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玩攝影的人都會有一種“鏡頭崇拜”的情節,這種情節的一個具體表現就是喜歡高大威猛的大炮筒(長焦鏡頭)。對于這一點,相機廠商心里賊清楚。所以,佳能的廣告始終是一群人在用白色的長炮筒,尼康的廣告永遠是一群人在用黑炮筒。
初學者都會愛上長炮筒
在美國電影《狗仔隊》中,主人公的長炮筒無疑是職業的一個象征。不管是在球場上,還是在海灘上,他的佳能的白色長炮筒都會有所斬獲,無數大腕名流在他的鏡頭下都尊嚴盡失。在那里,大炮筒幾乎成了偷拍的代名詞。
其實,對長焦頭崇拜這件事,大家或多或少都有那么一點。究其原因,是我們本能的偷窺欲,還是對遠方未知的好奇?這很難說得清楚。總之,大炮筒對初學者太具有殺傷力了。不為別的,起碼拿到街上,多靚騷!在女朋友面前無疑也最有面子!對這件事,記者本人也未能免俗。記得10多年以前,我能買得起的相機就是佳能的EOS88,配的鏡頭是24-85mm。那時很著急,沒有長焦頭怎么能行?于是吃糠咽菜也要給相機配個長焦頭,后來終于買了枚騰龍的75-300mm鏡頭。這支頭被我整天背著,好在也不沉,畢竟塑料用的多。一兩年后,我實在忍受不了了它的成像,便被我仍在墻角里,再沒有出來過。

攝影師使用鏡頭有一個過程,先是只用很少的鏡頭,當資金積累后,各種焦段的鏡頭都會被買來,并且經常使用超焦距拍攝。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使用的鏡頭會越來越少,許多人甚至會回到最初使用的普通的一兩支鏡頭上。出現這種狀態,是因為攝影的初學者并不知道自己要拍什么。他們通常什么都想拍,風景要拍,花卉要拍,人像要拍,微距、野生動物、紀實都不能落下。于是什么鏡頭似乎都需要。待到對攝影真正了解后,才明白,攝影中的任何一個門類要深入都不容易,還是專注于一點比較切合實際。這時,長焦鏡頭就可能被閑置或出掉。
并不是人人都需要長焦鏡頭
那么,到底什么人需要長焦頭呢?毫無疑問,首先,狗仔隊需要。隨著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人都在朝狗仔隊的方向發展。如果你參加過大城市每年的車展,你就會明白此言不虛。當然,狗仔隊需要的以普通遠攝鏡頭為多,需要超遠攝鏡頭的人并不多。攝影上把鏡頭焦距從85毫米-?300毫米為的攝影鏡頭稱為普通遠攝鏡頭,300毫米以上的為超遠攝鏡頭。
其次,需要長焦距鏡頭的是野生動物攝影師和體育攝影師。在攝影上,這是兩個比較高端的領域。門檻很高,一般人很難進入。光是器材的投入就把絕大多數愛好者擋在了門外。這兩個領域也是單反相機的強項,相機廠商的那些大炮筒都是給這兩個領域的攝影師準備的。
第三,攝影記者和一些風光攝影師會需要長焦頭,主要是普通遠攝鏡頭。這兩個群體的攝影師需要長焦頭,一是為了拍攝特寫;另一個作用是為了壓縮背景,專業的說法叫“透視壓縮”,就是將場景中不同層次的景物表現在同一個畫面中。在新聞照片中,這類照片很是常見。比如,為了表現馬路上車多,就用長焦頭從遠處斜拍。馬路上的車就密密麻麻擠在一起了。為了表現海灘上的人多,也可用此辦法。
除了上文羅列的這幾類人,普通人并不需要長焦頭。許多人會說,我要拍人像,拍特寫,所以需要長焦頭。其實人像根本不需要長焦頭,有專門的人像鏡頭足矣。過長的鏡頭拍人像,容易把人臉壓平,除非這個人的鼻子很高。

長炮筒也有很多軟肋
首先,是價格過于昂貴。長焦距鏡頭在使用時,一般都是用來拍攝較遠的景物,由于空氣的吸收及漫散射光線的影響,所以拍攝的影像反差較小,加之塵粒消光較嚴重,使用300毫米以上的超遠攝鏡頭拍攝,難以將各色光聚于一點,因而產生副光譜問題。所以,廠家為了打造一枚好的長焦鏡頭,必須更多使用真材實料。像佳能的許多白色炮筒都使用了人工螢石,自動對焦上也使用了最先進的技術,這些都使價格無法下來。
其次,由于拍攝的距離較遠,缺少現場感。大街上你常會看見拿著長焦頭“掃街”的人,一看就知道是初學者。
第三,長焦鏡頭很難做到大光圈,當光圈不夠大時,必須要經常使用三腳架或者單腳架。使用300mm以上鏡頭時差不多都得使用腳架,對野生動物攝影師和體育攝影師來說,你必須要背幾十斤重的相機和鏡頭,還必須要自己扛腳架,所以,沒有非常強壯的腰椎是萬萬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