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辦學規模的擴大,很多高校都已實行校院二級教學管理模式,初見成效,但各學院在推進二級教學管理過程中也逐漸出現一些問題和弊端,影響著本學院的教育教學質量。該文提出了從學院特色或專業特點出發,優化管理體制,完善管理制度,提升人員素質,構建科學、規范、合理的二級教學管理機制。
關鍵詞:二級教學管理;教育教學質量;學院特色
中圖分類號 G71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20-118-02
近年來,圍繞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越來越受到應用型本科院校的重視,根據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很多高校將傳統的“滿堂灌”教學模式改變為以專業素養與實踐技能為主、專業理論為輔的實踐知識學習的一種新的應用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更新教學理念,拓寬專業建設,使學生熟練掌握社會生產或社會活動一線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為社會輸送更多的技能型人才。教學運行管理是以執行教學計劃、組織教學實施為主線的一系列的教學組織和管理活動,它是教學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多序列、多層次、多因素的動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校級主要負責政策研究、宏觀調控、資源分配、監控考核、溝通協調等職能。而各學院的職能主要是根據校級制定的目標要求,結合學院的教師、學生、財物等資源貫徹落實各項教學任務,并負責相應教學任務的監控和管理,以發揮各學院教學管理的直接和基礎作用。教學管理是為教學服務,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服務,隨著辦學規模的擴大和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推廣,教學管理也不再是單一的“上傳下達”的活動,很多工作并不是只靠管理人員的經驗或者態度就能做好,現存的一些管理體制出現弊端,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秩序。
1 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學運行管理現狀
1.1 二級教學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二級教學管理最根本的任務就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因此教學管理工作是學院管理工作的核心。實行二級管理后,教務處與學院有不同的職能分工,但目前,很多學院管理體系不完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比較傳統,管理理念有待創新,未形成具有院系特色的教學管理制度,學院工作缺乏主動性和創造性,例如:有些教學管理制度與學生管理、學分制改革、教學改革等相關工作脫節,只是學校決策的簡單執行,未從整個學院的角度制定科學合理的制度規范,造成工作效率降低,教學運行遲緩等,甚至影響到學院其他工作的開展。另外,學院未形成有效的管理機制,很多管理工作存在依賴性和被動性,分管領導、教學辦、教研室權責不明確,發生拖拉、扯皮、推諉或應付等現象,不能從院系角度有效的開展教學改革和創新工作,甚至有些教學活動未能做到很好的溝通和交流,造成學院內部教學工作紊亂,從而使應用型人才培養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1.2 二級學院教學管理隊伍素質有待加強 目前,高校的很多管理人員都只是事務性的執行者,對教學新政策、教學制度和教學模式缺乏應有的認識,管理工作缺乏創新意識,為教學管理工作帶來消極的影響。二級學院對教學管理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對管理人員用的多而培養少,二級管理工作涉及教學計劃管理、教學運行、教學實踐、教學質量監控、教學檔案管理等一系列工作,學院對管理人員分工不明確,很多管理人員因事務繁雜,提升職稱困難,工作量與報酬不成正比等,對現有工作只是簡單的服從組織安排,不愿投入更多的精力,比如:有些管理人員不熟悉本學院人才培養方案,不了解學院的教學規劃方向,缺乏一定的專業知識和管理技能,導致學院的教學工作推進緩慢。有些學院教學管理人員配備不足,或者是由專業教師兼任,由于身兼數職且缺乏專業系統的管理人員培訓,致使很難做到精細化管理,很多工作流于表面,難以提高管理水平,因此,在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教學管理人員的工作態度和業務水平也越來越制約著學院的發展。
1.3 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有待改進 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確立,能維持正常的教學秩序,有效提升學院的整體教學水平。目前很多二級學院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實行同一個標準,沒有專業、學科的差異,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教學事故的發生和學生違紀現象的出現,但同時也造成了教師與學生“草木皆兵”,有些教師不敢活躍課堂氣氛,不敢進行大幅度的教學改革,這與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理念背道而馳。另外,僅靠幾個工作人員進行教學監控,信息渠道較為狹窄,不能掌握全面的教學信息,不能及時的獲取教學新動向,尤其是對于實踐教學,學院監控不到位,導致學生的實習或畢業論文等實踐學習任務不能受到有效監管,存在虛假成績甚至未參加實踐活動等情況,這些都對學院的人才培養質量提高產生一定影響。
