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素來擁有“小上海”之稱。自9月29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區正式掛牌成立以來,無錫業界掀起了“對接上海自貿區”的討論熱潮。此番破冰之舉到底對無錫的發展有何借鑒意義?無錫的企業在這個“家門口”的自貿區里到底有何發展機會?在機遇和挑戰中,無錫企業如何分得一杯羹?
9月27日,由無錫市委宣傳部主辦的“梁溪大講堂”第十四講,邀請到了上海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徐明棋,圍繞中國(上海)自由貿易區的戰略意義、與傳統自由貿易區的差別和對長三角經濟的影響等進行深入講解。
10月8日,無錫市召開服務融入對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區工作座談會。江蘇省委常委、無錫市市委書記黃莉新強調:無錫全市上下要加快融入上海自貿區,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為現代化建設注入強大動力。
10月18日,在上海調研的無錫市委書記黃莉新與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管委會副主任李兆杰共同為紅豆集團成立上海紅豆國際貿易有限公司揭牌,此舉標志著無錫市首家進駐上海自貿區的企業誕生。

10月20日,央視《新聞聯播》在“改革發展新景象”專欄中,以“上海自貿試驗區影響逐步釋放”為題,播出了無錫等地搶抓上海自貿試驗區機遇的新思維。
除此之外,上海財經大學世界經濟與貿易系副主任、上海自貿區研究中心副主任陳波教授,上海市政協副主席周漢民等專家也先后來到無錫,為無錫對接自貿區經濟出謀劃策。而無錫民營企業家也自發組團開展體驗之旅以及迅捷的注冊落地,體現出民企的敏銳嗅覺。
在兩個多月的時間里,無錫主動去思考、去行動、去對接,積極搶抓上海自貿試驗區給無錫帶來的發展機遇。
是機遇還是挑戰?
上海自貿區的建立,對于上海周邊的江浙地區經濟發展影響如何?商務部研究院外貿戰略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員張莉曾表示,上海自貿試驗區由于空前的開放性、自由性和便利性,具有超越傳統的競爭優勢,而且注重金融業、服務業等的開放,很容易吸引包括周邊省市在內的金融、服務、零售、物流以及企業總部等入駐。
換句話說,由于上海自貿試驗區對“負面清單”以外的項目由原有的“審批”改為實行“備案”管理,因此,原本在周邊省市由于審批流程出現問題而沒有獲批的外商投資項目,很大部分將轉投至上海自貿試驗區。這將對周邊省市相關投資領域造成較大沖擊。
基于周密的研究和分析,無錫市發改委前不久形成的一份報告指出,作為長三角區域性中心城市的無錫,面臨的或許是“雙刃劍”效應。上海自貿區將賦予企業運營國際化、貿易便利化、金融自由化等更大幅度的優惠政策,正式掛牌運營后可能在較短時間內產生巨大的“虹吸效應”,吸引無錫有海外業務的企業在自貿區設立財務中心、運營中心和營銷中心等功能性的企業總部。無錫市發改委主任高敏說,這將對無錫著力發展的總部經濟產生較大壓力。
除了招商引資之外,周邊地區的保稅物流貿易也將受到沖擊。上海自貿試驗區的運營,進一步降低了區內企業貿易的結算、稅務、財務、船務運營和關務成本,因此,一些從事保稅物流貿易的企業可能向上海自貿試驗區轉移業務。
但是除去挑戰之外,“雙刃”效應里自然還包括機遇。從長遠來看,無錫有著強大的發展潛力。一方面,上海發展金融、設計和技術研發等服務業,利好可以溢出到周邊地區,比如尋找代工工廠等。對于無錫,這個以制造業聞名的城市來說,需要重新定位,抓住機遇,發揮錯位提升效應。另一方面,無錫要充分利用有利地形,打造成為蘇錫常和寧鎮揚這兩個經濟區間的樞紐,在承接上海自貿區的外溢效應和資源配置以及整合中搶占先機。
上海財經大學世界經濟與貿易系副主任、上海自貿區研究中心副主任陳波認為,無錫有良好的制造業基礎、優良的基礎設施建設以及與上海接近的地理位置,還有國家級的高端產業孵化園區以及成熟的國際制造業基地,這些獨特的優勢將成為無錫率先對接自貿區的殺手锏。
是保守觀望還是主動出擊?
