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2013年是互聯網大爆發、大發展的一年
2013年隨著推特上市,互聯網又迎來一個新的小高潮。中國互聯網呈現新興勢力急速上升的態勢。移動互聯網更新換代速度加快,互聯網金融對銀行業開始造成沖擊,電子商務取得引人注目的長足發展,大數據開始向產業化方向邁進,新媒體面臨向WEB3.0的升級,互聯網的法律和規制面臨新生事物的挑戰。
1、 移動互聯網時代全面到來
一是網民規模增長再掀高潮,《關于下一代互聯網“十二五”發展建設意見》規定的網絡普及率達到45%的建設目標提前實現。手機作為第一大上網終端的優勢進一步擴大,智能移動終端全面普及,移動互聯網步入發展快軌。
市場調查機構易觀智庫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第3季度中國移動互聯網市場規模達到572.87億,移動互聯網用戶規模接近7億。我國移動互聯網已進入高速增長階段,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增速驚人;移動互聯網高速發展加速產業融合和競爭格局變革。
電信運營商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并存。“寬帶中國”戰略穩步實施,在新一代網絡基礎設施方面正形成初步能力。OTT對運營商業務造成強大沖擊,以小米為代表的終端公司又控制了末端客戶,運營商面臨管道化和邊緣化形勢下,開始與互聯網企業開始合作,中國電信與網易,廣東聯通與騰訊嘗試開展業務合作。
2、互聯網金融異軍突起
2013年,互聯網金融成為網上網下結合發展的突出領域。互聯網金融的概念進入人們的視野,互聯網對于傳統經濟的影響逐步滲透到傳統金融行業,并且全面覆蓋支付結算、信貸融資、貨幣流通、銷售渠道等多個細分領域
第三方網絡支付進一步發展。伴隨電子商務、快遞等行業的發展,網上支付規模持續攀升。2013年網絡支付市場規模將達到4萬億元。截止2013年前三個季度,移動互聯網支付整體交易規模達到4121億元,是去年全年的5.3倍。從發展態勢來看,2013年,第三方支付主推的遠程移動支付取得了爆發式的增長,而銀聯、運營商為代表的近端支付(NFC)則并未實現有效突破。銀聯與第三方支付矛盾加劇。
由陸金所、拍拍貸等10家網絡信貸服務業企業成立的“網絡信貸服務業企業聯盟”。重慶五家P2P涉嫌非法集資,一家公司已予注銷,其余四家被要求逐筆清退現有的債權債務,顯示了網絡集資業務的風險。
3、微信帶動掀起WEB化新浪潮
微信的強勢崛起,掀起移動互聯網WEB化浪潮,引來阿里巴巴來往、網易等的模仿。但模仿者并且把握WEB化的要領,目前并未對微信構成明顯替代。反倒是微信在穩步發展中,開始通過微信支付等,逐步侵入電子商務領域。阿里巴巴向移動、特別是WEB轉型速度明顯慢于騰訊、百度,也落后于大勢,但在大數據方面,具有自己的獨特優勢,又在領導新的潮流。
網頁應用的發展是2013年一個特色。其中網頁游戲的發展,已有電商企業涉足其中。繼淘寶、京東商城之后,當當網也上線了在線游戲頻道,并和多家網頁游戲開發商展開聯運合作。WEB浪潮在即時通信與電子商務兩大主力領域同時興起,預示著可觀的發展后勁。
4、電子商務帶動新經濟發展,O2O互動加強
天貓11·11購物狂歡節創造了350億元交易額,意義不僅在于電商,它是中國經濟轉型的信號,新的商業模式使制造業貿易商發現,新經濟開始來到身邊。網上商業與網下商業互動明顯加強。
據麥肯錫統計,中國電子商務創造的需求中,有近六成為替代網下需求,四成為創造網上獨有的需求。廣義的電子商務,正在成為信息消費的積極帶動力量。一是通訊服務,二是電子終端,三是互聯網流量,四是軟件服務,五是社會公共服務(遠程醫療和教育)。在各種信息消費中,網游的發展是2013年信息消費中重要的一塊。隨著中國網絡游戲市場的日益成熟。此外,互聯網電視應用進一步發展,已經對主流媒體視頻網站產生了巨大分流,互聯網電視的語音識別、電視社交、多屏互動等應用正在逐步走向成熟。
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相互融合進一步深化,為網絡經濟發展提供了更加廣闊空間。互聯網與各行各業融合已呈現破土之勢。從現代服務業、物流、交通、醫療到農村信息化,網上與網下融合已蔚然成風。
