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以中國風格的設計元素為出發點,分析了中國風格家用吸塵器設計的本質和根源,并結合市場案例,論述了中國傳統元素在“中國風格”家用吸塵器設計中的價值,進而分析了家用吸塵器設計中體現中國傳統元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礎上就開發設計具有中國風格的家用吸塵器的設計策略進行了分析,為開發具有中國風格的家用吸塵器的功能、造型、材質及色彩提供了設計方向。該結果對提升家用吸塵器設計的中國特色,設計出更符合國人的使用習慣和審美偏好的家用吸塵器有實際意義。
關 鍵 詞:家用吸塵器 中國傳統視覺元素 設計策略
吸塵器給家庭衛生打掃帶來了很大的方便,讓家庭主婦們不再為每天打掃衛生而煩惱,因而走進了千家萬戶。從最初的大形態的笨重的車載吸塵器,到發展到現在的智能式吸塵器,這中間100多年的發展使得吸塵器進入到普通家庭,成為家庭主婦的得力幫手。下面就以家用吸塵器為目標進行市場調查,分析家用吸塵器的發展現狀以及未來前景的預測。
1 家用吸塵器的設計趨勢
1901年,英國土木工程師布斯做了個很簡單的試驗:將一塊手帕蒙在椅子扶手上,用口對著手帕吸卸,結果使手帕附上了一層灰塵。他根據這個原理制成了吸塵器,用強力電泵把空氣吸入軟管,通過布袋將灰塵過濾,這就是吸塵器的前身。吸塵器經過慢慢發展, 1908年胡佛發明了帶輪的“O”型真空吸塵器,銷路相當好,這種最早的家用吸塵器設計合理,發展至今也無太大原理上的改動。后來經過不斷的改良設計,出現了臥式吸塵器、立式和手持式,并最終發展到智能化的自動吸塵器。
家用吸塵器按照形狀可以分為臥式吸塵器、立式(桿式)吸塵器、便攜(手持)式吸塵器、智能吸塵器等四種。其中臥式吸塵器和立式吸塵器比較常見,手持式因其體積較小,所以常作為車載吸塵器。智能吸塵器因其體積小巧且噪音小的特點,正在迅速的發展。
目前國內外所生產的吸塵器各式各樣,其工作原理大抵都是相同的。風機葉輪在電動機的高速驅動下,葉輪中的葉片不斷對空氣做功,使葉輪中的空氣得到能量,并以極高的速度排出風機。同時風機前端吸塵部的空氣不斷地補充葉輪中的空氣,致使吸塵部內形成瞬時真空,即在吸塵部內與外界大氣壓形成一個相當高的負壓差,在此負壓差作用下,吸嘴近處的垃圾與灰塵隨氣流進入吸塵器,在吸塵器內部經過過濾器,垃圾與灰塵留在儲灰箱內,而空氣經過濾后再排出吸塵器進入室內,至此完成了整個吸塵全過程。
2 傳統視覺元素在設計中的價值
當前,工業產品設計所體現的文化內涵和象征意義越來越重要。每個民族、每個文化背景下的群體,都有相類似的生活習慣和文化信仰,千百年來所積淀下來的符號、圖騰、色彩和材質等,都是現代設計可以獲取靈感的寶庫。在全球化競爭的環境下,設計的本土化此時顯得尤為重要。消費者所關注的不僅是產品所帶來的物質上的使用價值,更關注產品所帶來的非物質的、精神層面的使用體驗,工業設計正從關注物延伸到關注物以外的因素。設計開發出具有中國精神的家用吸塵器,需要將中國傳統文化、傳統藝術和現代科學技術結合起來,并找準家用吸塵器的設計定位,在新產品的設計中凝聚優秀的中國傳統元素,同時又能與當前的社會潮流、消費者需求進行融合創新,形成能真正滿足中國當前消費者需求的優秀家用吸塵器。工業設計需要專注于消費者需求的研究,設計開發出創造新的、易用的和好用的產品。
工業設計是藝術和技術結合的交叉學科,設計藝術的創新將帶動全社會和全世界的時尚潮流發展,極大地豐富全世界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內容。而它更是社會文化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它是在文化的參與和制約下展開、完成,并體現著當時當地文化的風貌。不同的文化反映著不同的精神風貌和人們的心理狀態,反映著不同的審美價值和審美觀念,這種文化精神在關乎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如產品、建筑、服飾、環境、包裝、影視乃至于廣告等設計藝術過程中都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
