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主要介紹了赤峰地區谷子育種發展的5個階段,并就每個階段育成品種及推廣情況進行簡要概述,以期為赤峰地區谷子育種提供參考。
關鍵詞:谷子;育種歷程;赤峰地區
中圖分類號 S51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23-22-02
內蒙古赤峰市地處蒙古高原向松遼平原的過渡地帶,大興安嶺向西南的延伸余脈,多數地區海拔高度在1 000m以上,丘陵曼甸山旱地占80%,年降雨量300~400mm,無霜期90~130d,屬于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區。在雜糧作物中,以耐旱、耐瘠、適播期范圍寬的谷子種植面積較大,一般常年播種面積在13 133萬hm2以上,干旱年份種植面積為26 167萬~33 133萬hm2。赤峰是全國谷子四大產區之一,谷子為該區的主栽作物。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生態生產條件的改變以及人們膳食結構的調整,在赤峰市農業結構中谷子是首選作物。歷史上赤峰生產的小米以其品質優、籽粒飽滿、色味具佳而名冠全國,在國際雜糧市場上也占有一席之地。谷子現已成為該區農民賴以生存和脫貧致富的主栽作物。因此,發展谷子生產,保證為生產提供優良品種,對于當地農業經濟的發展十分重要。建國以來,赤峰市農牧科學研究院就一直把谷子育種列為主要研究對象,曾在國家、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多次立項進行研究,使該區曾進行過5次品種更新,為當地的糧食生產做出了重要貢獻。
1 地方品種引進篩選利用階段
谷子是這一地區古老延襲的主栽抗旱作物。解放初,內蒙古自治區谷子面積在33.3萬hm2左右,單產水平較低,不足50kg/667m2。隨著生產的發展,新中國成立初至1959年,內蒙古自治區各地種植單位開展了地方品種引進篩選及利用的工作。此時,赤峰地區引入篩選出生產應用有一定推廣面積的品種,如小黃谷、小紅苗、小八杈、小三曹、小白谷、60天還倉、50天還倉、大紅苗、六楞子、化皮白、紅苗刀把齊、兔子嘴、干飯蛋、菠菜根、齊頭白、大穗谷、大毛毛苗、大青苗、二青苗、大粒紅、大白谷、關東青、大野谷等品種。這些農家品種的篩選當時在生產上起到了一定的增產作用,在當時都有一定的推廣面積,一般比原品種增產幅度在10%~15%。
2 地方品種的系選階段
1960-1969年,內蒙古自治區各地開展了地方品種的系選工作,此時在全區生產應用面積較大的系選品種,推廣面積在0.7萬hm2以上的品種赤峰地區主要有昭農1號、昭農2號、昭農4號、昭農8號、昭農10號、昭農12號、昭農15號、昭農18號、昭農19號、昭農21號、昭農24號、昭農28號、昭農30號、昭農35號、昭農38號、昭農40號、昭農41號等。這些品種的選育成功,在生產上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其單產一般在75~150kg/667m2,比原地方品種增產幅度在10%~20%,起到了品種更新的作用。
3 人工有性品種間雜交選育階段
1970-1979年,內蒙古自治區各地科研單位開展了谷子品種間雜交選育工作,同時也參加了國家“六五”、“七五”、“八五”育種攻關工作。此時赤峰地區育成了昭谷1號、昭谷2號、赤谷3號、赤谷4號、赤谷5號、赤谷6號、赤谷7號等優良品種,這些人工有性雜交的品種在內蒙古地區進行了推廣。昭谷1號、赤谷4號這2個品種在全國北方的內蒙古、河北、陜西、山西、黑龍江、遼寧6省區累計推廣面積達到153.3萬hm2以上,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平均單產達到了200kg/667m2以上,水澆地高產的地塊單產可達到250kg/667m2,增產幅度在20%~30%以上。
4 優質米品種的選育利用階段
1980-1996年,開展了谷子優質米品種的選育利用工作,并成功選育了生產上累計推廣面積在0.7萬hm2以上的優質米品種,主要有赤谷8號、赤谷9號、赤谷10號、峰谷11、峰谷12等。這些品種在生產上推廣,水澆地一般平均單產在300kg/667m2以上,旱坡地一般平均單產在150kg/667m2以上。此時期選育的品種大多數為優質米品種,不但產量高,而且米質優、子粒大,色美、味香,經全國烹煮試驗被評為國家優質米。其中赤谷8號年推廣面積達6.7萬hm2以上,其余品種年推廣面積均在0.7萬hm2以上。
5 雜種優勢利用初步階段
1996-2008年,隨著全國開展的谷子雜種優勢利用,以張雜谷為代表的谷子品種的更新,使內蒙古地區在谷子雜種優勢利用方面也取得了成績。1978年赤峰市胡洪凱等人首次發現了谷子顯性核不育基因,而后又進行遺傳機理及三系配套研究。與此同時,赤峰的姚占廷等人又發現了谷子矮稈基因,為谷子的雜優育種打開了方便之門。據赤峰地區引入的張雜谷系列品種試驗,一般單產在500kg/667m2以上,比目前推廣的品種增產10%~20%以上,對推動赤峰地區的谷子生產起到了巨大作用。
參考文獻
[1]張輝,曲文祥,李書田.內蒙古特色作物[M].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
[2]李書田,趙敏.赤峰地區優質谷子系列新品種選育及高產栽培技術集成開發[J]. 河北農業科學,2010,14(11):137-139,141.
[3]劉敏,葛占宇.赤峰地區高粱育種發展歷程及現狀[J].現代農業科技,2013(19):60-61.
[4]白大鸝,李書田.赤峰地區谷子品種演變過程及昭谷一號衍生品種分析[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6(6):15-16.
[5]索朝和,高俊,李書田,等.國家級優質米谷子系列新品種[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2(增刊):67.
[6]李書田,趙敏,劉斌,等.赤峰市谷子產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與展望[J].內蒙古農業科技,2010(1):82-83.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