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媒體報道,南京一所高校的19歲女大學佳妮最近因為舌頭上一個總也不愈合的破口而苦惱,疼痛持續三個月后,佳妮去醫院就診,被確診為舌癌中晚期。據了解,佳妮平時最喜歡吃麻辣燙、油炸食物和燒烤等,有媒體認為是吃麻辣燙吃出了癌癥,由此,麻辣燙也成為了新的熱門“致癌物”。
事實是否如此北大口腔醫院口腔癌專家盧旭光認為,簡單地將麻辣燙與致癌列為因果關系是不科學的,許多媒體易將“某某致癌”寫成醒目的標題,雖然能博人眼球,但對大眾其實是一種誤導。因為致癌的因素很復雜,如果確定單一因素能致癌,那么癌癥早就能攻破了。
癌癥其實是一種基因病。20世紀60年代,科學家在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患者細胞中發現了第一個特異的異常染色體Ph,從此陸續發現了許多癌腫的染色體異常。現代分子生物學的重大成就之一就是發現了原癌基因和原癌基因具有活化成致癌的癌基因的能力。
在正常情況下,細胞內都存在著與癌癥有關的基因,這些基因的正常表達是個體發育、細胞增殖、組織再生等生命活動不可缺少的,只有發生突變時才有致癌作用,變成癌基因。這些具有引起細胞癌變潛能的基因就是原癌基因。
現在醫學認為,人人體內都有原癌基因,但絕對不是人人體內都有癌細胞。因為,人體里還存有抑癌基因。平時,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維持著平衡,但在致癌因素作用下,原癌基因的力量會變大,抑癌基因則變得較弱。因此,致癌因素可以看做是啟動癌細胞生長的“鑰匙”,主要包括精神因素、遺傳因素、生活方式、某些化學物質等。多把“鑰匙”一起用,才能啟動“癌癥程序”,并且“鑰匙”越多,啟動機會越大。
盧旭光說,這也就解釋了我們的生活中存有諸多致癌因素,如用礦泉水的瓶子喝水能致癌,長期接受日光燈的照射也能致癌。為什么有的人會患癌有的人卻不會,因為每個人啟動“癌癥程序”的“鑰匙”組合是不同的。由于目前我們還無法破解所有“鑰匙”,因此也無法有效攻克癌癥,但正確認識癌癥絕對是我們戰勝它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