回顧工業設計發展的歷史,我們可以發現,任何一個民族在任何一個時代的設計都是與當時的文化緊密聯系在一起的。然而隨著整個經濟社會、工業社會的迅猛發展,民族文化的不斷融合,現代設計的西式設計風格占據了主流,在西化設計思想的沖擊下,中國的設計精神和藝術風格正在消失。這種情況下,中國制造要走向中國創造,藝術設計如何體現中國特色,是所有設計師需要面對的一個課題。
3 家用吸塵器的市場分析
3.1 競爭品牌分析
從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開始,中國吸塵器的銷量每年以38%的速度上升。如今吸塵器不但功能越來越多,外觀日趨美化,其價格也越來越便宜,受到了不少市民的喜愛。中國吸塵器市場主流品牌主要有飛利浦、美的、松下、海爾、三洋、萊克、伊萊克斯、龍的、LG、科沃斯、愛普等。
在智能吸塵器市場,中國消費者的消費理念還需要花大力氣培養,只能吸塵器的市場競爭很激烈,消費市場仍然需要培育。美的、龍的、伊萊克斯等國內外廠家,都致力于解決中國消費者對于智能吸塵器的市場認可。但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居家環境改善的要求,以及消費觀念的變化,智能吸塵器的需求量必然會有一個新的突破。中國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吸塵器基地,現在光蘇州生產的吸塵器就占全球銷售量的一半。飛利浦成為了最為受益的品牌,占了三成的關注份額,松下以相差12.7個百分點的人氣,位居亞軍而其余品牌的關注份額較為接近,但小狗最后以9.3%的人氣勝出,排第三,見圖1。
3.2 家用吸塵器的主流造型分析
市場上現有的主流家用吸塵器的形態可以概括為以下幾種:
第一種就是以曲線為主的造型方式,這種大多是采用波浪線或者是弧線等優美的形態作為基本造型方式,給人帶來親切感。
第二種則是一直線為主的造型方式。吸塵器不同于其他工業設備,所謂的直線為主也是在直線中加入曲線的形態,并不是單純采用直線來進行造型設計。
第三種就是曲直相結合的,這種形態之間的過渡處理得好就會給人感覺很舒服。
第四種則是多體形態的結構風格,這種造型設計整體感較弱,但是體量感很足。
家用吸塵器一直是朝著體量小、噪音小的方向發展的。中國吸塵器市場從總體來看,中低端市場競爭更為激烈,但多家吸塵器負責人也表示,隨著吸塵器技術的發展以及消費水平和對吸塵器的接受程度提高,高端產品的競爭也將加劇,吸塵器正朝著越來越智能、環保、靜音、高效的方向發展。
4 設計策略
4.1 傳統視覺元素對設計的重要性
傳統視覺元素包括剪紙、國畫、臉譜、紋樣、圖騰、古代建筑、旗袍、陶瓷、中國紅、中國印、傳統材質等。傳統視覺元素是中華數千年文明的積淀,是傳統文化象征。提升產品設計中的中國風格,并不是背離西方的現代設計精神,而是讓產品設計更加符合中國消費者的審美取向,更符合中國用戶的需求。以“中國傳統元素”作為創意靈感,更不應理解為對傳統元素簡單的生搬硬套。中國經濟正飛速發展,中國制造的產品在世界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合理應用中國傳統元素進行產品設計,是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一條必由之路。當前世界經濟離不開持續增長的中國經濟,世界文明也離不開中國文化。
4.2 基于傳統視覺元素的吸塵器設計策略
