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研究顯示,嚴重抑郁癥患者的“生物鐘”被擾亂,這使他們身邊的健康人看來,這些患者好像活在一個不同時區內。科學家說,確定抑郁癥和人腦內部生物鐘存在明確關系尚屬首次。這一生物鐘調節24小時內身體的晝夜循環。
這些研究人員發現,通過分析一組基因的活躍水平可估算一個健康人幾小時內的死亡時間。但他們分析抑郁癥患者被解剖的大腦時這種相關性被打破。科學家發現,他們的基因活性和死亡時間沒多大關系,這表明他們患有一種嚴重的睡眠紊亂類型。這些發現表明,如果有方法可以改善大腦基因活性的日循環和白天或晚上實際時間之間的關系,嚴重抑郁癥患者就可能得到更好的治療。
研究負責人、密歇根大學的李軍(Jun Li音譯)表示:“我們認為抑郁癥患者更有可能和有規律的覺醒和睡眠時間不同步。我們的數據顯示,他們的日循環不僅發生變化,還被擾亂。也就是說,他們根據錯的生物鐘睡覺。他們入睡時,睡眠質量可能不同于正常睡眠。如果我們了解抑郁癥和不良睡眠是如何相互加強的,我們就能找到更好的治療方法,或許可打破這個惡性循環。”□編譯/楊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