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我一同學開車的事兒。此君拿駕照是好幾年了,但很遲才開始新車上路。由于路況不熟,第一天上路就撞到一部路虎,報警、保險、修理等操作之后,重新上路不到一周,停車過夜被無良的車場保安劃花了前擋風玻璃,又是各種郁悶。
再修之后,索性把車賣了,恢復綠色出行,公交加BRT和打車。每次聚會聊天玩笑。總說到這事兒,他也偷著樂,說不開車好。如今酒駕處罰嚴厲,交規越發細化,不開車的優勢越來越大,例如放心地去喝酒。
這讓我想起個故事:話說靈訓禪師在廬山歸宗寺參學時,某一天動念想下山,因此向歸宗禪師辭行,禪師問道:“你要到哪里去?”
靈訓照實回答:“回嶺中。”歸宗禪師慈悲關懷道:“你在此參學十三年,今天要走,我應該為你說些禪學心要,等你行李整理好,再來找我一下。”靈訓禪師將整理好的行李先放在門外后,就去見歸宗禪師。歸宗禪師招呼道:“到我前面來!”靈訓依言近前,歸宗輕輕說道:“天氣嚴寒,途中善自珍重。”靈訓禪師語下,頓然徹悟。
歸宗禪師的“禪學心要”是什么?慈悲心、菩提心、般若心,這些與我們都太過于遙遠,但于生活中,卻只是一句話,就是一顆平常心、善意的關心。
修禪未成而退,這是對自己本份事放棄責任。一句“天氣嚴寒”的關懷,別人都這么關心自己,而自己卻不關心自己;一句“途中善自珍重”的勉勵,終使靈訓認識自我。禪,有時說盡了千經萬論,禪的邊還沒有摸到;有時只輕描淡寫的一句話、一個動作,卻徹骨徹髓地認識自家本來面目。歸宗禪師的慈悲關懷,那也是由于十三年的照拂;靈訓的徹悟。那也是因為機緣成熟,“飯未煮熟,不要妄自一開;蛋未孵熟,不要妄自一啄”,實不虛假。
不管是禪,還是工作、學習,現如今生活節奏快了,人們對自己身邊的一些小事處理起來就顯得不那么重要,卻忘記了生活的初哀。正是因為那些小事情的堆砌,完整了生命的美好。如同某日的鐵軌上,默默地孤獨,又總是記得那些沿途珍重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