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三年,我一直是語文老師喜愛的科代表,語文成績一直保持在班級前三,但高三最后的幾個月里,頻繁的模擬測驗中,我出現了偶爾的失誤,名次落到中游,讓老師和同學都很吃驚,并且我自己都找不出原因。
高考前夕,無法否認的,我緊張了,甚至高考當天早上,我還出現了胸悶,想吐,肚子疼想上廁所等不良反應,著實讓送考的媽媽嚇出一身冷汗,趕緊讓我提前進入考區,而她則在考區大門外等我。可上完廁所后,我依舊覺得渾身有種說不出的難受,很幸運的,我遇到了送考的語文老師。
語文老師是一位優雅的中年女子,似乎看出我的臉色不好,便詢問了我的狀態,之后安慰了我幾句便帶我去尋找散落在各處的幾位同學,熟悉的同學和老師讓我慢慢放松下來,在我覺得自己狀態開始恢復后,我走回大門口,隔著鐵門微笑著和媽媽說我沒事了。事后媽媽才告訴我,在等待我的那段時間里,她心焦如焚,一想到這么多年的努力可能就要毀于這一刻時,她就有種想要放聲大哭的沖動,可為了不給我更大的壓力,只好死死忍住,扒在鐵門上向里張望,直到看見恢復了狀態的我,才放下心來。
聽到媽媽的話,我心里酸酸的,那次語文高考,我最后發揮不錯,不得不說語文老師在其間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教師節那天,我去看望老師,特別感謝了她,不料她微微一笑,問我知不知道她說那番話的用意?我很吃驚,壓根沒想到語文老師那時安慰我的寥寥話語中竟還藏有深意?
于是老師便給我講起伏明霞的故事,只不過在這個故事里,主角不是伏明霞,而是她的教練蔣克順。
1996年,在亞特蘭大,這是18歲的伏明霞第二次出征奧運會。上一次她輕松拿到了世界冠軍,而這次,面對同伴們的失誤、對手的強大,她深切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她給遠在長沙的蔣克順教練打電話,開口就哭:“不行了,我翻不動了!談舒萍狀態也不好,剛才沒進決賽。我排在第四,感到身體好重,跳起來后翻不動,怎么辦啊?”
蔣克順當機立斷建議她改屈體為抱膝,難度系數雖然降低,但只要發揮穩定,依然能獲得勝利。只是伏明霞的情緒波動依然很大,他只好安慰她:“只要你決賽時發揮出平時訓練水平的80%,就可以了。”
后來我們知道,中國奧運史上第一個雙冠王產生了。
伏明霞退役后又復出,一切從零開始,再一次經歷了重重篩選,終于又站在了奧運會的賽場。悉尼奧運會決賽前一晚,伏明霞突然覺得全身發冷,頭暈鼻塞,她悄悄對蔣克順說:“我好冷,不行了,我感覺要病倒了,怎么辦?”
蔣克順一驚,再一次激將她說:“你復出吃了那么多苦是為了什么?只要比賽時發揮出你平時訓練的90%就是勝利(要求升級了),一點小感冒有什么了不起,笑一笑就沒事了。”
于是伏明霞不再為其他選手分散精力,只關注自己的發揮水平,拼到最后一個動作,勝過了最后一跳中出現小失誤的郭晶晶,贏得她在奧運史上的第四枚金牌。
原來,當初語文老師的那一句安慰話并不是隨便說說,而是深思熟慮過的。許多報紙雜志,甚至專家們在談到如何在高考前減壓時,都推薦周圍人說一些“保持平常心”“你行的”“放松一些”“相信自己”之類稍顯空洞的話,而語文老師則告訴我:“想想你這三年的努力,高考時只要能發揮出你平時水平的80%就是勝利了。”
對我們而言,高考不也相當于一個“奧運會”么,多年努力就在這一刻,只能勝不能敗!巨大壓力下,無論是怕自己發揮失常還是盼自己超常發揮,都會讓自己焦慮緊張,想放松都做不到。而告訴自己只要發揮出80%的水平就好,不僅是對自己平日努力的肯定,更能讓自己重拾信心和把握,腳踏實地走向勝利。
我相信,未來還會遇到許多重壓之下、背水一戰的挑戰,告訴自己發揮出平日能力的80%,不僅能鞭策自己平時更為努力,也能讓自己不抱任何僥幸心理以最穩定的狀態迎向成功。
編輯/楊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