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海鮮菇是近年來風靡食用菌市場的一個珍稀新品種,為了更好地示范推廣海鮮菇工廠化高效栽培技術,于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在連云港四季有食用菌有限公司對海鮮菇工廠化生產工藝進行了探索研究,系統總結了海鮮菇工廠化袋式高效栽培技術,對海鮮菇規模化生產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海鮮菇;工廠化;高效;栽培
中圖分類號 S64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23-43-02
海鮮菇[Hypsizygus marmoreus(Peck)H.E.Bige-low],又稱斑玉蕈、真姬菇,其菇形優美,質地脆嫩,營養豐富,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根據子實體顏色的不同,海鮮菇可劃分為白色品系和灰褐色品系,工廠化袋式栽培以白色品系為主。筆者現將海鮮菇工廠化袋式高效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1 栽培前準備
1.1 選擇優良菌種 菌種的優劣是直接關系到海鮮菇栽培成功與否的關鍵。生產者要根據市場需求,選擇高產優質的白色優良品種,如海鮮菇一號等新品種。
1.2 準備生產原輔材料 雜木屑、棉籽殼、玉米芯、麥麩等農林產品下腳料是海鮮菇主要的栽培原料,栽培者可根據地區資源優勢就地選材。木屑要淋水堆積發酵3個月以上,麥麩、玉米粉等生產原料應新鮮、潔凈、干燥、無霉爛異味,并按生產計劃準備塑料筐、打孔棒、塑料蓋、塑料袋等輔助材料。
2 栽培工藝與配方
海鮮菇工廠化袋式栽培生產周期為110~130d,其中菌絲滿袋40~50d,后熟45~55d,出菇期20~25d。栽培工藝如下:培養料配制→攪拌→裝袋→滅菌→冷卻→接種→養菌→搔菌催蕾→育菇管理→采收包裝。蘇北海鮮菇工廠化栽培高產配方主要如下:(1)棉籽殼45%、木屑20%、玉米芯5%、麥麩25%、玉米芯粉3%、石灰1%、輕質碳酸鈣1%;(2)棉籽殼50%、木屑25%、麥麩20%、玉米芯粉3%、石灰1%、輕質碳酸鈣1%。裝袋前培養料含水量以64%~66%為宜,pH自然。
3 培養料配置、制包和滅菌
在制包前預先測定木屑等原料含水量,按配方稱取各材料。拌料時,先將棉籽殼、玉米芯倒入攪拌機,邊加水邊攪拌15min,當原料無干心時,加入雜木屑攪拌5min,然后加入麥麩、玉米粉、石灰等輔料再攪拌10min,裝袋前培養料水分控制在64%~66%,pH值7.0~8.5。采用對折口徑(17~18)cm×33cm×0.005cm的聚丙烯或聚乙烯塑料袋,利用雙沖壓裝袋機制包,每袋填裝濕料1.1~1.2kg,料高14~15cm,料中間預埋孔徑2.5cm、長13cm塑料打孔棒,拉緊套環使其與料面緊貼,蓋上防水透氣型塑料蓋。從拌料到入鍋滅菌盡量控制4h以內,以免培養料酸化,121℃高壓滅菌保持2~3h。
4 冷卻和接種
滅菌后的菌包要及時移入潔凈的冷卻室內進行冷卻,待培養料溫度降至25℃以下時開始接種。接種前8h開啟接種室消毒殺菌設備,接種前1h開啟空氣凈化系統通風換氣,確保整個接種過程空氣清新和無競爭性雜菌。接種人員要穿戴經消毒滅菌的衣鞋帽進入接種室,雙手與接種工具用濃度75%酒精棉球擦拭消毒,接種工具還要經酒精燈火焰灼燒后冷卻備用。菌種須預用來蘇爾、保菇王等食用菌專用消毒藥品處理,使用時挖棄表層1~2cm老菌皮,用接種勺將搗碎的菌種倒入打孔棒形成的孔穴內,可縮短菌絲滿袋時間。接種量標準為:將孔穴填平,料面均勻覆蓋0.4cm厚菌種即可。
5 菌絲培養與后熟管理
將已接種的菌包整筐置于已用“高錳酸鉀+甲醛”熏蒸消毒24h的養菌室層架上,維持22~24℃、空氣相對濕度60%~70%環境條件避光培養,利用時間繼電器每間隔6h通風換氣15min,保證室內空氣清新,二氧化碳濃度不宜超過2 500mg/kg。接種后第10~12d檢查雜菌感染情況,及時挑除污染菌包并集中燒毀。接種后45d左右菌絲即可吃透培養料,但菌絲稀疏細弱,積累養分少,還需繼續培養50d左右,以促使菌絲生理成熟,才能出菇。菌絲生理成熟的標志是:料面出現“黃水”水珠,袋壁處菌絲顏色由潔白轉為土黃色,并形成粗壯的菌絲束。
6 出菇管理
挑選菌絲生理成熟的菌包,拔掉塑料蓋和套環,將塑料袋口向外翻卷至料面上方2cm處,用經75%酒精消毒的搔菌耙去除老菌塊,及時轉移至12~13℃出菇內房層架上,料面上覆蓋潔凈的編織袋或無紡布,并噴水增濕,保持空氣相對濕度為85%~90%、二氧化碳濃度2 200mg/kg以下、200lx光照8h,約7d后料面菌絲扭結形成米粒狀凸起,進而發育成灰褐色幼蕾。菇蕾出現后,揭去覆蓋物,室內維持13~14℃、500lx光照3h、空氣相對空氣濕度90%~95%、二氧化碳濃度2 000~2 500kg/mg環境條件,2~3d后菇蕾尖(下轉101頁)(上接43頁)端形成直徑0.2~0.3cm的圓形菌蓋。同樣環境條件下繼續管理7~8d,菌蓋直徑達到0.5~0.8cm,上面形成斑點狀花紋,此時通過減少通風時間增加二氧化碳濃度至3 000~3 500mg/kg,促使菇柄快速伸長加粗,菌蓋慢慢平展加厚。當菌蓋為半球形、直徑1.0~1.5cm、整叢菌柄長10~12cm時即可采收。采收時,一手抓住菌包,一手握住菌柄將整叢菇擰下,以菇蓋對菇蓋或菇根對菇根方式輕輕放入采收筐,避免菇蓋破損或菇體攜帶培養料而降低商品性。工廠化栽培一般只采收1潮菇,平均每個菌包可產鮮菇250~350g。
參考文獻
[1]鄧文明.南平市海鮮菇工廠化栽培模式[J].福建農業科技,2011 (4):55-56.
[2]李月桂,阮時珍,阮曉東,等.代料海鮮菇高產栽培新技術[J].中國園藝文摘,2011(8):117-118.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