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試驗,對引進的油菜品種進行生育期、經濟性狀、產量進行考查,結果表明:浙油50、浙油28、浙油17、浙大619品種產量超過或接近對照品種浙雙72,可大面積推廣應用。
關鍵詞:油菜品種;生育性狀;產量
中圖分類號 S565.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23-31-02
油菜作為重要的冬種油料作物,隨著農業生產的不斷發展和農村經濟條件的改善,對優質高產品種的需求越來越迫切。為適應這一需求,2012年引進7個優質油菜品種,在蕭山農科所科研基地進行了品種比較種植試驗,為大面積推廣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參試品種有中雙11、浙大619、浙油50、浙油17、浙油19、浙油28、以浙雙72為對照(ck)。
1.2 試驗設計 試驗地安排在蕭山農科所頭蓬基地。試驗地土壤肥力中等,地勢平坦,肥力均勻,前作為鮮食大豆。試驗采用隨機區組排列,3次重復,小區長10.26m,寬1.3m,面積13.33m2,每畦2行,密度6 000株/667m2。各品種統一于10月5日播種育苗,12月1日移栽。試驗田基肥,每667m2施碳銨25kg、磷肥20kg。定植時施苗肥每667m2碳銨30kg、磷肥20kg。1月10日苗肥追施尿素13kg/667m2。2月21日薹肥施尿素每7.5kg/667m2。開花期防治菌核病1次。
1.3 試驗方法 植株生長期間以品種為單位調查出苗期、現蕾期、抽薹期、初花期、終花期、成熟期等。采收時每小區隨機抽取10株進行室內考種,測量其株高、分枝位高、有效分枝數、主花序長、單株角果數、千粒重,單株產量等。
2 結果與分析
2.1 生育期 由表1可知,參試的7個品種生育期都在220d以上,生育期最短的是浙油19為225d,比對照浙雙72早熟了8d,生育期最遲的浙油28、浙油17為231d比對照浙雙72早了2d。
2.2 生育性狀 由表2可知,植株高度:植株最高浙油17為214cm,植株最矮的浙油28為191.4cm,比對照浙雙72矮6.8cm。另外,浙油50和中雙11也比對照品種矮。
分枝習性:從有效分枝起點高度看,中雙11最低,為27.8cm,比對照品種矮25.2cm;浙油19最高為65.6cm,比對照品種高12.6cm;一次有效分枝6~9個,浙大619最多為8.5個,最少的為浙油17為6.6個;二次有效分枝為5~8個,最多的是浙大619和浙油28為8個,最少的是浙雙72為5個。
主花序長:以浙油17最長,為101.6cm,浙油28最短,為67.8cm,其余品種為70.8~90.2cm。
單株有效角果數:以浙大619最多,為556.75個,浙雙72最少,為423.6個,其余品種為447.6~540.2個。
每角有效粒數:以浙雙72最多,為22.35粒,浙油17最少,為17.3粒,其余品種為19.05~22.3粒。
千粒重:以浙油19最重,為4.46g,比對照品種重0.82g,浙大619最輕,為3.26g,其余品種為3.64~4.4g。
單株產量:以浙油28最高,為43.86g,浙雙72最低,為34.46g,其余品種為36.95~41.92g,均比對照品種高。
2.3 抗逆性 由表3可知,抗倒性:所以品種中浙油50、浙大619、浙油28莖稈粗壯抗倒性比較強,其余品種有少部分倒伏,抗倒性中等。
抗菌核?。簱{查統計,以浙油50發病最輕,病情指數為1.46,對照品種浙雙72發病較重,病情指數5.83,其余品種均比對照發病輕。
2.4 產量表現 由表4可知,參試的7個品種實際單產統計,品種浙油28產量最高,平均產量222kg/667m2,較對照品種浙雙72增加22.5kg,增產11.28%,其次是浙油17和浙油50,單產分別為218.5kg/667m2和215.5kg/667m2,較對照品種增產9.52%,和8.02%。其余品種均比對照品種減產,其中浙大619單產最低,平均單產184kg/667m2。
由表5可知,品種浙油28與對照浙雙72、中雙11、浙油19、浙大619都有顯著性差異,品種浙油17和浙油50與浙油19和浙大619有顯著性差異,其它品種間無顯著性差異。
3 品種小結
(1)浙油50:該品種植株高,一次有效分枝數較多,單株產量較高,抗倒性強,耐菌核病,試驗單產達215.5kg/667m2,適合在本地區大面積推廣。
(2)浙油28:該品種植株較高,分枝能力強,抗倒性強,耐菌核病,試驗單產居參試品種首位達222kg/667m2。
(3)浙油17:該品種株型居參試品種首位,高214cm,分枝能力一般,單株有效莢果數較多,千粒重達4.4g,有輕微倒伏現象,試驗單產居第二位,達218.5kg/667m2。
(4)浙大619:該品種雖然單產較低,但其分枝能力是參試品種中最強的,達8.5個,單株有效莢果數也居首位,達556.75個,可進一步提高其生產水平。
(5)中雙11:該品種植株較高,分枝部位低,僅27.8cm,分枝能力較好,試驗單產與對照品種相近。
(6)浙油19:該品種植株較高,生育期短,成熟早,比對照品種早8d,千粒重達4.46g,其單株有效莢果數偏少,試驗單產較對照品種減產7.27%。
參考文獻
[1]管耀祖,趙捷,陳少寶.優質高產高抗油菜浙大619直播栽培技術研究[J].江西農業學報,2012,24(4):26-27.
[2]趙佩歐,楊劍.油菜浙油50在溫州的播期試驗[J].浙江農業科學,2012(6):822-823.
[3]葛建貴.不同栽培方式對中雙11號油菜性狀及產量的影響[J].現代農業科技,2010(5).
(責編:徐煥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