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下旬,一場關于隕石真偽的辯論在新浪微博上爆發并綿延至今。通過雙方的交鋒,我們似乎可以窺見隕石交易這個市場的冰山一角。那些看似普通的“石頭”為何能拍出近億元的“天價”?
近日,中國隕石收藏家協會會長徐淑濤和山東省臨沂市觀賞石協會副會長、隕石專業委員會主任徐淑彬兄弟兩人,在微博、博客上對北京天文館表示不滿。這是因為北京天文館主辦的《天文愛好者》雜志曾經連載來自臺灣省的隕石商人雷克斯撰寫的文章。該文提到了臨沂市觀賞石協會隕石專業委員會(下文簡稱“隕石專業委員會”)販賣假隕石,該委員會印刷的“隕石公報”配圖全部為假隕石,莒南縣名勝“鐵牛”石鐵隕石實為爐渣等內容。徐氏兄弟認為《天文愛好者》刊載雷克斯的文章是“不公正的批評”,對民間隕石收藏組織“造謠污蔑”、“刻意誹謗”。
這些言論,在新浪微博上引發了一場關于真假隕石的激烈辯論。
“證偽”比“證實”更容易
在徐氏兄弟不斷發表言論,宣傳北京天文館“不了解真正的隕石”、“不夠權威、專業”之后,北京天文館館長、《天文愛好者》雜志主編朱進對此予以回應。他將一本隕石專業委員會印制的拍賣會宣傳冊進行了翻拍,并在微博上貼出帶有標價的標本照片,請徐淑彬“憑良心說這里面有幾塊是真隕石”。此后,圍繞莒南“鐵牛”以及隕石專業委員會宣傳資料中涉及隕石的真偽問題,雙方爭執不斷升級。
在與記者交流的微博私信中,徐淑彬介紹了出現在微博上的宣傳冊。他表示,2011年,臨沂市政府與中國觀賞石協會聯合舉辦了“中國(臨沂)第三屆國際觀賞石博覽會”,“中國(臨沂)第三屆隕石文化交流會”是博覽會的分支之一。隕石專業委員會印刷過許多內部交流的“隕石公報”,那本宣傳冊即是其中之一,涉及的隕石皆為真品,經過了隕石專業委員會的鑒定。
對于徐氏兄弟認為朱進“不懂隕石”的說法,朱進告訴記者,在一些情況下,判斷一件標本確為隕石,與判斷它不是隕石,其難度相去甚遠。在一些情況下,判斷一件標本并非隕石,可以通過肉眼觀察,甚至只看照片就可做到。“舉例而言,假如有人將一塊磚頭拍下照片放到網上,宣稱它是隕石,這樣的情況當然可以只看照片就能判斷。但徹底揭露假隕石,研究人員必須接觸到實物,使用專業儀器進行測試,并切片檢查。”
美國著名地球化學家、華盛頓大學圣路易斯分校教授蘭迪·克羅特曾撰寫名為《隕石真相》的科普表格,為有意尋找和收藏隕石的人們提供參考。他寫道:“我曾有僅憑照片就確定標本絕非隕石的經歷。有一些地球上的礦石,比如赤鐵礦,在外觀上和隕石有幾分相像,常被沒有經驗的收藏者誤判。比如,一塊曾在eBay上售價295美元的‘南丹隕鐵’,實際上就是赤鐵礦。在英語里,這類標本被昵稱為‘meteor-wrong’,意思就是容易讓人誤判為隕石的巖石,而專家往往可以只通過電子商務網站的樣品照片就看出它們。總而言之如果一位專業的天文學者明白無誤地說:‘你的標本不是隕石。’那么,你就應該相信這句話。”
“靠譜”檢測應進實驗室
在朱進貼出隕石專業委員會的宣傳冊,引起網友熱議之后,徐淑濤通過博客和微博發出“懸賞告示”,對雙方爭論的焦點之一,莒南“鐵牛隕石”進行“以高科技手段現場非切片形式進行檢測”,并對能夠證實“是爐渣非隕石”者獎勵100萬元。