2 二級教學運行管理機制的優化建議
2.1 建立健全二級教學管理制度 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管理理念,確保學院工作的獨立性和權威性。二級學院必須建立完善教學運行管理機制,強化學院教學管理,提高管理的有效性。為更好的推進二級學院教學工作,制度必須先行。要明確各分管領導、各科室、各教學管理人員以及各教研室的工作職責,制定各項工作的考核標準,建立科學規范的激勵機制,杜絕“等、要、靠”現象,提高學院工作的執行力,權責明確,獎懲合理,以調動全體教師的積極性。學院在遵循校級教學管理制度的基礎上,還要建立符合本學院特色的教學工作規范和管理制度。要圍繞學院專業建設、學生管理、師資隊伍建設、學科建設等方面展開實施,促使學院的教學管理工作制度化、規范化。
2.2 穩定教學管理隊伍,提升管理人員業務水平 首先要穩定管理隊伍,配備足夠的管理人員,合理分工,各司其職。因每個工作人員都承擔著不同的分工,面對不同的工作任務和工作對象,所以工作人員不能經常更換,以保證學院的教學工作有序進行。教學管理人員需要在學校職能部門、學院領導、各教研室、學院教師和學生之間開展工作,同時還需要承擔與其他院系的協調工作,所以應注意提高自身素養和服務意識,既要以制度為依據,執行過程中做到“執法必嚴”,也要增強自身的協調和溝通能力,以保證學院的工作順利開展。在當前形勢下,教學管理人員應該改變以往一味埋頭苦干、保守陳舊的工作方法,在工作上要學會推陳出新,掌握現代化信息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協助學院領導做好學年和學期工作計劃。每周的工作安排要做到心中有數,加強與其他人員的團結協作,在工作中尋找問題,不斷總結和提高,使繁雜的教務管理工作創造性的開展。
2.3 實施分類教學質量監控,保證教學信息渠道暢通 構建合理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能有效提高本學院的人才培養質量。二級學院應根據自身特點,確立科學規范的教學質量監控制度,形成操作性和針對性更強的教學管理條例,推動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首先要加強二級教學檢查力度,成立巡查小組,除不定期的開展常規教學巡查外,還應對本學院學生的實習、畢業論文、教研教改活動等專項工作進行督導,制定專項活動督導方案,開展自我評估活動,及時總結和分析工作中的亮點和不足。另外,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反饋渠道。除日常教學管理人員的檢查信息外,各教研室也應該針對專業特點,不定期開展專業建設、教師教學、學科與科研、技能訓練等方面的研討活動,為專業發展獻計獻策。還應鼓勵教師和學生以各種方式及時反饋一線的教學信息,定期召開教師和學生座談會,全面了解本學院各項教學工作開展情況,共同探討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學院還應建立科學的教學工作考評和激勵機制,對獲得優秀教學和教改成果、教學質量突出、教學效果顯著的教研室或教師給予一定的獎勵,以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促進學院整體辦學水平的提高。
3 小結
應用型人才培養有利于新建本科院校辦學規模的擴大和辦學質量的提高,對于二級學院來說,教學管理工作的優化則有利于提升學院的辦學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學院應針對自身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優化管理體制,創新性的開展管理工作,教學管理與時俱進,依據專業和學科的發展前景,持續的探索和實踐,結合自身特點形成科學而有效的教學運行機制,創建具有現代化特點的教學管理模式,提高本學院的辦學質量和辦學水平,從而為社會輸送更多富有專業技能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陳江璋.高校二級教學管理工作優化發展探析[J].時代教育,2012(4):113.
[2]張曉天.二級教學管理體制下優化系部教學管理的思考[J].咸寧學院學報,2011,31(10):66-67.
[3]蔡小云.淺談新建本科院校教學秘書工作[J].西部大開發.中旬,2010(2):125.
[4]徐麗.高職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構建——基于二級教學管理的視角[J].職業技術教育,2010,31(17):85-88.
[5]陳麗萍.論高校二級教學管理人員的工作方法[J].中國電力教育,2009(141):59-60.
[6]鄧慧.關于二級教學管理的認識與實踐[J].科技創新導報,2010(17):191.
[7]趙振國,劉麗.高校二級教學管理問題探討[J].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社科版,2012,28(2):181-183.
[8]吳才章,卞科,盧娜.關于構建校院二級教學管理模式的幾點思考[J].河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7(2):155-161.
(責編:徐煥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