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課題設置,大多偏向虛擬性或是遠離學生的生活,這樣的設置將導致學生的專業認識和專業興趣大大降低。強調教學的研究課題貼近學生的文化生活,會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專業投入和研究能力。本文以“校園文化的形象設計與應用”的課題為例,詳細地闡述專業學習與學生的文化生活的關聯性,以校園文化形象設計與應用為研究課題,使學生們更易于在研究對象中找到設計的靈感,并有助于鍛煉學生們獨立思考和團結協作的能力,使課題的研究成為提高學生專業技能和知識的一條重要的途徑。
關 鍵 詞:藝術設計 教學課題 文化生活
我院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大都是提供虛擬的或是遠離學生文化生活的課題訓練,學生們在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研究問題的訓練設置極少,并且很多課程教學往往偏重于技巧的訓練,偏重于作品表面的完成效果。技巧如果不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就會顯得輕浮而徒有其表,對設計的概念也會產生狹隘和僵化的理解。一些課程雖然在強調創意,但是,這里的“創意”也只是強調結果而不是研究的過程,更多是在形式上進行改造、追求新奇。設計是一個創造的過程,創造絕不僅僅是形式上的改良,更應當追求文化內涵上的豐富與完善。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走進生活當中,去探尋生活的本質。
設計活動與我們的現實生活緊密相關,設計的靈感和資源都來自于生活的經驗和對生活本身的思考,設計只有關注生活,才能使我們的生活更加舒適與便捷,只有對生活中的事物進行深入的審視和思考,才能創作出打動人、感染人的設計作品。在學生們的專業學習過程中,設置與同學們的學習生活息息相關的實際課題,將會幫助他們掌握合理的研究方法,培養正確的創作態度。以校園文化生活為課題研究對象,無疑最為貼近學生的生活,對于初涉設計專業的學生來說,更易于通過切身體會,來認識設計與生活的關系,認識設計的真正含義。選擇一個與同學們的學習生活密切相關的課題來進行研究,將會讓同學們對設計概念有一個更為深刻的認識,對于設計的意義和價值進行積極的思考。
借助課題的研究,也可以培養同學們正確的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式。在此課題的研究中,同學們通過自身的視角,觀察、審視校園事物與生活現象,對身邊熟悉的事物進行挖掘和整理,提取出具有校園文化特點的視覺形象進行再設計,最終將設計的形象應用于平面和立體的設計形式中,如文具、T恤、玩具、裝飾品等。最終的設計物將來可以作為校園禮品、紀念品進行推廣應用,這個過程將有助于提升校園的凝聚力和認同感,參與的學生也將通過實際的研究課題提高設計水平和專業認識,并因此獲取寶貴的實踐經驗。
課題的研究采取獨立思考與相互協作相結合的學習方式。指導教師把握大的研究方向,指導學生們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去感受身邊的事物和現象,啟發和引導同學們去獨立思考和主動進行觀察。在研究過程中,采取討論和協作的方式完成方案的確立和制作。課題研究的初始階段,學生們最初發現的主題在課題組討論中舍棄或肯定。被肯定的主題由課題組成員各自進行文字分析,完成一份分析報告。要求學生們使用文字記錄的方式,對發現的有趣的事物進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分析報告要力求深入細致,從橫向和縱向多角度進行分析,對其成因和特點的分析盡可能做到完善全面。分析報告在課題組討論時,不斷修改和完善,確定下設計的主題。接下來,學生們又回到獨立創作的狀態,將根據分析報告把設計主題用圖形的方式表現出來。文字分析過程是一個由簡入繁的過程,而圖形的設計是一個刪繁求簡的歸納過程。事物的認知也只有經過這兩個過程,才可能達到一個較高的認識高度。之后,課題組成員們再聚集一起,拿出各自思路、設計理念和草圖,由大家共同討論,提出意見與建議。待草圖經過逐步討論修改確定后,校園文化形象的設計過程基本完成。設計的應用部分同樣體現了個人的獨立思考與團體協作的精神。每名成員都需拿出應用方案,將設計形象運用于某種載體上,經過課題組反復討論確定最終制作方案。最后,由學生聯系制作公司和廠家將方案制作出來。
在整個過程中,參與者緊緊圍繞著身邊熟悉的校園文化,進行挖掘與整理、分析和研究,創作出許多自然而生動的作品。
張濤同學采用的校園地圖形象,體現了我們校園的獨特性。由校園地圖形象制作成的陶瓷盤子,成為一個有趣的設計作品。
潘璇同學的七食堂標識設計來源于對生活的觀察和體會。七食堂是我們學生的一個“秘密基地”。學校里大多是正規的上課自習的場所,很少有一個地方可以提供給大家聚會娛樂。七食堂地處于學生公寓附近,開放的時間較長,環境輕松愜意,又有電視、小賣部等,所以不知哪天起就成為了學生們休閑聚會學習的好地方。大家會在里面吃飯,看球賽,玩桌游,開會,談戀愛,吃宵夜,玩撲克牌,過生日等等,成為集休閑、娛樂、美食、會議于一身的多功能餐廳。學生之間相約時,通常都會說:“七食堂吧!”于是就有了七食堂一族、七食堂控,并成為了校園一道獨特的風景。在設計過程中,根據大家的討論和建議,為了突出七食堂有別于其他食堂的娛樂功能,決定將圖標的設計盡可能做出霓虹燈的效果。最終形成了混合插畫與霓虹效果的七食堂的特色標志。
于藍同學的四大節形象設計,融合了我們學校非常有影響力的四大節“文化節、藝術節、科技節、體育節”,她將之歸納總結成了一個公仔,形象簡潔,生動可愛。另外她的“北方工地大學”設計,是因為最近幾年來學校在進行整改,建造新的學生活動中心,公寓等,到處都是挖掘建設,建筑工地,被同學們戲虐地稱為“北方工地大學”。于是經過大家的討論,就將這個有意思的現象用圖形表現出來,大家看到的時候,都不禁莞爾一笑,因為他們體會到了生活中很多細微處的快樂。
張美潔同學的時間表設計,用簡單的顏色變化,展現了同學們在有電與沒電的時候,情緒的變化,隨著宿舍的供電時間,隨著深夜的到來,大家的情緒逐漸高漲,生動有趣地表現了大學生的生活現狀。
貼近學生生活經驗的研究課題,無疑更易于學生在觀察研究中找到設計的靈感,更易于將思考和研究做得更為深入有效。尤其值得提倡的是,通過觀察身邊司空見慣的事物重新審視與思考,挖掘出具有設計意義的視覺形象,最終將設計形象應用于設計載體這一過程體現了設計與生活的緊密關系。應該讓學生們深刻認識到,生活是設計的源泉,是靈感的來源,設計不是坐下來天馬行空的想象,而是要走入生活當中,認真仔細地觀察與揣摩,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如此創作的設計作品才能更加經得起生活的檢驗,作品的內涵才會更加飽滿而富有意義。
參考文獻
[1]《設計中的設計》,原研哉(著),朱鍔(譯),2006.11,山東人民出版社。
[2]《時間的殘渣》,馮峰(著),2012.1,北京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