徐氏兄弟相信“鐵牛隕石”為真品,其主要證據是1986年發表在《科學通報》期刊上的一篇研究論文,其作者王鶴年是中國地球化學界的著名專家,因此“鐵牛隕石”是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珍貴標本。
針對這一論點,科學松鼠會會員、在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留學的天文學及行星科學專業研究生“小龍哈勃”(網名)解釋說,在國外期刊完全沒有報道的情況下,如果僅憑一篇多年前的研究論文,就宣稱某件標本為隕石,顯然有失偏頗。
不僅如此,根據網絡上隕石愛好者登出的電子郵件,在2009年時,王鶴年曾承認當年的檢測方法并不完善,難以有效確定“鐵牛隕石”的真偽。而徐淑濤在自己的博客文章里,也承認“某位國內知名的隕石愛好者自稱取得了這塊隕石的樣品,寄送到國際隕石協會申請注冊和命名,研究人員從樣品推斷那隕石是假石頭”,只不過他認為“美國人看到的絕非我們的鐵牛隕石”。
那么,如果想要對某件標本進行真正“靠譜”的檢測,應該怎么辦呢?
“小龍哈勃”根據校內教授和其他相關研究單位的工作流程介紹說:“隕石的外觀特征大體包括四個方面:熔殼和顏色、異于普通巖石的外觀和密度、氣印、磁性。隕石在通過大氣層時,其表面會燒蝕并產生熔殼。大多數隕石的熔殼呈黑色,墜落時間較久的隕石熔殼可能因風化作用而變成深褐色。大多數隕石的形狀都比較不規則,但邊角比較圓滑,而且隕石上極少有天然形成的空洞。絕大多數隕石都比同體積的一般地球巖石要重。此外,許多隕石表面有類似于拇指按過的氣印,大多數隕石也都或多或少地具有磁性。”
這就是說,如果一塊標本能夠同時滿足以上四個特征,那么它就值得拿到實驗室做進一步鑒定;相反它就不是隕石。
“被送入實驗室的標本,可以通過檢測鎳的含量來認定。這是因為鎳在地球上較稀少,如果能證明一塊礦石中鎳的含量在3%-10%之間,幾乎就能肯定它的隕石身份了。”“小龍哈勃”說。
由此可見,莒南“鐵牛”到底是不是隕石,其實切割出一小塊樣本,經過專業機構的再次檢測即可鑒定。至于其他標本,在目測無法排除之后,亦可送入實驗室如是操作。不過按照徐淑濤的說法,“莒南石鐵隕石受政府保護,誰也得不到一塊切片”。
隕石就該價格不菲?
在朱進與徐氏兄弟網上交鋒的過程中,拍賣會宣傳冊上出現的那些標本,也以其令人咋舌的高價“雷”到了不少網友。在朱進翻拍的照片中記者看到,一塊質量僅為51.4克的“新疆隕石熒光寶石”,參考價高達1028萬元。質量45千克的“新疆石鐵隕石”和40千克的“遼寧稀有金屬隕石”,參考價更是達到了4500萬元和8000萬元這樣的“天價”。至于數十萬元到數百萬元的隕石,在這本宣傳冊中就更為常見。
不可否認,隕石在世界范圍內都是極為稀缺的。蘭迪介紹說,真正的隕石極為稀少,即使是專業的隕石研究者,也可能苦尋多年而不得。美國從1807年有隕石尋獲記錄以來,直到2013年4月,全國也只發現了1671塊隕石。可是,僅因為稀缺,就應該身價不菲嗎?
