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有效的課堂教學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認知需求,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師要提高課堂活動的有效性,這樣教學才能有序、高效地進行,才能達到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和諧統一。
【關鍵詞】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高效性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學有所獲,能力得到提高,真正做到讓學生喜歡學習,主動學習,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新課改倡導學生通過體驗、實踐、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著重提高自主學習和合作的能力;并逐步提高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從而養成用英語思維的習慣。教師在“任務”與“應試”雙重壓力之下,既要安排課堂活動,又要講解語法知識,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也累。因此,優化英語教學過程,構建高效的初中英語課堂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提高素質,更新觀念
英語教學成敗的關鍵在教師。教師要想以高質量教學迎接新課程提出的挑戰,就需要全方位地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新課程的教學內容更強調前沿性和創新性,這就要求教師要了解、熟悉、掌握教學內容,明確新課程標準中提出的各項要求。只有永遠置身于英語教學的前沿,密切追蹤英語教學發展的新動向,及時更新教學觀念,不斷給課堂教學內容注入新觀點、新方法,才能真正優化教學過程,構建高效課堂,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二、認真備課,明確目標
明確、具體、全面的教學目標是保證課堂教學實效性的重中之重。在制定教學目標時,可將教學內容分解成一個個具體的目標,首先做到完成每課的小目標,然后完成好單元目標,從而達到最終完成總體目標。在教學中要做到教有目標,學有目標,指導檢查也有目標,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在教學設計、課堂教學中構建有利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教學模式和空間,促使學生去質疑、去思考、去探索、去發現,要讓學生敢說、會說,愿意并善于同他人合作,使學生的頭腦不再是知識的容器,而成為被點燃的火把。教學中不但要讓學生在知識與能力上得到同步發展,而且在認知與情感上還要得到和諧發展。科學地制訂最佳的教學目標,可以實現以最少的教學時間和精力取得最佳的學習效果。
三、研究學生,優化教法
每一堂課都有每一堂課的教學任務,目標要求。教師要隨著教學內容的變化,教學對象的變化,靈活應用教學方法。根據本班學生情況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使學生學起來有興趣,易于接受。
教學方法是形成最佳課堂氣氛的重要保證。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的、教學對象和實際條件,以及個人的教學風格和特長,確定不同的教學方法,一法為主,多法配合,靈活運用各種手段,最大程度地發揮課堂上每一分鐘的作用。在處理知識與技能的關系上,對重點、難點、關鍵性的知識,要精講多練,引導學生拓寬思路,廣開言路,使課堂氣氛既熱烈又嚴肅,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既掌握知識,又發展語言運用能力。在處理新舊知識上,要善于利用已學過的知識來引導學生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能,同時要善于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復習舊知識,使新舊知識相互滲透,形成整體。另外,還要利用直觀教具或電化手段來輔助教學,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同時運用,強化對所學材料的感知,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理解,強化記憶,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對于聽力部分,采用激勵機制。教師既要考慮到教學活動的趣味性,又要考慮到實效性。
教學活動要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來制定,遵循教學規律,本著從易到難、從簡到繁、難易漸進、變化激趣的原則,使設置的活動目標明確,形式多樣,形成梯度。這樣才能確保每一項教學活動都落到實處,不流于形式。
四、轉變角色,優化課堂
自主合作、優質高效課堂是指在教師組織指導調控和目標引領下,以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合作、自主展示和自主反饋矯正為基本學習方式的優質高效課堂。它的基本理念是充分相信學生,充分依靠學生,充分解放學生,從而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充分感受求知的快樂。教師把課堂上更多的時間還給學生,通過讓學生更多地思考,更多地探索,更多地說和做,使教學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個體差異,真正實現課堂教學的高質量和高效率。
要建立自主合作、優質高效課堂模式,必須實現教師與學生兩個角色的轉變:教師必須把習慣扮演的傳授者、監控者、主宰者轉換成組織者、參與者、引導者、欣賞者,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當導演,學生唱主角;學生的學習方式要由過去被動地接受、自我封閉、等老師教轉變為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這種學習方式增強了實踐性與創造性,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在課堂教學中要做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每一堂課都要有一個重點,而整堂課的教學都是圍繞著這個重點來逐步展開的。為了讓學生明確本堂課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教師在上課開始時首先展示教學目標,以便引起學生的重視。講授重點內容,是整堂課的教學高潮。教師可以通過肢體語言或應用模型、投影儀、多媒體等直觀教具,刺激學生的大腦,抓住學生的眼睛,抓住學生的心,使每一位學生都能興奮起來,對所學內容在大腦中刻下深刻的印象,產生濃厚的興趣,提高學生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
五、優化時間,加快節奏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另一個關鍵是合理地安排課堂教學中單位時間的使用率,有效地處理好課堂教學節奏。這就要求英語教師最大限度地減少課堂教學中單位時間的使用率,減少那些不必要的教學環節和不必要的說明解釋,這就等于增加了有限的時間,解決了課堂教學時間不夠的問題;同時要正確、合理地調控課堂教學節奏的變化,有效掌握教學過程中信息的傳遞密度,爭取以最少的教學時間和精力取得最佳的學習效果。
英語課堂教學提倡的是“快節奏、大容量、高密度”的教學方式。通過優化教學時間,課堂教學的信息量增大了,活動密度增強了,課堂節奏加快了,學生參與活動的時間增多了,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實效,解決教學時間不夠的問題。
六、精講多練,培養能力
精講多練是英語最佳的教學方法。英語課是實踐課、交際課,這一原則落實到課堂上就是練。在實踐中我體會到,“練”是英語教學,特別是低年級階段教學的基本形式。對不同的年級也應有所區別。初一階段應以簡單的、機械性的操練為主,訓練發音器官、口耳功能,提高敏捷的反應能力。初二以對話、會話為核心,加以創造性的活動,進一步達到流利熟練的能力。初三階段進一步著重課堂教學為主要陣地并與課文同步的綜合性練習。要做到精講多練,向老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必須圍繞教材重點,從方法上、時間上精心設計,做到吃透學生,弄清重難點,充分估計學生大面積掌握知識的程度、接受新知識的難易,做到用簡潔的語言講到重點處,練在難點處。每堂課盡量把老師的“講”壓縮在15分鐘內。
有效的課堂教學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認知需求,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師要提高課堂活動的有效性,這樣教學才能有序、高效地進行,才能達到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和諧統一。
最后,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只要用新課程的理念來指導課堂教學,善于運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盡可能多的為學生創造開口的交際語言環境和機會,引導他們更多地參與教學,相信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就會得到不斷加強,學習興趣不斷提高,我們的教育教學就更有希望。
參考文獻:
[1]何善芬.英漢語言對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