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教、研中朝夕奔夢
麻醉學是一門研究臨床麻醉、生命機能調控、重癥監測治療和疼痛診療的科學,通常用于手術或急救過程中。
中國在東漢時期就已經對麻醉學問有研究。相傳華佗就是第一位采用麻醉技術的醫師。他利用麻沸散來減輕接病人的痛覺,然后為病人進行外科手術?,F代醫學首次運用麻醉技術的記錄,是在1842年3月30日的美國格魯吉亞州杰佛遜市—Crawford Williamson Long醫生在幫他太太接生的過程中,首次采用了麻醉藥。
現代麻醉學的歷史不過150年,是醫學領域中一個新興的學科。這門學科是隨著醫學學科的發展以及臨床工作的需要,集中基礎醫學、臨床醫學以及其他學科的有關理論,應用近代科學技術成果于臨床而建立起來的,已成為臨床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40余年來,中國麻醉工作者經過幾代人不懈的努力,使麻醉學科有了很大的發展,拓寬了麻醉工作的范圍和領域,加強了各級醫院的麻醉科室建設,培養了大量的麻醉專業人才,專業隊伍日益擴大,業務水平不斷提高。
王士雷教授便是這支麻醉專業人才中的佼佼者。不久前,他對《中國科學報》的記者說:“線粒體作為細胞生物氧化和能量轉換的主要場所,為機體提供95% 以上的能量,各種病理生理條件改變,都會損傷線粒體并導致其數量下降,細胞能量產生障礙?!?/p>
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前夕,王士雷教授欣然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問:作為青島醫學院附屬醫院的年度“特殊奉獻獎”的獲得者、青年學術骨干及優秀科技創新人才,您最近幾年在麻醉學研究上取得了哪些成果?在臨床實踐中又哪些成功范例?
王士雷:作為一名優秀的醫生,只要把臨床做到精致就可以了;而作為一名學科帶頭人和醫學大家,必然是醫、教、研等方面都很突出的人才。但是,人的精力畢竟有限,要做到面面俱到并非易事。
關于科研,我個人的體會是:在臨床做精的基礎上,針對醫學上的某一個大家關心的熱點問題進行深入探討。我的研究方向是圍術期腦保護,對線粒體在腦缺血損傷及修復中的作用進行了深入探討,取得了一些成果,發表了一些高質量的學術論文。研究成果先后獲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省自然科學基金和1項省科技攻關計劃資助。
在臨床方面,我擅長肝腎移植、產科手術、心血管手術及老年危重疑難病人的麻醉管理,多次成功搶救極危重病人。尤其于2011年開始籌建青醫附院黃島院區麻醉科,在非常艱難的條件下,我和團隊辛勤工作,使科室在醫教研等方面均取得了長足進步,獲得了2012年度青醫附院標兵科室,為西海岸人民群眾的健康做出了貢獻,并為醫院長遠發展夯實了基礎。

據了解,腦血管意外位居世界致死率排行榜的第二位。據我國衛生部統計,2009年腦血管病的城市死亡率為126.27/10萬,占死亡人數的20.36%;農村為152.09/10萬,占23.19%。意外幸存者的致殘率也非常高。我國腦血管病的高危人群已超過2億,每年約有1000萬患者需接受手術治療,如果圍術期發生腦缺血,死亡率會成倍增加。治療的選擇性小,風險高。對于缺血性腦血管意外,在恢復血流灌注后會發生細胞功能代謝障礙和結構破壞進一步加重的病理過程,稱之為腦缺血再灌注損傷。如何避免或減輕腦缺血后發生的再灌注損傷,是臨床醫學面臨和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王士雷教授帶領其研究團隊,在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山東省科技攻關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經費資助下,經過10多年的研究,對線粒體在腦缺血再灌注損傷中的作用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在局灶性可重復性大鼠腦缺血再灌注和預處理動物模型上,通過激動或抑制線粒體鈣單向轉運體MCU的活動,觀察線粒體鈣單向轉運體MCU在腦缺血/復灌預處理中的作用及機制;在分離的神經元細胞線粒體和分離的神經元細胞上觀察線粒體鈣單向轉運體MCU對線粒體通透性轉換孔MPTP的調控作用,以及觀察線粒體鈣單向轉運體MCU對線粒體通透性轉換孔調控MPTP的可能機制。結果表明,線粒體鈣單向轉運體在腦缺血再灌注損傷的發生發展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朝夕奔夢的路上,他和他的團隊收獲了金燦燦的科研果實。
