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是中國移動互聯網的爆發之年,不僅BAT一類的互聯網巨頭確立了自己的移動互聯網的戰略,許多初創企業也將移動互聯網作為發力的方向。然而,人們在享受移動互聯網帶來的便利、快捷的同時,也面臨著因網絡和終端系統漏洞而導致的病毒木馬入侵等威脅。用戶數據的泄露,網銀、支付寶資金被盜,廣告騷擾等諸多問題催生了新的安全訴求。
移動重災區 隱私安全成焦點
DCCI最新報告顯示,中國手機用戶已達 11 億,其中智能手機用戶超過了 4 億。數億人的工作和生活與移動互聯網息息相關:溝通、社交、娛樂、生活、商務、隱私無一不交給移動智能終端。然而涉及移動安全方面的事件時有見報,移動互聯網隱私安全話題成為業內外熱議的話題。
2013年初,最大的僵尸網絡——MDK被曝光, 7000多款熱門游戲被植入后門,百萬安卓用戶淪為肉雞。安卓生態系高度碎片化導致系統更新效率低下,第三方應用市場魚龍混雜。Juniper報告稱,大量第三方應用市場已經成為病毒溫床,截至今年六月,安卓木馬和惡意軟件的數量已經超過25萬個(占所有平臺手機惡意軟件總數的92%),同比增長614%!
目前,跨平臺攻擊也在移動終端和PC之間發生,安卓應用程序能夠從連接的Windows機器上竊取包括瀏覽器(Firefox、Chrome、IE)存儲的密碼,Wi-Fi密碼,網絡配置等信息。直到現在,安卓平臺仍是移動互聯網終端系統安全的重災區。當然,安卓平臺的安全防護軟件發展迅速,解決了大部分病毒、木馬以及山寨APP的威脅。
事實上,很多時候人們也在“主動”泄露隱私——建立在手機、平板電腦等終端基礎上的移動化社交網絡使信息分享變的簡單,拍照、定位等功能卻讓人們在不經意間“主動”把隱私泄露了出去。毫無顧忌地分享隱私信息會將自己置于危險境地,雖然這類風險發生的概率小,但危害卻很大。
不過,人們也不必因噎廢食——限定隱私信息的分享范圍,使隱私安全與社交之間達到平衡,便能很好地享受移動互聯網帶來地便利。另外,在移動設備上存儲隱私信息時應當加密,如果發生設備遺失,應通過遠程擦除來防范隱私泄露。
移動支付落地 安全先行
移動互聯網高速發展催生了移動支付領域,也給互聯網企業進軍金融業找到了新的突破口,各大商家也紛紛讓利鼓勵消費者使用移動支付。有數據顯示,2013年度中國第三方互聯網支付平臺交易額規模不斷飆升,特別是在剛剛過去的第三季度交易額突破16000億元,其中支付寶以40.3%的市場份額依舊占據行業領頭羊的位置。
另外,以支付寶為代表的近場支付越來越受到年輕人的關注,其方便快捷的特點吸引了眾多用戶,但近期安全案件頻發給移動支付的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
目前,保障支付安全的手段包括密鑰安全、算法安全、邏輯安全、管理安全。其中密鑰安全屬于重中之重,大多數安全級別高的系統都會將用戶密鑰和終端密鑰存儲在SE(應用安全介質)里。SE具有很多特殊的安全機制防止安全要素如密碼、密鑰、證書、安全ID等等數據被非法竊取,SE還可以提供加密解密的功能,從而有效防止木馬病毒對交易數據的篡改。
對于移動支付來講,近場通信已經不是難以攻克的技術難點,如何將安全要素放到SE里才是重中之重。在近幾年的移動支付標準之爭中,各方爭奪的焦點一直在通信方式、SE的存在形式以及SE的控制權上。沒有任何一方拋開SE來做移動支付,因為如果沒有SE,安全就毫無保障。當移動支付安全問題改觀后,用戶才能真正放心享受它帶來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