中國傳統視覺元素在吸塵器設計中的應用,不應該僅僅體現在使用傳統紋樣對外觀進行裝飾,更應該體現在吸塵器的使用方式、造型、色彩以及材質上,讓吸塵器的整個生產、制造、消費以及使用體驗的過程都應該感受到濃厚的中國精神存在。研究中國傳統元素的內容和形式,將這些富有中國特色的材質、形態、色彩與吸塵器的功能、審美和表面工藝有機地結合起來,提煉中國傳統元素的精髓,并加以轉化創新,最終開發出具有中國造型風格的、適合中國消費者使用習慣的和符合中國消費者生活方式的設計方案,從而在吸塵器設計中體現出濃厚的中國風格和中國精神。
設計師的思維方式不能使固定的、局限性的,否則就無法面對多樣化的用戶需求,也無法設計開發出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的家用吸塵器。工業產品設計是排斥同一性的,設計一系列物品時的確可以特別考慮內在的一致性或和諧性,但立足點絕不是以“同一性”為基礎的指導思想。家用吸塵器設計的創新力的核心是一種廣義的設計能力,縱觀世界知名的頂尖家電品牌,無不以品牌經驗與用戶體驗的設計能力作為核心競爭力。工業設計興起于西方,西方的家用吸塵器設計已經很成熟,設計師考慮家用吸塵器設計如何在技術和各種文化之間尋找平衡,并從深層次去思考家電設計的方法。
家用吸塵器設計的價值在于滿足消費者的實際需求和潛在的需求。消費者的需求不是會一成不變的,決定消費者需求的因素很多,包括消費者的社會階層、可支配收入、生活方式、年齡、性別、文化背景、個人興趣愛好、技術趨勢以及時尚流行趨勢等多方面的因素,都會影響消費者選擇購買什么樣的產品。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家用電器的消費群體不斷擴大,消費者可支配收入逐年提高,白領人群在不斷擴大,人口老齡化也不斷增加,這就意味者消費群體在不斷擴大。消費者對產品的功能使用更加關注,調查發現,消費在對功能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易用性、可用性、耐用性、實用性和節能環保等也受消費者關注,就這要求吸塵器的設計必須以用戶為中心,敏銳的洞察消費者的需求,把握人們看待事物的方法,提煉中國傳統文化里的視覺元素對以提升吸塵器設計的民族性。
3.結語
中國風格的家用吸塵器設計的最大靈感,來自設計師對中國消費者不同生活方式、不同產品需求和中國傳統元素的理解。家用吸塵器的目標消費者生活在什么樣的城市,他們的喜好、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以及住房情況都是家電設計師需要去研究分析的內容。設計開發團隊需要面對更加開放、更加自由的社會背景,綜合各方面因素,平衡把握家用吸塵器的開發與設計。
中圖分類號:TH212;TH213.3 文獻標識碼:A
“中央高?;究蒲袠I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編號RW2013-46)”supported by “the Fundamental Research Funds for the Central Universities(NO.)”
參考文獻
[1]侯明勇,黃芬. 中國傳統元素在現代藝術設計中的創新初探[J]. 藝術評論,2010年,第10期:P104-107.
[2] 劉霞. 設計藝術中的民族性傳承[J]. 科教文匯(中旬刊),2008年,第2期:P172-173.
[3] 柳冠中. 走中國當代工業設計之路[J]. 裝飾,2005年,第1期:P6-9.
[4] 雷青. 傳統元素在現代設計中的應用[J]. 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3期:P103-105.
[5] 黃麗燕. 文化創意產業下中國傳統元素的應用研究[J]. 包裝工程,2012年,第2期:P129-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