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從2011年開始,我國執業獸醫資格考試分為獸醫全科類和水生動物類兩類,為了更好地適應我國執業獸醫資格考試制度,培養更多合格的水生動物類獸醫師,必須對獸醫高等教育相關課程進行有效的改革。該文從水產動物疾病學實踐課程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具體措施和取得的效果3方面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執業獸醫資格考試;水產動物疾病學;實踐教學;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20-115-03
為了使我國獸醫教育體制更好地與國際接軌,國家農業部于2010年在全國推行執業獸醫考試制,并從2011年開始,把執業獸醫資格考試分為獸醫全科類和水生動物類兩類。獸醫考試制度的實施對于培養適應學科和時代發展的創新型獸醫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對這一新課題,高等教育院校只有主動適應新形勢,在突出本校優勢與特色的同時,順應國家執業獸醫制度的形勢,對相關課程進行有效的改革,才能讓動物醫學專業高等教育更好地服務于畜牧行業,培養出更多合格的獸醫師。
1 水產動物疾病學實踐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水產動物疾病學》是水產養殖專業的主干課程、專業課程。課程內容貫穿于執業獸醫資格考試(水生動物類)的臨床科目和綜合運用科目之中,知識面覆蓋廣,考點眾多,其中水生動物病原生物學和水生動物疾病學2項科目共計占考試總分比例超過了37%,是考試的核心科目。同時,水產動物疾病學屬于實踐性和應用性都很強的科學,它以實踐教學為主體,要求在掌握實驗操作規范和生產基本技能的同時來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水產動物疾病學的實踐教學內容包括實驗和實習2個環節。實驗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基本能力,實習則是要求學生將理論與生產實踐結合,是為了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水產動物疾病學實踐教學進行改革是該課程教學改革的突破點之一,通過改革,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水產動物疾病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和創新能力,進而為以后在生產中處理實際問題打下良好基礎。
此前我校水產動物疾病學在實踐教學環節采用的教學內容和方式存在一些問題,無法適應執業獸醫資格考試制度,比如實踐教學大綱與執業獸醫資格考試大綱不一致,部分內容與實際生產脫節;實驗教學教材、教案和教學課件陳舊落后,實驗課課時偏少,內容沒有覆蓋執業獸醫資格考試要求的范圍;實踐教學考核評價體系不完善,不利于學生基本專業素養和技能的培養。針對以上問題,我們從2011年開始對水產動物疾病學的實踐教學進行了改革與實踐,希望通過此改革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適應執業獸醫資格考試的要求,培養出更多合格的水生動物類獸醫師。
2 水產動物疾病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措施
自2011年起,我們對水產動物疾病學的實踐教學進行了初步改革,主要的改革措施如下:
2.1 對實驗條件做了較大的改善 原來的水產動物疾病學實驗室設施比較陳舊,設備比較落后。在學校的支持下,我們新建了一個120m2的標準實驗室,配備了一個30m2的準備室,購置了較為先進的儀器設備,如生化培養箱、搖床、生物安全柜、梯度PCR儀、凝膠成像系統、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超低溫冰箱、正立生物顯微鏡、連續變焦體視鏡、核酸自動提取系統、液氮罐和便攜式水質分析儀等,這些設備為實驗的順利開展打下了基礎。
2.2 豐富了疾病標本 實驗教學需要大量的疾病標本,為了獲得足夠的標本,我們采取了以下途徑搜集和制備疾病標本:從正規的標本廠家如河南雨林教育工程有限公司購買制作好的標本;從老師的科研實驗中獲得標本;每年由學院資助,派專門的老師帶領學生去市場和生產一線收集標本;每年大三的學生要進行3個月的生產實習和課程實習,期間由指導教師帶領學生收集標本。經過幾年的努力,我們獲得了大量的寄生蟲、細菌和病毒標本,為實驗提供了充足的實驗材料。
2.3 調整了實驗教學大綱,增加了實驗內容 我們將水產動物疾病學實驗設置成一門獨立的實驗課程,實驗由原來的5個增加到10個,其中技訓性實驗3個,驗證性實驗5個,綜合實驗2個,總學時由原來的16學時增加到32學時,外加2.5周的課程實習。
2.4 制作了新穎實用、生動活潑的實驗教學課件 為了把實驗課講得生動活潑,我們遵循學以致用的原則,從電視新聞、網絡、專業期刊、會議資料等搜集教學素材,把文獻、書籍、圖譜中典型的圖片掃描編輯,作為教學案例的插圖;把生產上疾病的的診斷和防治現場攝錄成圖片和視頻資料,然后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了實驗課教學課件,將臨床病例、病原體的形態結構、特征以及防治過程等方面通過多媒體進行再現,使學生獲得直觀的感知,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2.5 采用了設計型實驗教學模式 實驗教學以設計型實驗教學模式進行。實驗開始前教師用10~15min講解實驗的關鍵內容與注意事項,然后2~3人為一個實驗小組,根據實驗要求,實驗小組成員協商,自行設計實驗方案,準備器材設備。實驗中實驗小組人員按照設計的實驗方案分工實施,各自記錄實驗結果。實驗結束后實驗小組統一對取得的結果進行歸納分析、總結提煉,撰寫出條理清楚、簡要而全面的實驗報告,最后選派一名代表上臺匯報。
2.6 開辟了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 為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我們積極開辟第二課堂。第二課堂主要是利用學生的課程實習和生產實習期間進行。實習期間選派經驗豐富、理論知識扎實的老師作為帶隊老師,對生產中發現的病例及時給予現場指導和講解,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2.7 完善了實踐考核評價體系 我們非常注重臨床實踐考核,規定學生的臨床實踐考核必須在臨床現場和實驗基地完成,考試內容以臨床操作技能為主??己朔譃槠綍r考核和期末考核,并且以平時考核成績為主,占臨床實踐考核的70%,期末考核占30%。
3 實踐教學改革的效果
本次改革由于抓到了實踐教學環節薄弱的關鍵點,且制定的改革措施切合實際,因此得到了學校教務部門的重視和學生的擁護,教改效果顯著,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1)由于我們大力宣傳了水生動物類執業獸醫的前景和優勢,讓學生樹立了目標,鞏固了專業思想,增強了在本專業從業的信心;(2)實踐教學改革轉變了學生學習的方式,學習由被動變為主動,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能力;(3)由于改革后實踐教學環節以學生為主,每位學生必須親自參與實驗的設計、實施和分析,在這個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獨立動手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4)改革后學生們通過實踐課程的學習,進一步加深和鞏固了對水產動物疾病學基本知識的理解,并得到病體解剖、病原生物分離鑒定、臨床診斷等方面的基本訓練,具備常見水產動物疾病的診斷、預防和治療的基本技能,為成為合格的水生動物類獸醫師打下了基礎。
參考文獻
[1]中國獸醫協會. 執業獸醫資格考試應試指南(水生動物類)[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3.
[2]唐毅.水產動物疾病學實踐教學的改革與創新[J].實驗科學與技術,2008,6(4):187-189.
[3]張儉,伍賢進.設計型實驗教學模式的探索[J].中國教育導刊,2005(1):69-69.
[4]高路斯,鄒龍江,潘學民.設計性綜合開放實驗教學模式探索[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6,23(3);96-97.
[5]張偉妮,林旋.《水產動物疾病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14(2):100-102.
[6]黃輝,呂光俊.水產動物疾病學實驗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安徽農學通報,2008,14(10):91-93. (責編:施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