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該文通過對高校游園式綠地景觀設計的重要性、現狀、存在問題的分析,提出建設高校游園式綠地的必要性及景觀設計要點,以緊跟校園綠地建設的發展趨勢,提升校園綠地的整體形象。
關鍵字:高校游園;植物配置;景觀設計
中圖分類號 TU986.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23-79-02
隨著社會對教育事業的不斷重視,在各大高校不斷創新、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對校園綠地景觀營造也越來越重視。傳統的高校綠地規劃設計側重于其綠化功能,大多是沿校園內的建筑而設置的,這種功能化的設計模式雖然具有一定的綠化作用,但是缺乏一定的美感及學生的參與性,已經不能滿足我國高校教育環境的發展。而高校校園綠地環境不僅應滿足其綠化功能,還要考慮其能展示學校形象的文化底蘊,同時還要考慮到高校學生的參與性。因此,充分利用校園主題式景觀及場所景觀的營造方法,建造高校游園式綠地是高校校園綠地建設的發展方向之一。
1 高校游園式綠地設計的作用
1.1 美化校園環境,改善校園局部小氣候 游園式綠地和其他園林綠地類型一樣,首先要求要有一定的綠化覆蓋率,因此,通過園林植物的種植,使其具備良好的綠色環境,為高校學生的參與提供干凈清新的戶外環境。其次,大學校園園林中,由于水面、綠地、林蔭的有針對性的布局,可以有效地改善校園的小氣候,通過對環境溫度、濕度的調節,對氣流的控制,使師生能在盛夏感受清涼的綠蔭,感受習習的涼水,在寒冬沐浴溫暖的陽光,小氣候宜人的場所往往成為行人漫步、駐足之處[1]。
1.2 提供戶外活動及學習場所,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 高校校園主要作用是教書育人,服務對象是大學生。大學生正處在青年時代,其人生觀和世界觀處于樹立和形成時期,他們思想活躍,開放活潑,可塑性強,又有獨立的個人見解,掌握一定的科學知識,具有較高的文化修養[2]。因此,在高校校園里除了有傳統的用于學習的教室和實驗室以及用于運動的體育場館等室內空間以外,還應設置一定的戶外學習和活動場所。游園式綠地由于其具有一定的游憩性,空間形式上一般采用動靜結合的方式,正是滿足大學生戶外學習及活動的最佳場所,有利于高校學生身心的健康。
1.3 緩解交通壓力,分散人流 高校校園一般規模大、面積廣、建筑密度小,教學區和生活區及科研區之間相距較遠,校園交通路線安排尤為重要。游園式綠地由于其綠地性質決定了其內部交通布置方式較為靈活,可以有直線式的交通功能的園路,也可以有曲線式的游憩功能的園路。因此,位于高校內交通要塞附近的綠地可設置成游園式綠地。當上下課高峰期時,大學生可通過游園內部道路到達目的地,從而減輕了校園主干道的負擔,緩解校園交通壓力。
1.4 展現校園形象,提升校園文化內涵 高校校園不能僅滿足于綠化校園的簡單模式,還應挖掘校園歷史文化及個性特征,使得校園景觀環境具有一定的文化特色及獨特魅力。游園式綠地不僅具有游憩型,還可以設置特定的主題,有利于文化內涵的表達。因此,在高校校園內設置幾處主題園,有利于提升校園的文化內涵,展現獨特的校園形象。
2 高校游園式綠地建設現狀
隨著全國各地園林城市的建設,高校校園園林式或游園式的綠地建設也有所增加。雖然在數量上有所增加,但是高校校園游園式綠地建設在質量上仍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
2.1 綠量不夠或植物配置形式不合理 部分高校校園內綠地綠化覆蓋率低,綠地內植物種類單一,或種類豐富但種植形式雜亂無章,沒有考慮植物配置的整體效果以及植物群落的天際線及林緣線,使得整個綠地顯得很荒蕪或者是凌亂不堪,影響到校園整體環境的美觀。
2.2 游園主題不明確,和校園環境沒有有機結合 在部分高校校園內,幾乎所有地方的綠地形式都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沒有任何的可識別性。即使有游園式綠地的設計,其內部環境小品及設施和城市里的街頭游園里的一樣,顯得這塊校園綠地不倫不類,也無法體現校園的歷史文化及特質。如某些工業類院校,校園內沒有任何體現其工業專業類的景觀設施,無法從校園環境當中激發學生的專業學習熱情。
2.3 戶外交往空間缺乏,學生參與度不夠 高校內的大學生除了學習、運動、休息等基本的校園生活外,還需要適當的室外空間進行戶外的交流活動。部分高校游園式綠地內部缺乏交往空間,或者游園內設置的內容形式無法吸引學生在其中逗留,直接導致學生僅僅是從游園中匆匆而過,并沒有參與到戶外的游園綠地當中,沒有達到戶外環境對學生學習和生活方面產生積極影響的效果。
