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美景僧占多,佛寺常駐深山處”,靜藏于福建省古田縣鷲峰山麓和翠屏湖畔的青山碧水之間,坐落有一座黃墻青瓦的尊榮古剎——極樂寺。
極樂寺始建于唐天寶元年,初名天寶寺,創建者為志文禪師。千百年來,寺院展鐘暮鼓,香火繚繞,歡喜祥和,為方便而渡世,直至嘉慶年間,因倭寇之亂。曾一時毀壞。后得法緣庇佑,不久重建山門。民國時期,為抗日而反蔣的“福建事變”十九路軍駐扎于此,立為指揮部抵御蔣軍。事變失敗,極樂寺也一并焚毀于烈烈戰火。1940年,著名愛國高僧圓瑛法師募緣重建并親自住持,幾經滄桑的深山古寺,終于再現新顏。
今秋舊歷八月初十日,由住持定空法師倡導,極樂寺齊聚了福建省的知名藝術家、企業家,古田縣領導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信眾,與鳳凰網華人佛教頻道一起,于莊嚴的大雄寶殿的殿前廣場上,搭臺布景,辦法會、賞明月、品香茶。活動題為“極樂鳳凰,中秋茶話”,一來是以此紀念一代大德圓瑛法師弘法利生之高邁行跡,二來也是古剎寄語將臨世間之中秋佳節,祈愿三界有情悉能如月圓明,智慧盈滿,早登極樂。
是夜,明月在天朗朗,秋風送爽颯颯,鷲峰山巍峨肅穆,翠屏湖沉靜平明。寺院內,鼓樓上忽傳法鼓陣陣,響徹云霄,擊破眾生之煩惱萬千。此后,廣場上的蕓蕓信眾,手持蓮燈點起,照破有情之心魔虛構。
如此況味,恍然置身清涼境地,只覺親切又陌生。舞臺上,定空法師一襲法衣飄逸,步履輕盈,與鳳凰網佛教頻道主編崔明晨以及福建綜合頻道主持人郭晨,共話此次“中秋茶話會”之緣起由來以及其發心宗旨所在。法語滔滔,其情也真,其意也切,在場眾人皆感默然,隨喜贊嘆。
“若人心散亂,入于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主持這場茶話會的是一位名叫靈山艷子的女居士。其音聲清越,其意態虔誠,開場即引用這一《妙法蓮華經》之經文,點明了本場茶話會去除散亂心之“一瓣心香”的主旨和愿眾生共成佛道之祈愿。
此后,福建省古琴協會會長張俊波先生上臺,獨奏古琴名曲《憶故人》。琴聲悠揚,曲調委婉深情,聽之而使人仿佛望見一位調古神清的智者。于空山月下徘徊沉吟,思念著那高山流水的知音。
香道的演示,由來自臺灣的“雅道專家”廖易德主導。“明窗延靜書,默坐消塵緣。即將無限意,寓此一炷煙。當時戒定慧,妙供均人天。我豈不清友,于今心醒然”,香道的表演使得現場幽香飄滿,溫暖祥和。而廖先生的一席點明香道主旨的“以恭敬心敬天,感恩心禮地,慈悲心愛人”的話語,也使人印象深刻。
在琴聲與香氣過后,緊接而來的便是茶道靈芬雅韻的炯炯風采。由第二屆海峽兩岸茶藝公開賽最佳氣質獎得主郭渝菲和華南女子學院的茶藝師們一起表演的茶道,無論在服飾、儀式、手法以及韻味之拿捏的把握上,都賞心悅目,深得茶藝之三昧。而茶道表演的背景音樂則是優美的散文朗誦——《紅塵隱》:
“人間富貴花間露,紙上功名水上漚。幽靜的山林自然有種忘我的美。可我也只是帶著一顆平常的心來的。如果有一天。佛為我啟開心門,我想我終會再來,那時我就再也不離開了。”
如是情致款款音聲,配以茶藝之唯美,使人聽聞便即心契神往,甚而眼角噙淚。
其實在這場茶話會開始前的下午時光,作為興趣的雅集,一眾茶道愛好者們便已在極樂寺的一座名為“內壇”的堂前長廊上,鋪上草席,羅置茶具,三五聚成一團,共享茶味之美,茶道之歡了。
“爐香乍熟,法界蒙熏,諸佛海會悉遙聞”,由極樂寺住持定空法師和鳳凰網華人佛教頻道所共辦之中秋茶話會,至今已連續舉辦三屆,影響日顯廣大。中秋佳節。是華夏國族的團圓之日,祈愿如是的茶話會活動,終能真切地把佛法甘露灑向人間,使眾生走向究竟之幸福美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