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心引力》無疑是一部展現太空的美麗和危險的極致影片。三名演員,加上無比壯麗的地球和太空景色,就構成了這部影片的全部畫面。影片的故事構架其實并不復雜,三名宇航員在艙外修理哈勃望遠鏡時,遭遇前蘇聯衛星碎片雨的襲擊,一名宇航員當即斃命。另外由桑德拉·布洛克和喬治·克魯尼扮演的兩名宇航員奮力自救。最終,桑德拉·布洛克扮演的宇航員乘坐著中國神舟救生艙成功逃生。最后一個畫面是她從墜落在湖中的救生艙逃出后,重新站立在了地球的土地上。全片到此戛然而止。
據悉,這部影片請來了在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供職15年的科學家凱文·格雷澤擔當顧問。但是這畢竟只是一部電影,影片中的一些科學“硬傷”還是被很多科學家,甚至前宇航員毫不留情地指認出來。
眼淚、汗液只會粘在皮膚上?
電影回放:女主角留下的淚滴,形成一個晶瑩剔透的圓球形狀,然后逐漸從她的眼角飛出,飄向鏡頭。
真實情況:在真實的航天器環境中,眼淚、汗液、血液等液體只會乖乖地粘在皮膚表面或者眼睫毛上,并不會隨之飄遠。水分子相互拉得很緊,這種拉力也就是表面張力,使水成了球狀。在地球上液體也有表面張力,但是地球引力要比水分子之間的引力大得多,所以不會形成球狀。但在太空環境下,液體就能在表面張力的作用下,還原成球狀。
這些球形的水珠,由于沒有重力的作用,只會被粗糙的皮膚表面吸附而不會向下落。前宇航員撰寫的《感受太空:太空航行的500個問答》中就談到一件趣事,一次航天器上的排便裝置發生故障,所以只能用比較原始的方法,也就是用一個袋子來充當馬桶。但是用袋子時會很困擾,因為如果小便時速度太快,尿球會四處飛濺;而速度太慢,尿液會形成一個大大的“尿球”附著在人的身上。
衛星碎片繞錯方向了?
電影回放:當男女主角在艙外修理裝備時,無數的衛星碎片呼嘯而來,而這些碎片的飛行方向正是由東向西。

真實情況:人類發射的飛行器還有碎片幾乎都是自西向東運動的。地球是自西向東轉動的,如果發射火箭也是向東飛行,順應這個時速,就能很好地借助地球自西向東轉時所產生的加速度,從而減少火箭的載油量,并增加有效載荷。所以在發射火箭時,都是向東發射。而進入軌道后的宇航設備,也將沿著發射的方向,自西向東運動。而影片中,出現自東向西運動的航天器碎片,顯然是不可能的。
順便說一句,利用地球自轉速度減少火箭發射的燃料消耗,這也是航天發射場選址時的共識。知道哪國的火箭發射基地最好地利用了地球自轉的加速度嗎?答案是法國。法國的庫魯太空中心位于緊靠赤道的法屬圭亞那中部的庫魯地區,這里是國際上公認的最佳火箭發射基地。
男主角本該活下去?
影片回放:當女主角奮力地用一只手抓住要飛走的男主角時,男主角說她腳下的繩子拉不動兩個人,為此解開連接繩墜入了太空,把生的機會留給了同伴。

真實情況:這位舍己救人的英雄可以不用死。因為,在太空中物體呈失重狀態,他們和身邊的飛行器一樣,都在同一軌道,以同樣的速度在運行著。如果沒有外力,即便男主角是個大胖子,女主角也只要輕輕一勾就能把他拉回身邊。所以當女主角抓住男主角的時候,男主角應該是懸浮靜止在原地。
他們永遠無法從哈勃飛到空間站?
影片回放:喬治·克魯尼利用身上的噴氣背包,帶著同伴從太空望遠鏡飛向國際空間站。
真實情況:根本不可能。國際空間站的軌道高度為350公里左右;哈勃空間望遠鏡達到589公里左右;天宮一號軌道最高高度為382公里。

