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二維碼已融入大眾的生活。各類掃碼軟件為消費者查詢商品售價、產地等數據提供了方便。最近,很多商家稱掃一掃二維碼,便可知商品真偽,一時間,掃一掃二維碼成為了一種時尚。那么掃一下條碼就真的可以辨別真偽?
軟件編程業內人士崔震告訴記者,大部分的二維碼只能代表這類商品最基本的信息,不能幫助顧客辨別真偽。此外,一些簡單的沒有加密的二維碼也可以復制。如果假冒商品的廠家復制了真廠家的二維碼,那么我們用手機掃出來的仍然是真貨的信息。
隨后,記者在淘寶上搜到了一百多個商家可以制作、印刷二維碼,印刷一個二維碼僅需1分錢。據崔震介紹,可以將二維碼想象成一串文字,只是需要專門的識別器去讀取它。那么,讀取被復印后的二維碼很簡單。而且,很多商家的同一款商品僅使用同一個二維碼,根本無法從條碼上讀出商品的生產日期、銷售情況等信息。即使很多大廠家自己建立了條碼數據庫,也僅限于此類商品的最基本信息,比如商品名稱、生產廠家、銷售區域等。這種信息是廠家自行建立的數據庫,不具備辨別真偽的能力。因此,商家宣傳的二維碼防偽標識多是一個噱頭,消費者不應掉入這種誤區。
那么二維碼防偽技術存在嗎?崔震告訴記者,理論上是存在的,發票等物品的二維碼有可能配備防偽技術。二維碼防偽原理是為每個商品量身定制一張專屬“電子身份證”,需要一對一的技術以及背后強
大的數據庫。據介紹,市面上的商品一般不會采用這種技術,不如刮開涂層式的防偽碼來的方便,但是很多商品刮開涂層的防偽碼也很容易破解。
崔震提醒消費者,在二維碼中植入有毒的網址也容易實現。如果盲目的“見碼就掃”,可能會導致手機中病毒,甚導致丟失重要信息,帶來錢財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