2.4 游園內景觀類型和功能過于單一 部分高校游園內景觀類型較為單一、空間結構簡單,園內設置的游覽、休憩、活動的內容相對貧乏,僅是放置了一些簡單的休憩設施,如一些坐凳座椅等隨意的“丟”在游園內,學生只能是在園中簡單停留、步行,無景可觀;功能缺失,無文化內涵,基本和校園內其他綠地類型無區分,不能滿足高校學生的戶外活動、休憩、賞景、聚會的需求,也無法體現校園的文化精神風貌。
3 高校游園式綠地景觀設計要點建議
一個有個性的、有生命力的、受學生歡迎的高校游園式綠地應當盡量做到:位置應在易于到達且人流集中的地方;游園的內外部空間都應美觀且具有吸引力;游園內容設置應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配置相應的景觀設施滿足不同學生群體的活動需要;地塊較大時應進行有效的功能分區,保證不同分區之間互相無干擾;充分考慮自然條件及現有資源狀況,合理組織空間,結合豐富的植物種植形式,保證游園綠地環境在生理上的舒適,令使用者身心舒暢且有安全感;不同位置的游園主題應明確,景觀類型應多從校園文化角度出發,設置出能讓學生有歸屬感的景觀小品;通過適當的形式讓學生參與到校園內游園式綠地的建設、維護和管理中來。
3.1 選址 校園游園式綠地的選址是十分重要的,并非是要把校園的所有綠地都建設成游園式的。適當的選點布置,其他的綠地仍是滿足校園的綠化及防護功能為主,才能形成合理的校園綠地系統。一般來說,游園式綠地應選擇在學生易于到達,人流量較集中的位置,如宿舍區附近,宿舍區和教學區之間等學生經常停留的地方。
3.2 入口和邊界 游園式綠地的入口須醒目,位置突出,使路過的學生都能注意到。如:在入口處列植或孤植特色樹種、采用引人注目的特色鋪裝、設置入口標識或雕塑小品等方式來突出入口。一般校園內游園式綠地面積都不大,因此其邊界也應當充分利用。如:利用綠籬或花灌木的形式對綠地邊界進行圍合,即可起到限制學生進入的作用也可減弱游園的封閉感;對邊界處是建筑物的地方在可能的條件下適當利用垂直綠化或利用綠地的豎向設計來豐富游園綠地的空間。
3.3 景觀設施及功能分區 游園式綠地處屬于校園中的戶外公共活動區。公共活動區景觀的功用主要是提供多樣化的公共場地,滿足多層次、多樣化的活動需要[3]。因此,其功能分區主要是動靜空間的分區。如:設有供師生交談的小廣場,也有私密的幽靜場所供師生靜思冥想,也有供師生晨練、游戲等健身活動的小場地,還有供師生休閑之用的疏林草地等不同功能空間之間合理組織,滿足師生不同的戶外活動心理需求。
游園式綠地內部的景觀設施主要是依據該綠地的主題來定的。高校校園內的游園綠地應當設置各自的主題,才能將不同位置的游園設計的各有特點,其內部的景觀設施依據主題而設置才能有落腳點,而不至過于生硬。如:以梅為主題做成梅園,其內部的坐凳、景觀小品、園林建筑、植物配置等均可圍繞梅花這個主題,這樣的游園式綠地才能主題明確,個性突出,不至造成校園綠地千篇一律的效果。
3.4 植物配置及種植形式 游園式綠地也屬于綠地的一種類型,當然不能缺乏合理的植物配置及種植形式。一般來說,游園式綠地在植物配置上首先應考慮適地適樹原則,盡量選用鄉土樹種,不要一味的貪大求洋;其次考慮喬灌草的搭配、常綠和落葉的搭配以及植物的季相性特征,盡量做到四季常綠、四季有花;再次,植物的種植形式也不能千篇一律。如:入口處可以考慮孤植和列植;安靜賞景區可以考慮群植和林植等,也可以結合地形的設置,來營造層次感強、植物群落生態平衡的優美植物景觀。
4 結語
高校校園綠化不能僅僅是“滿眼是綠”的簡單設計,而是要展現學校的整體形象和文化內涵,具有放松心情、激發靈感、創造智慧、提高修養.陶冶情操的高層次的精神需求[4】。游園式綠地的特色就是要創新,提倡多元化,挖掘校園特色文化,創造出不同的、有自身意義和代表性的游園。因此,高校游園式綠地景觀設計過程中要充分考慮綠地與校園的有機結合,從主題式景觀、場所景觀以及植物景觀等方面營造校園綠地,讓校園內的游園式綠地在潛移默化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靈感,展示校園文化,成為校園內學生學習、休憩、活動的最佳戶外場所。
參考文獻
[1]申鐸.高校校園景觀園林規劃設計的思考[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24(06):140-141.
[2]董曉華.園林規劃設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陳晉.高校校園景觀建設淺析[J].山西建筑,2009,35(11):45-46.
[4]陳錦忠.高校校園綠地設計初探[J].現代農業科技,2007,20:56-57.
(責編:徐煥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