構建和諧醫患關系
問:麻醉學是一門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結合而成的專業,從事麻醉工作的醫生所承擔和面臨的風險卻很少提及。除了要處理一些醫療上的事件之外,麻醉師還必須面對法律規定中的醫療糾紛。您是著名麻醉學專家,請您從臨床實踐中談談自己的看法和體會。
王士雷:麻醉醫生和一般臨床專業相比,面臨著更大的風險。麻醉醫生的工作范疇已遠遠超出傳統意義上的單純解決手術止痛,而是涉及麻醉前后整個圍術期的治療,為病人安全度過手術提供保障。此外,還承擔危重病人復蘇急救、休克救治、疼痛治療等。由于麻醉藥物的毒副作用與麻醉操作技術的盲探性及又創性,加之病人自身復雜的病理生理特點和手術禁區的不斷被打破,決定了麻醉本身的高風險和復雜性。麻醉醫生的自身素質,如責任心、業務能力、實踐經驗、技術水平等,與麻醉風險密切相關。著名的‘三明事件’是麻醉高風險的有力體現。由于外界對麻醉工作的認識不夠,一旦出現麻醉意外和并發癥,麻醉醫生常面臨被起訴的風險。除此之外,目前的醫療體制和媒體的炒作,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醫患矛盾,使醫生面臨質控的風險增加。預防醫療糾紛,除麻醉醫生不斷提高自身的技術水平外,還要不斷提高自身的職業道德,提高服務態度,做好和病人及其家屬的溝通工作。

近年來,日趨緊張的醫患關系不僅正在嚴重沖擊著醫療服務市場,而且已成為社會不和諧的因素,和諧醫患關系越來越受到重視。醫護人員同時承擔著管理者、溝通者、照顧者、代言者、保護者及教育者等多重角色。因此,醫護工作者不僅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質、心理素質,而且要有高深的專業素質、廣博的人文素質。知情、同意、自由、不傷害、最優化,這是國際社會認同的醫學道德的最基本原則。我們應該采納適應新時代發展的理念,加強醫護人員人文素質的培養,營造良好的人文氛圍,加強人文科學知識的學習并應用于醫患活動中,達到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目的。
2013年10月25日上午,浙江溫嶺市第一人民醫院發生一起故意傷害案件,3名醫生在門診為病人看病時被一名男子捅傷。其中,門診管理處副主任、耳鼻喉科主任醫師王云杰經搶救無效死亡,年僅47歲。另有2人受傷。目前,嫌疑人連某某已被刑事拘留,案件仍在調查中。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對浙江溫嶺醫生被刺身亡事件十分關注并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有關部門高度重視因醫患矛盾引發的暴力事件,采取切實有效措施維護醫療秩序。
針對近期發生的多起侵害醫務人員案件,公安部要求,各地公安機關要始終堅持“零容忍”,依法嚴厲打擊各種侵害醫務人員的違法犯罪行為,堅決遏制侵害醫務人員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
殺醫案給我們敲響的警鐘是:唯有徹底地醫改才能從根源上緩解醫患矛盾,讓醫院血案逐漸絕跡,這已成為各界的共識—在解決了加大財政投入、消除以藥養醫、提高醫療保障、縮小城鄉醫療水平差距等課題的基礎上,兼顧好患者、醫生的合理利益,醫患關系鴻溝才有彌合的可能。
問:麻醉師是手術病人麻醉手術過程中的“生命保護神”。您在2006年與人合作主編了《麻醉危象急救和并發癥治療》一書,該書出版后在社會上產生了怎樣的反響?