10月8日,上海自貿區掛牌后的首個業務受理日,自貿區的大廳內人潮涌動。官方數據顯示,自貿區服務大廳在當天接待了超過1400人咨詢,接待辦理高達577人次。自此以后,自貿區內每天都熱鬧非凡,熱情程度更是持續“高燒不退”。當然,這其中也少不了“錫商”的身影。30多名無錫民營企業家就曾組團前去上海自貿區進行實地考察,零距離接觸這塊火熱的土地。但是參觀完一圈下來,許多企業家的第一反應是:觀望觀望再說。
據業內人士分析,目前外高橋可用土地資源很緊張,隨著保稅區上升為自貿區,上海自貿區的產業也由原先的貿易加工物流向貿易物流技術服務轉型。特別是這幾年,區內加工型企業從400多家減到200多家,并一直呈現外遷萎縮趨勢。所以,對于無錫的制造型企業、加工型企業來說,到自貿區發展短期內的優勢并不大。
但是,也有敢于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紅豆集團。10月18日,上海紅豆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在上海自貿區內揭牌,此舉標志著無錫市首家進駐上海自貿區的企業誕生。
據紅豆集團總裁周海江透露,1995年紅豆就曾兼并上海一家摩托車廠,但在上海的基地一直沒有發展起來。面對自貿區帶來的新一輪發展機遇,集團形成了共識—一定要去設點布局,“晚進入不如早進入”。他說,當年外高橋拿出“0元”日租金的條件,紅豆沒有動心,自貿區掛牌后,租金一度暴漲到三四元每平方米,盡管如此,紅豆依然選擇進入。
紅豆看中的,正是自貿區跨境電子貿易平臺和融資平臺。前者是可以幫助紅豆開拓面向境外的電子商務;后者則讓企業以較低的成本滿足企業發展的融資需求。周海江認為,抓住機會利用好自貿區的平臺,這對本土實體企業很重要,“有融資、國際化需求的企業,應當去自貿區設個窗口,承接輻射”。
是固步自封還是主動改革?
在上海自貿區掛牌的當日下午,商務部、國家發改委、海關總署、質檢總局、財政部等部委在上海舉行了情況說明會。在情況說明會上,一個詞被反復提起—制度創新。
對于上海自貿區以及備受矚目的《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也就是人們口中的“負面清單”,自貿區的設計者王新奎是這么解讀它的意義:“這里不是一個靠優惠創富的特區,而是一個真正的屬于冒險者的天堂。過去不讓做的,現在只要沒有規定不讓做,都可以做,如果做得好,還要推向全國。”
由此可見,上海自貿區建立的意義,是制度創新而不是政策優惠,是開放倒逼改革而不是單純追求開放。

作為國家在新形勢下推進改革開放的“試驗田”,上海自貿區擔負著為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探索新途徑、積累新經驗的重大責任。換言之,建立上海自貿區,不僅僅是地方措施,而是一項“可復制、可推廣”的重大的國家戰略,用以促進各地區共同發展。
事實上,改革的“漣漪”的確迅速地波及到了距離上海僅僅100多公里外的無錫。
目前,無錫依托蘇南碩放國際機場的空港優勢,力爭申報包含全球保稅加工基地、全球物流分撥配送基地、跨國企業全球技術服務基地、全球功能性貿易基地、臨空國際生產基地功能的蘇南空港自由貿易園區。在此基礎之上,無錫將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探索投資管理模式創新,擴大服務業開放,推動貿易發展方式轉變,深化金融領域開放創新,建立與自貿區相適應的監管制度及環境。
用無錫市委書記黃莉新的話來說,“全市上下要進一步提高認識、深入分析、主動對接、超前謀劃,搶抓自貿區建設機遇,加快融入上海自貿區。”
轉變政府職能,提高服務理念,乘著“大上海”改革的東風,“小上海”已經做好了準備,隨時向改革深水區挺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