“對隕石收藏價值的炒作,比如媒體報道種類較為罕見的隕石賣出高價等新聞,甚至有少數人在網上散布隕石可以保健、延壽、招財等偽科學言論,讓人們相信隕石可以賣出高價。”朱進說,“但絕大多數隕石遠沒有人們想象中的那么值錢。不負責任的炒作以及假隕石賣家故意的誤導,使人們對隕石的價值產生了誤解。”
相比于剛剛興起不過幾年的中國隕石交易市場,美國可以說是隕石收藏的“先驅國”,民間隕石交易已經非常發達。每年在亞利桑那州圖森市舉辦的隕石展銷會,是全世界隕石收藏者公認的盛事,各個電子商務網站上也有不少隕石出售。但即便如此,賣出天價的隕石也并不多見,而且它們大多被證明為偽品。
蘭迪寫道:“互聯網上有不少高價售賣隕石的廣告,出售的其實都是地球上的普通巖石標本。我曾讀到一則出售‘月球隕石’的廣告,它相當有煽動性地寫道:‘1992年,澳大利亞的月球隕石已經賣到了每克4萬美元。現在這塊1.567千克的月球隕石每克只賣5000美元,您還在等圖森(展銷會)嗎?那時候,這標本可就是別人的了!’然而,這塊總價接近800萬美元的‘月球隕石’,其實只是地球上的石塊。我認為,這類現象的成因,就是一些沒有正當職業的人想要以此作為生財之道。實際上,即使是真正的隕石,其價值也遠遠沒有人們想象的那么高。”
科學缺位留出“作偽空間”
盡管現代科學已經給出了可靠的隕石鑒定方法,而且絕大多數隕石被科學家們認為價格虛高。但在世界隕石市場上,形形色色的偽品仍然層出不窮。
“如果請我鑒定標本的人因為我指出標本并非隕石便不滿意我的意見,他當然可以去拜訪其他的專家。但據我所知,研究隕石的知名專家們都像我一樣,對于鑒定要求應接不暇。”蘭迪表示,“我本人每個月要接待大概100個請我鑒定標本的人,即使有人因為我指出標本不是隕石而感到不滿,我也沒有時間同他們逐一爭論。”
由于鑒定隕石的流程較為復雜,而且自稱尋獲隕石或有意收藏隕石的人為數不少,專家們往往分身乏術。更何況,被送到專家面前的“隕石”,大多數只憑肉眼觀察便可以被排除。于是,在專業研究人員經常無暇鑒定民間隕石收藏品的情況下,假冒的隕石便有了相對充足的空間。隨著電子商務網站成為隕石買賣,特別是跨國隕石交易的新平臺,網絡交流的虛擬性,也給了相當多的造假者可乘之機。
在eBay等國外電子商務網站上,少數中國賣家就因為出售假隕石,近幾年屢次被買家投訴,造成了相當惡劣的國際影響。國際隕石協會還在其官方網站上發表了《中國癥候群》一文,嚴厲譴責中國賣家在互聯網上售賣值得懷疑的所謂“隕石”,獲取高額不當利益,并以“中國癥候群”這一帶有貶義色彩的詞組,來特別指代此類互聯網詐騙行為。這無疑會讓真正的隕石研究人員顏面盡失,并為他們的事業帶來巨大的阻力。
有專家告訴記者,如果收藏隕石的人們能夠抱著尊重科學的態度,摒棄以此致富的想法,對自己找到的標本主動“過篩子”,或許就可以排除掉絕大多數并非隕石的標本,從而減低科研機構被卷入無意義滋擾和爭論的可能性。在此基礎之上,專業的科研人員就有可能集中精力鑒定剩余的標本,給出科學的結論。
在與記者交流的微博私信中,山東省臨沂市觀賞石協會副會長、隕石專業委員會主任徐淑彬仍然堅持拍賣會宣傳品涉及的隕石為真品,并表示,成立隕石收藏民間組織的緣由,正是因為天文臺、天文館等機構“不作為”以及他們聲稱社會上的隕石99%甚至100%是假的,令民間隕石收藏者感覺受到了“官商勾結的打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