王士雷:正確處理各種原因導致的麻醉危象和并發癥,對于減少麻醉不良后果,保證病人麻醉安全,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有經驗的麻醉醫師??梢灶A測各種醫療措施的結果,能更好地預防和處理各種麻醉危象和并發癥。但是,這種經驗往往不能得到很好的傳授。一般專業參考書雖涉及這方面的內容,但不夠全面和系統?;诖?,我們撰寫了一本有關麻醉危象和并發癥方面的參考書,得到了麻醉學同仁的一致認可,對提高臨床麻醉醫師的實踐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麻醉危象急救和并發癥治療》( 王士雷 曹云飛主編)2006年由人民軍醫出版社出版。本書從理論和實踐上全面系統地闡述了麻醉危象和并發癥的發生、發展、預防和處理,重點介紹了各種麻醉危象的正確處理及如何預防的經驗,并附有典型病例分析討論。全書內容系統完整、新穎實用,對保證麻醉的安全性、減少麻醉不良后果、提高麻醉人員素質都具有重要指導作用。適合麻醉專業人員在臨床工作中參考。
問:有越來越多的美國醫學院的學生選擇麻醉專業,不僅僅因為它收入高,也因為麻醉醫生每天的工作時間比較固定、工作量比較有預見性。您工作之余還從事教學工作,帶了多名碩士生,可以介紹一下他們的學習及學術成果情況嗎?
王士雷:大家都知道業精于勤荒于嬉的道理,對研究生的培養一定要嚴格要求。我是以培養博士研究生的標準培養自己的碩士研究生的,使他們得到嚴格的科研技能的訓練,養成良好的科研思維。他們在畢業時均發表了高質量的學術論文,大部分達到了博士研究生才能達到的學術水平。他們畢業后很多成為了所在單位的學術骨干,并取得了博士生導師資格,開始培養博士研究生。根據教學相長的道理,在培養博士研究生的同時,一定會促進自己的科研和學術水平的不斷提高。
問:您對當今國內麻醉學研究狀況及前景怎么看?
王士雷:近二三十年來,麻醉學無論在新藥物、新技術和麻醉學基礎與應用研究等方面都有了迅速的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包括全身麻醉原理的研究、麻醉藥物對器官功能的影響、麻醉藥物預處理的器官保護作用、可視化技術應用、微創連續心輸出量測定等監測技術等方面,使得麻醉理論和臨床技術得到了極大提高。有關麻醉學未來的發展,正如美國著名麻醉學家米勒所說,未來20年,麻醉學的變化將由通信、分子生物和結果分析學來推動,將會出現一個網上數據庫,我們在任一地方都可以通過計算機想得到病人的資料;將來的麻醉機完全自動,可以自己施行麻醉;對于麻醉快誘導過程,將有一個持續的感受器和離子通道應用于臨床;每個病人將有其基因圖譜,對病人實施個性話得麻醉。到那時,麻醉將變得更加可控和安全。
近幾年,王士雷教授作為第一導師培養了25名研究生,其中15名已走上工作崗位,并承擔了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1項。在科研方面,針對圍術期臟器功能保護方面,他負責主持了3項國家、省級課題的研究工作,為腦保護提供了新的作用靶點,獲得教育廳科技成果三等獎2項;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20余篇,其中SCI收錄10篇,主編學術著作3部。
目前,王士雷教授的學術兼職有: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麻醉學教育研究會理事、中國藥理學會麻醉學會委員、山東省麻醉學會委員、山東省麻醉質控中心委員、青島市麻醉學會委員、青年委員會副主委、青島市臨床麻醉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副主委、國際麻醉學與復蘇雜志、中國神經再生雜志等雜志編委。他曾先后榮獲的榮譽稱號有:“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百名好醫生”、“青島黃島區拔尖人才”、“青島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優秀學科帶頭人”、“青島大學優秀共產黨員”、“青島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優秀共產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