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樁奇異的聯姻:視頻內容與電子商務的結合。
蘇寧與弘毅接盤PPTV,短線概念和資本運作的意味,可能超過它的實際意義。
互聯網需要業務融合和產業融合,具體到視頻與電子商務的結合上,這無疑也是融合的一個方向。從基本面分析,視頻與電子商務的結合,最需要的視頻方面的資源,應在視頻互動和視頻服務的長線方向上。
但分析PPTV,它仍是傳統的視頻產品定位。它有著和其它所有同類產品定位(內容產品定位)的視頻企業的共同困境,由于版權、帶寬成本高居不下,行業整體虧損。PPTV今年1-7月份,實現的營收為3.2億人民幣,凈虧損為6500萬元(未經審計)。可以說是賠本賺吆喝。我一直認為,既然版權、帶寬如此拖累全行業,視頻互聯網應通過從產品業向服務業升級來擺脫這種被動,從單向廣播模式,向雙向互動模式升級;從產品模式向服務模式升級。互聯網其它子行業產品免費而服務收費的模式已證明是成功經驗,但視頻行業頑固拒絕從低級的產品業態向高級的服務業態升級,紛紛被別人收購,也是理所應當的下場。
但蘇寧與弘毅為什么要接盤呢?當然,在電子商務概念上,疊加一個時髦的視頻概念,在短線資本市場上,肯定是討巧的。但要落在電子商務的實利上,卻要透過資本和概念炒作來分析。
首先,看視頻+購物成立不成立。我認為視頻服務+購物將來是可以成立的,但視頻內容+購物卻怪怪的。因為以往電視購物這種單向傳播模式,更適合批零差價極大的高端產品。但電子商務中比價是網購的一個重要習慣,用電視購物模式推產品,一下就會穿幫;如果賣的索性就是視頻內容本身,新的問題又來了,在當前三網融合格局下,互聯網電視由于廣電牌照問題,近于偽概念。難道就剩下賣版權產品一條窄路了嗎?
據悉,數字內容銷售是蘇寧與PPTV未來協同的一大方向。蘇寧目前已經在蘇寧易購開始銷售網頁游戲等數字內容。PPTV未來可能具備了視頻內容制作的能力,成為版權方。這是一條可以走通,但比較險的路。這是WEB1.0的思路,將來找它麻煩的將會是WEB2.0、3.0(自媒體),版權模式在云服務模式(產品免費服務收費)沖擊下,不創新沒出路。
這就是把視頻收購定位于產品業態存在的問題。它只適合電子商務早期賣大批量產品,不適合電子商務真正擅長的差異化和個性化營銷。將來視頻與電子商務的結合可能不是這樣的方式,而是視頻服務+電子商務的模式。比如,利用能充分發揮互動所長的移動、體感等技術,象派出自己的阿凡達一樣,在當前近于成熟的WEB 3D引擎幫助下,到虛擬商場購物。
其次,“智能家庭終端”定位成立不成立呢?從傳統家電零售起家的蘇寧在這方面有一定優勢,可以為PPTV提供上游的硬件廠商資源,為PPTV尋找預裝渠道。但問題是“智能家庭終端”本身是否會走上商家預想的路?從前段時間,PPTV推出了電視棒硬件產品的幼稚舉動看,蘇寧搶占互聯網多屏入口目前還只是個良好意愿。主要問題是,網民上網時間越多,看電視越少。互聯網本質上是“孤獨的狂歡”,如果非把它搞成家人一起狂歡,眾口難調是繞不過去的。
總的看,PPTV這回大賺,因為虧損有人接包,股東紛紛解套,而沉重的包袱,將甩給蘇寧和弘毅。弘毅背后的聯想,這回能否擺脫對互聯網一向看不準的印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