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郵儲銀行股份制改造已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其組織機構調整已基本到位,法人治理結構逐步完善,支持區域經濟發展初顯成效,但在經營管理體制、外部監管與政策支持等方面仍有較大改進空間。本文以郵儲銀行江蘇省分行為例,分析其經營模式、資金運用、資產結構及發展中的主要問題,并就下一步改革給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郵儲銀行;改革;地方經濟
中圖分類號:F83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31(2013)10-0083-03
郵儲銀行江蘇省分行掛牌運營以來,經營較好,在系統內居全國前列,支持區域經濟發展初顯成效。但其信貸業務總量小,資金運用以上存為主,經營機制不夠靈活、業務品種單一、業務拓展尚有較大的潛力和空間,經營管理體制有待進一步深化改革。
一、總體情況
2008年1月,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江蘇省分行結束了“只存不貸”的經營模式,逐步推進各級機構向現代商業銀行轉型。目前,基本搭建了商業銀行組織架構,完成向商業銀行轉型的初步任務,發展呈以下特點:
1.經營模式為“自營+代理”,機構網點遍布城鄉。截至2013年3月末,郵儲銀行江蘇省分行下轄13家二級分行、51家一級支行,全轄共有一類網點423個、二類網點745個、郵政代理網點1339個。其中,縣及縣以下農村地區的網點占比超過70%。
2.資金運用以上存資金為主,公司類信貸業務逐步開辦。截至2013年3月末,分行總資產中存放聯行款項占65.74%,各項貸款占15.59%。2012年,該分行獲得公司信貸自主經營權,公司信貸業務占各項貸款余額的12.61%。零售貸款和貼現及買斷式轉貼分別占各項貸款的86%、0.57%。
3.收入增長明顯放緩,信貸資產質量面臨較大壓力。2013年1-3月份,分行撥備前利潤同比增長16.1%,利潤總額同比下降15.43%。不良貸款余額和比例呈現“雙升”,2013年3月末不良貸款率比年初上升了0.08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和貸款撥備率分別為242.99%、2.11%。
二、貸款投放的優勢、劣勢及對地方經濟的支持
(一)優勢
一是資金優勢明顯。相對于其他商業銀行,郵儲銀行信貸業務起步較晚,整體存貸比較低、資金充裕,在貸款投放方面具有相對的資金優勢。截止2013年4月末,郵儲銀行江蘇省分行存貸比17.22%,大量資金上存聯行和同業。如果不是受制于總行規模限制,有大量資金可以用來發放貸款。二是具有遍布城鄉的網絡優勢。全省郵儲銀行擁有各類支行和郵政代理網點2507個,其中,縣及縣以下農村地區網點占比超過70%,是全省網點規模最大、網點覆蓋面最廣、客戶數量最多的金融服務機構。三是市場空間不斷擴大。郵儲銀行主要的服務對象是小微企業和“三農”,隨著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縱深推進,為郵儲銀行服務小微企業和“三農”帶來新的市場機會[1]。
(二)劣勢
郵儲銀行信貸業務起步較晚,在業務品種、人員素質等方面和國有、股份制銀行仍有較大差距。一是信貸業務品種和授信方式較為單一,在針對區域特色市場需求方面,額度、利率、擔保等要素設定不夠靈活,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客戶質量。二是信貸隊伍能力待提升,全分行信貸人員從事信貸工作平均年限為2.17年,總體經驗較少,隊伍穩定性不強。三是由于各地郵儲銀行存貸比較低,所在地政府認為郵儲銀行對地方經濟發展支持力度不夠,因而給予郵儲銀行的各項政策支持較少[2]。此外,由于郵儲銀行資本金不足,按照銀行業監管部門的資本充足率達標要求,郵儲銀行總行給江蘇郵儲銀行貸款規模也極其有限,信貸業務發展困難較大。
(三)對地方經濟支持的成效逐步顯現
一是以小額貸款為抓手,重點做好小微企業和“三農”金融服務。截至2013年3月末,共發放個人類貸款88.69萬筆、1310.69億元,小企業貸款7674筆、187.4億元。先后開展了“春風行動”、“陽光信貸”、“送貸款下鄉”、“送金融知識下鄉”、“信用村”建設等服務“三農”和實體經濟的活動,有力支持了農民致富,幫助小微企業創業。在小額貸款方面,南京、鎮江、蘇州分行再就業小額擔保貸款、鹽城淡水養殖行業小額貸款創新、徐州農機設備小額貸款創新等一系列產品,得到客戶一致好評。
二是嘗試開展公司信貸業務,積極參與地方基礎設施和重大項目建設。江蘇郵儲銀行在獲得公司信貸自主經營權之前,共協助總行簽訂99筆批發類貸款合同,合同金額424.03億元。在2012年獲得公司信貸自主經營權之后,共簽訂37筆公司信貸合同,合同金額共計133.9億元。主要投放對象是江蘇基礎設施和重點工程建設,先后與徐工集團、江蘇沙鋼集團、江蘇交通控股、連云港港口集團、江蘇悅達集團等大型企業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并積極參與全省各地公共基礎設施、環境保護等重大項目建設。
