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東莞市食安辦發布通報稱,導致10日早晨徐福記員工食物中毒的罪魁禍首是“隔夜蛋炒飯”,是由沙門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相繼,18日四川省食藥監局發布通報,13日在眉山市東坡區映天學校346名學生高燒入院的事件,也是因沙門氏菌污染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造成的。
夏季到來,菌群超標、農藥殘留、食品變質,帶來的種種安全隱患會讓我們防不勝防。人們飲食稍不注意,就會引發食物中毒癥狀。那么如何才能防止食物中毒呢?
食物中毒的種類:
食物中毒類型一般可分為五種,
分別是細菌性(如大腸肝菌、沙門氏菌)、化學性(如農藥、金屬污染、亞硝酸鹽)、動植物性(如河豚、豆角、毒蘑菇、白果),真菌性(如發霉的花生、糧食)以及衍生的不明原因病毒(如輪狀病毒)感染的食物中毒。
如何判斷是否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一般在用餐后4-10小時發病,但化學性食物中毒進食幾分鐘后就會出現癥狀,細菌性食物中毒一般在用餐后2小時左右發病。
食物中毒后的第一反應往往是腹部不適,中毒者首先會感覺到腹脹,一些患者還會腹痛,個別的還會發生急性腹瀉。與腹部不適伴發的還有惡心,隨后會發生嘔吐的情況。吐瀉嚴重的還能發生脫水、酸中毒,甚至休克、昏迷等癥狀。
發生食物中毒如何處理?
一旦有人出現上吐下瀉、腹痛等食物中毒癥狀,首先應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物,同時立即撥打120呼救。在急救車到來之前,可以采取以下自救措施:
●催吐。對中毒不久無明顯嘔吐者,可用手指、羽毛、筷子等刺激舌根部的方法催吐,或讓中毒者大量飲用溫開水并反復自行催吐,以減少毒素的吸收。
●服用抗生素。如果是細菌性食物中毒,喝氟哌酸、黃連素會有一定效果,但仍需就醫治療。
●導瀉。如果病人吃下中毒食物的時間較長(超過兩小時),而且精神較好,可采用服用瀉藥的方式,促使有毒食物排出體外。用大黃、番瀉葉煎服或用開水沖服,都能達到導瀉的目的。
保留食物樣本,提供給醫院和疾控部門進行檢測。
如何預防夏季食物中毒?
從源頭抓起,采購食品保證食品原料新鮮。
食物在冰箱里存放久了會變質。冰箱內貯存食品可以延緩微生物的生長繁殖,但并不能殺滅微生物。不合適的貯存溫度、食物溫度過高、反復冷藏都會使食物變質。
生熟食品要分開存放和加工。每次切熟食前,要把刀、案板燙洗消毒后再用,防止污染熟食品,阻斷疾病傳播和食物中毒的發生。
盡量不要在路邊小攤食用、購買肉制品。以往的夏季食物中毒事件分析表明,沙門氏菌主要污染肉類,肉制品誘發的食物中毒案例較多。
防止蔬菜農藥殘留中毒。在清洗前用清水要浸泡20至30分鐘。另外,用淘米水清洗蔬菜,可以有效清除殘留農藥、添加劑等有害物質含量。新鮮蔬菜加工后最好當頓吃完,不要隔夜或隔頓,以免剩菜在長時間存放后,分解產生亞硝胺等有害物質。海鮮食品必須要熟透。好多海產品、魚、蝦、貝類含有副溶血性弧菌,在制作、加工海產品時要特別注意生、熟分開,食物要加熱熟透。必要時在海產品中適量加醋將有助于殺滅這種細菌。
此外,有些腹瀉雖然不屬于食物中毒,但在夏季也要注意。比如過度食用冷飲、吃大量雪糕,還有貪飲涼啤酒,或是在吃飯后馬上吃西瓜降溫冷食,這些行為都極有可能因冷熱不均刺激腸胃,進而引發拉肚子、胃痛等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