以下是筆者概括的有效情境創設四法:
(一)音樂渲染法。音樂語言微妙、情感強烈。音樂運用恰當,在課堂教學中能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配樂朗讀,更加動情;在音樂中體驗,更生動;在音樂中理解,更簡單。如在教學第十冊《月光曲》一文時,以樂曲引入課文,既讓學生初步感受曲子的美,又把學生帶入特定的情境中。在引導學生學習體會直
接描寫《月光曲》內容段落時,播放樂曲中最為激蕩人心的樂章,讓學生感受與文中語言一致的音樂語言。一段抽象的文字在音樂的渲染下化為淺顯與形象,學生在音樂的語言中輕松領會曲子的旋律變化:舒緩——激越——激昂。
(二)角色扮演法。情境中的體驗非常深刻,易給人啟示,讓學生通過角色的扮演,體驗典型角色的心理活動,模仿其行為,感受學習語文的樂趣,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教學《檢閱》第六自然段。師:我就是博萊克,你們就是他的隊友,你們試著來勸勸我。生猶豫地:博萊克,你行動不便。要不你不去吧。你要去的話就站隊尾行嗎?要不就藏在中間?師沮喪、悲憤狀:我明白你們的意思了。我真恨我自己,為什么我是個殘疾人呢!通過角色扮演,學生不知不覺走進文本進入角色,仿佛自己就是博萊克的隊友。文中角色的思想言行,成了孩子們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行。在扮演角色中孩子們最深切、最生動地經歷了角色的心理活動過程,感受隊友們和博萊克的心情,從而更好地理解了課文。
(三)畫面重現法。借助圖畫再現課文情境,可以把課文中所描繪的形象、場景,生動、直觀地再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能直接用感官去感知,從而加深情感的體驗,培養了學生對美的感悟能力,收到“一圖窮千言”的效果。請看《檢閱》一文導入:課件展示四幅彩圖,引導四讀課題(圖一:人們放飛彩球,歡欣鼓舞的場面;圖二:雄赳赳氣昂昂,正在接受檢閱的軍人;圖三:主席臺上的國家領導人、外國貴賓;圖四:凌空飛翔的戰斗機群)?;橄蟮奈淖譃榫唧w的場景,使課題不言自明:原來“檢閱”就是這樣,“檢閱”原來是這么隆重的。這樣就喚起了學生的閱讀期待,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四)語言描述法。語言描述是最簡單、最直接、最基礎的情境創設手段。請看教學《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二兩句的朗讀指導:一般古人離別都是傷感的,但孟浩然是在什么樣的季節去什么樣的地方呢?教師對著揚州美景的圖片,娓娓動聽地描述:這就是百花爭艷、繁花似錦的揚州;這就是歌舞升平、街市繁華的揚州……此時,你有何感受?揚州這么美這么好玩,李白該為孟兄高興才對呀——“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學生的朗讀充滿喜悅、充滿了激情。
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我們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教學智慧,有針對性地變換多種情境,并切實提高各種情境的有效性,讓情境更好地為教學服務,為學生的發展服務。有了教師智慧的創設,才會有學生智慧的生成,才能切實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作者單位:福建省福州市金山小學 責任編輯:辛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