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我的寶寶2個月了,從他出生20天開始采取母乳和配方奶粉混合喂養,大概從20天前開始。他的大便就很臭,和大人的差不多臭,是不是胃腸不好?和添加配方奶有關系嗎?
A:寶寶2個月了,大便像成人一樣臭是正常現象。在正常情況下,孩子出生時腸道是無菌的,出生后通過呼吸、吞咽動作,大約在出生后的2個小時,寶寶的腸道便開始有細菌。這些細菌的進入和繁殖,消耗了腸道內的大量氧氣,形成一個低氧環境,低氧環境適合厭氧菌的發展,會促進雙歧桿菌為主的對人體有益的細菌繁殖生長,當大量有益菌群繁殖定居腸道后,會反過來抑制需氧菌的生長,形成腸道菌群的平衡狀態。細菌分解食物是在發酵和腐敗過程中進行的,所以會使大便產生臭味,這是一種正常生理現象。只要孩子精神狀態良好,體重正常增長,就不必因大便的氣味而擔心。
Q:我的寶寶2歲3個月了,頭發很細,不是很黑。前兩天給他洗澡時,我發現他有幾根白頭發,我奇怪怎么孩子也長白頭發?他爸爸不到30歲就有好多白頭發了,我也有一些,這跟遺傳有關系嗎?
A:頭發的發生是在胎兒3個月左右開始的,首先是表皮細胞增殖、肥厚,逐漸向真皮內陷入,形成桿狀角化物,繼續深入真皮組織中,形成毛芽。毛發的主要成分是由蛋白質合成的,另外還含有多種微量元素和黑素顆粒。毛發的生長可分為生長期、休止期和退行期三個階段。孩子的頭發90%處于生長期,平均每天約長出0.33毫米左右。孩子的頭發還沒到退行期,所以脫落很少。至于頭發的顏色,主要是受遺傳因素的影響。幾根白頭發也不會影響孩子的健康發育,不必擔心。
Q:在喝中藥期間需要注意什么呢?需要忌口嗎?
A:中醫認為,吃中藥期間最好不要喝茶。因為茶葉中的化學成分不但會降低或影響藥物療效,還會產生一些副作用,故吃藥不能用茶水。另外,通常情況下喝中藥是不用茶水送服的,因為喝茶會“解藥”。茶葉中含有大量鞣酸,很容易與生物堿發生不溶性沉淀。而很多中藥的有效成分都是生物堿,如麻黃中含有麻黃堿和偽麻黃堿,黃連、黃柏中含有小檗堿,百部中含有百部堿。其他像元胡、大薊、小薊、川牛膝、曼陀羅等有效成分也主要是生物堿。當這些藥的水煎液與茶水同服,就會發生沉淀而影響藥效的發揮。同時,茶葉中的鞣酸具有收斂作用,會阻止人體對蛋白等營養物質的吸收,因而在服用中藥時,飲用茶水,特別是飲用濃茶,也會降低藥效。
喝中藥時,有以下蔬菜是不能吃的。服用中藥時不宜吃蘿卜(服理氣化痰藥除外),因蘿卜有消食、破氣等功效,特別是服用人參等滋補類中藥時,吃蘿卜會降低補藥的效果使其失去補益的作用而達不到治療目的; 患有消化道疾病,如肝炎、慢性胃腸炎患者服用健脾、溫胃的胃藥時,禁服大蒜,大蒜中含有蒜素能刺激胃腸粘膜,使粘膜充血,所服的中藥就不能有效地發揮其治療作用; 服中藥時不能吃辣椒,特別是熱性病癥,服清熱涼血或滋陰降炎藥時更不宜吃辣椒,辣椒能使藥效降低,使治療無效或療效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