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對8個寧夏固原地區的優質高產糜子品種進行兩年的引種栽培試驗,結果表明,在吉林省白城地區引種這些品種是完全可行的,具有重要的生產實踐意義。
關鍵詞:糜子品種;引種試驗;農藝與產量性狀;生育期
中圖分類號 S51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23-25-02
對寧夏固原市農科所培育的8個優良糜子品種的引種觀察、比較試驗,鑒定其在吉林省白城地區的適應性,旨在選出適應性廣、高產、穩產、符合市場需要的優良品種,為吉林省糜子品種鑒定、推廣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供試品種寧糜9號、寧糜10號、寧糜11號、寧糜13號、寧糜14號、寧糜15號、寧糜16號、寧糜17號,以吉糜1號為對照。
1.2 試驗設計 試驗于2011-2012年在白城師范學院生命科學學院試驗基地進行,供試土壤為中等肥力的黑土。本試驗采用隨機區組排列,3次重復。肥料用量為純氮60kg/hm2、磷肥(P2O5)50kg/hm2、鉀肥(K2O)50kg/hm2[1]。
1.3 測定項目 田間調查生育性狀,生長發育各個主要階段的時間。每個品種取10株,主要對農藝性狀和產量性狀進行測定。
2 結果與分析
2.1 農藝與產量性狀表現 從表1可看出,9個糜子品種的株高在110~210cm,差異顯著,寧糜17號的株高最高,為210cm,吉糜1號株高最矮,為110cm。所有的寧糜系列引進品種株高都比對照吉糜1號高。主穗長在33~58cm之間,引入品種的主穗長均顯著大于對照,最長的為寧糜14號,為58cm。各品種的有效分蘗數差異不顯著,在2.9~3.1。穗粒數在730~835粒之間,引入寧糜系列品種的穗粒數均顯著高于對照。穗粒重為5.0~7.6g,差異顯著,寧糜15號的穗粒重(7.6g)最重,吉糜1號的穗粒重(5.0g)最輕。千粒重為6.9~9.3g,差異顯著,最高的是寧糜13號為9.3g,最低的是吉糜1號為6.9g。各引入品種與對照吉糜1號比較,寧糜15號產量最高,排第一位,比對照增產23.5%。
2.2 生育期表現 由表2可見,引入的8個糜子品種的生育期均在126~136d,寧糜9號和寧糜16號的生育期(136d)最長,寧糜11號的生育期(126d)最短,與本地品種吉糜1號生育期(110d)相比,雖然這些引入品種的生育期較長,但是通過連續兩年的試種,這些品種在吉林省白城地區均能夠正常成熟。
3 討論
2011-2012年連續兩年的田間試驗證明了引種寧夏固原的8個優良糜子品種是完全可行的。這8個品種在白城地區生長過程中表現出植株變高現象,雖然沒出現倒伏,但在今后的引種栽培過程中應采取相應的措施使其植株矮化,以獲得更優質的農藝性狀。
參考文獻
[1]謝志明,程炳文,李仕博.寧糜10號、寧糜11號在吉林省西部地區的引種栽培研究[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12,3:19-22.
[2]曹衛星.作物栽培學總論(第2版)[M].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
[3]趙淑菊,王麗娜.糜子品種引種試驗初報[J].雜糧作物,2005,25(3):180-181.
[4]李發明,劉世增,郭春秀,等.民勤荒漠區優良苜蓿引種栽培試驗研究[J].草業學報,2009,18(6):248-253.
[5]柴巖.糜子[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9:47-69.
[6]葛維德,趙陽,于利娟,等.遼寧省糜子品種引種試驗[J].雜糧作物,2009,29(5):345-346. (責編:陶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