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只在香港維多利亞港停留的小黃鴨引起了社會的關注。隨后各地出現了山寨版小黃鴨。而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電子商務網站上。在網上,我們能輕易搜索到數以千計銷售小黃鴨的賣家,使消費者難辨真偽。當擁有知識產權的設計產品遭遇網絡山寨,就只能無能為力甚至坐以待斃嗎?
在我看來,網絡時代設計從業者營銷自己的設計產品,必須秉承“不拋棄、不放棄”的許三多精神,用盡一整套的知識產權保護規則捍衛自己的利益。這一整套知識產權保護規則主要可分為四步:擁有知識產權、學會運用互聯網環境下的知識產權保護新規則、善于運用調解機制、不要忽視傳統知識產權保護的方式。
首先,一定要擁有知識產權,否則一切都是空談。但設計產品獲得知識產權的數量是偏低的。僅以外觀設計為例,根據北京市知識產權局所做的《北京地區文化創意產業知識產權保護現狀與工作建議》顯示,2011年北京市共有外觀設計專利申請6314件,僅占北京專利申請總量的8.1%,無論數量還是比例遠遠低于香港、上海、深圳等地。
其次,要學會運用互聯網環境下的知識產權保護新規則。傳統的知識產權維權,一般要找到實際的侵權者,比如制造者、銷售者、發行方、廣告商等,即直接侵權的人。在互聯網時代,侵權行為出現了從集中化向業余化、分散化發展的趨勢,權利人追究直接侵權人的責任不但費時費力,而且很難得到充分補償。但是,沒有網絡服務提供者提供的網絡服務和高科技產品制造商提供的工具,大量侵權行為就無法發生。因此,通過追究網絡服務提供者和產品制造商的責任,能夠使設計產品得到有效的保護。
在實踐中,網絡服務提供者也基本上找到了相應的解決辦法。比如淘寶,設立了專門的知識產權保護平臺,權利人在完成注冊、提交知識產權權屬證明、提交投訴函發起投訴后,如果投訴情況查實,基本在10個工作日內就會將山寨賣家的信息刪去,這樣就能避免侵權行為的發生。百度也基本上遵循了這種“通知+刪除”的模式,權利人在“百度投訴”完成注冊、提供權利證明、發起投訴等程序后,經一定認定程序,權利人的權利也能得到相應的救濟。
另外,要善于運用調解規則。調解,本是知識產權救濟方式中一種常見普通的方式。因其耗時短、成本低,頗受糾紛當事人的歡迎,又因為其只是最終達成協議,不具有強制執行力而成為救濟方式中的“雞肋”。但近幾年調解在知識產權維權中的作用發生很大變化,開始變得越來越重要。
最后,不要忽略傳統的知識產權糾紛解決方式。目前,我國對知識產權民事糾紛采取行政保護與司法保護并重的“雙軌制”保護模式,這也是我國知識產權保護的特色。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設計產業的權利人要重視團結和借助外力。單打獨斗只能勢單力薄,如果在維權中能聯合其他設計者或者設計企業,聯合上游委托方、下游推廣方或者銷售方,或者聯合合作伙伴,一定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維權時也應當積極尋求專業律師、行業協會、政府部門、新聞媒體的幫助,盡可能擴大維權的影響力。
隨著各地山寨版的陸續登臺,小黃鴨的爭議短時間還不會消弭。對于設計產品的權利人,有必要學會互聯網環境下的知識產權保護規則,積極維護自身權益。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網上小黃鴨的正版正貨,也正基于此才能獲取互聯網時代商業利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