從上面數據可以看出,幾個人造天體之間有著幾十、幾百公里的距離。太空中運行的物體(包括天體和人造物體)都有其各自的軌道,軌道上的物體都安分守己地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運動。而宇航員也相當于一個小型天體,在自己既定的軌道運行,如果宇航員這個小天體要在以上三者之間穿梭,就需要和飛行器一樣,進行數次變軌動作,通過改變自己的軌道,進入目標物體軌道從而接近目標物體。
但這是一件相當難的事情,絕對不是電影中宇航員能夠自己完成的旅行。
要從既有軌道變軌到其他軌道,所需要的能量、推進角度等都是需要精確計算的,單憑宇航員攜帶的噴氣裝置,要產生能夠改變軌道的速度增量,完全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事實上,哈勃望遠鏡與空間站各自所處軌道相距甚遠。從這點到另一點,所需的能量即便是宇宙飛船載滿燃料都無法做到。
由此看來,片中的宇航員,輕易就化解了這些令科學家都要頭疼的變軌壯舉,確實有些天方夜譚了。
影片勝在激發人們探索的興趣
盡管有些“硬傷”,但要求一部電影拍出紀錄片的效果也太強人所難。一名NASA 前宇航員加里特·雷斯曼還是對《地心引力》的還原能力表示贊賞。
雷斯曼說影片把很多細節都做對了,影片中桑德拉·布洛克所飾演的角色在關閉通向聯盟號的氧氣流時,她所關閉的兩個閥門是完全正確的。她按下的按鈕也完全正確,而且按鈕上的標注也是對的。
曾兩度前往國際空間站、并在太空中度過了156天的凱瑟琳·科爾曼也評價道,“只要《地心引力》能夠鼓勵一個小朋友想要了解更多關于太空的知識,關于那個神秘又神奇的地方是什么樣子,關于那個地方看到的地球是什么樣子,那我就認為它勝利了”。
其他科技硬傷盤點
電影回放:穿著宇航服在太空漫步的瑞安博士說自己“喜歡太空的寧靜”。
真實情況:真正的宇航員可絕對不會“喜歡太空的寧靜”,因為當你穿上宇航服時,會一直聽到風扇聲,那是生命保障系統在運轉,宇航服里的氧氣在不斷循環。你還會聽到耳機里噼里啪啦的聲音,那說明你仍然在線,與外界保持著聯系。如果你的宇航服完全沒有聲音了,那……
電影回放:瑞安博士素顏短發緊身背心短褲,一副健美干練的女漢子形象。
真實情況:美國著名天體物理學家奈爾·德葛拉司·泰森都忍不住出來吐槽:在無重力的情況下,瑞安的頭發竟然不會飄浮!并且,真正的宇航員可不會穿成要去跳健身操的樣子,而是得穿上——紙尿褲和冷卻服。并且,宇航員從太空回來會渾身是汗,他們的衣服本身就會變成“尿布”。
電影回放:在國際空間站里,瑞安在決定放棄努力,關掉氧氣等死時,出現幻覺,聽到喬爺在敲窗戶。
真實情況:這個幻覺是很科學的。楊利偉在他的《天地九重》一書里,就提到了他親歷的“來自太空的神秘敲擊聲”——“這個聲音也是突然出現的,并不一直響,而是一陣一陣的,不管白天還是黑夜,毫無規律,不知什么時候就響幾聲。不是外面傳進來的聲音,也不是飛船里面的聲音,而仿佛是誰在外面敲飛船的船體。無法準確描述它,不是叮叮的,也不是當當的,而是更像拿一個木頭錘子敲鐵桶,咚……咚咚……咚……”
電影回放:瑞安抱著一個滅火器跳到了中國空間站。
真實情況:這段完全是導演瞎拍的。事實上,中國空間站預計2018年左右才發射,到2020年才開始運行。根據公開資料,中國空間站約有10年“壽命”,能支持三人長期生活,最多容納六個人。它的名字有可能叫“蒼穹一號”“和平方舟”“華夏驛站”……這都是在2012年9月,中國空間站征名活動中獲獎的名字。
如果《地心引力》推遲到2020年上映,還是有bug:因為那時國際空間站可能已經退役了,在天上飛的“房子”只有中國空間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