2013年,兩化融合穩步推進,云計算產業呈現爆發式增長,商業生態系統助于中小企業發展成為亮點,“智慧城市”建設如火如荼,網絡游戲、網絡視頻、微博等互聯網應用服務領域將會迎來新一輪的高峰,新的企業管理標準正在形成,企業面臨互聯網時代管理變革挑戰。
二、新的一年將是新舊交替的關鍵一年
2014年互聯網將進一步全面發展,百花齊放,但具有戰略意義的關鍵突破,應關注以下三個方向:
1、分享型經濟興起,改變工業化經濟基礎
網購的影響正超越流通領域,改變中國經濟的發展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公報》,突出提到了“城鄉一體化”。同與往的城鎮化相比,與電子商務的發展趨勢更加吻合。從這幾年的數據看,三、四線城市的網商、網購數字增長超過一、二線城市。集中涌現了好多‘淘寶村’,可以分布式地配置資源。傳統發展思路是以物質聚集的方式集中配置資源,城市是物質資源的聚集地,但網購是以信息聚集的思路,去中心化地配置資源,涉及的商品實物不必繞道大城市這個中心,通過物流配送,從廠門直達家門。因此小城鎮甚至農村,也可以在去中心化模式下,讓生活更美好。電子商務將促進中國城鄉一體化過程。
以“平臺免費提供重資產(固定成本),增值服務(利用邊際投入)輕資產運作,共同構建商業生態相關市場,收益分成”為特點的分享型經濟(又稱云計算模式、以租代買模式,或免費模式),正成為來自互聯網領域的一次重大制度創新。最高法院第一法庭圍繞免費平臺相關市場地位的激辯,突顯了生產力發展與制度創新滯后帶來的矛盾。從大趨勢看,以中美為代表的平臺主導模式,將取得對歐盟信息小生產模式的競爭優勢。美中互聯網20強,刺激各自平臺下APP激烈競爭,將成為本輪信息革命的最大贏家。
2、移動互聯網出現更新換代跡象
改朝換代的跡象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3G時代向4G時代過渡。4G牌照發放,將使產業邁上新的臺階。三家運營商均獲TD-LTE牌照,標志著我國電信產業正式進入了4G時代。
二是封閉時代向開放時代過渡。近期數據顯示,全球 80% 的智能機和 60% 的平板設備使用安卓系統,全面超越 iOS。移動平臺之戰勝負已分。韓國以三星為主,向移動軟件方向急轉,即將加入制高點爭奪,是否會影響移動產業戰略格局值得密切關注。
三是IP時代向WEB時代過渡。移動互聯網內部從IP向WEB轉向態勢進一步明朗。運營商明顯掉隊,標志就是IP時代尚能提出IMS(基于IP的多媒體子系統)即時通信應對微信挑戰,經OTT打擊后,到WEB時代再也提不出WMS(基于WEB的多媒體系統)即時通信的整體戰略加以應對。而互聯網企業將在語義網時代獨領風騷。在HTML5和大數據浪潮沖擊下,即使如騰訊、百度這樣的成功企業,也將開始感受來自更年輕一代追趕的腳步。移動互聯網鹿死誰手,不久又將重新陷入不確定。
3、大數據將引發變革效應
大數據將成為未來互聯網乃至整個信息化的戰略制高點。對2014年來說,這種制高點爭奪,還在基礎投入和戰略準備層面上。IBM的智慧計算,谷歌的大數據架構等,在基礎架構層面取得了核心競爭力;而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中國互聯網企業則依托市場優勢,建立市場應用導向型的大數據應用架構,走出一條不同的路子。此外,在常規發展上,大數據產業將沿著價值網絡和生態化方向迅速伸展,展開圈地運動。
進一步的競爭將圍繞各行各業一對一業務(如個性化體驗、精準營銷等高利潤業務)展開落地之爭。以數據業務主營化為高潮的產業大數據化,將在17個產業依次星火燎原。2014年最激烈的產業融合“戰場”將是互聯網金融業,將進入相當于2012年電信業與互聯網業整合的階段。銀行業在像當年運營商那樣的牌照幻覺下,意外面臨互聯網企業大規模繞過金融“馬其諾防線”,是否會重蹈電信運營商OTT慘敗覆轍,完全取決于他們是否真正理解互聯網。互聯網與其他各行各業的融合,也將沿著數據化這條主線頑強前行,勢不可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