三、在經營管理方面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銀郵關系復雜,經營管理體制有待完善
當前,郵儲銀行機構體系中涵蓋三種不同隸屬關系的機構管理模式,郵儲銀行控制一類網點,郵政公司控制二、三類網點,郵政公司既靠投資控股,也靠控制二類網點的人、財、物來獲取收益。在這樣的體制基礎下,郵儲銀行難以建立起符合市場經濟規則和金融企業內部風險控制要求的管理體制和現代商業銀行制度,難以對代理網點進行有效管理,代理網點合規意識欠缺,安全防范措施存在隱患,同時代理網點多頭管理,增加管理成本,削弱了管理效率。基層郵儲銀行既要服從上級行的縱向管理,又要照顧地方郵政公司的橫向關系,協調事務多,內耗大,效能差。
(二)信貸產品品種單一、缺乏比較優勢,風控能力薄弱
一是產品開發機制不活,基層機構金融創新難。郵儲銀行產品開發權限集中在總行,基層機構金融產品單一[3]。現有的產品兼容性和聯動性不足,應收賬款融資、保理以及融資租賃等融資業務地市級郵儲銀行多數不能辦理;配套的結算工具尚不完善,如無錫市郵儲銀行還未開辦本票和匯票等業務,不能給客戶提供一攬子金融服務,而融資服務方式的創新更無從談起。二是利率定價機制不活,利率定價過高。基層郵儲銀行沒有利率定價權,小額貸款業務根據總行規定統一執行15.66%的年利率,是人民銀行基準利率的2倍之多。貸款利率過高,負擔重,抑制需求,制約了貸款量的擴張和效益的增長,也會助長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三是基層授信審批權限小,審批效率不高。目前,除小額農戶貸款外,其他個人商務貸款、小企業貸款和公司貸款縣級支行均沒有審批權,地市級郵儲銀行審批權限也非常有限,公司信貸,地市級郵儲銀行多數沒有審批權,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基層機構的信貸業務拓展能力。從審批時間看,郵儲銀行個人貸款、小企業貸款和公司貸款審批周期分別為1-2周、1個月以上、3-4月以上,審批時間較長。四是風險管理專業性不強,風控水平有待提升。尤其是信貸風險管理的經驗不足,風險預防能力偏弱。部分授信業務制度不夠完善、部門職責不夠清晰,授信業務管理組織架構還不夠健全,前中后臺未完全分開。風險管理缺乏足夠、有效的風險計量、監測、控制手段和工具,專業性不強。
(三)收益分配機制不活,基層機構拓展業務的積極性不高
目前,基層郵儲銀行的收入來源除了可自行運作的一部分資產業務和中間業務收入外,主要還是以上存總行資金獲取穩定的利息收入為主,上級行下達的利潤指標也主要依此核定,對基層行壓力不大。在收益分配上,基層行員工的收入基本上還是統一標準的行政性分配,與其他商業銀行收入存在一定差距,致使基層行在業務營銷和拓展上員工缺乏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四)從業人員業務素質亟待提升
郵儲銀行現有人員絕大部分沒有銀行工作經歷,缺乏銀行資產業務工作經驗。多數從業人員的金融業務水平和管理能力不高,特別是市、縣兩級高管人員多數由郵政局管理人員轉任,對傳統郵政的“官營”理念較重,市場意識不足。加之對銀行信貸業務不熟悉,難以有效指導信貸業務開展。基層機構普遍缺乏信貸營銷和風險管理等方面的專業人才,缺乏銀行風險意識和金融市場理念,市場競爭意識不強,一定程度上制約信貸業務的快速拓展。
四、幾點建議
(一)進一步深化改革,理順郵儲銀行管理體制
從長期看,郵儲銀行要真正適應現代商業銀行的發展趨勢,必須首先明確產權關系,加快推進代理網點改革,實現郵儲銀行市場化獨立運作。建議國家適當注資郵儲銀行,同時,加快引入戰略投資者,逐步把中國郵儲銀行改造成非郵政絕對控股的多元化股份制商業銀行。郵儲銀行要按照現代金融企業的要求,逐步構建有效的內部治理架構,完善內部控制機制,降低風險,減少成本,提高效率,更好地全方位支持社會經濟發展。
(二)進一步完善信貸管理機制,賦予基層機構靈活合理的資金運用權限
要給予基層郵儲銀行機構一定的產品開發權,以便根據地方實際提供有針對性的信貸服務;賦予基層機構適度的利率定價權,使小額貸款利率符合市場供求水平。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適度放寬基層機構尤其是縣域機構的信貸審批權限,減輕基層信貸人員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全面修訂、完善、補充各類規章制度及流程,構建覆蓋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等在內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
(三)加快人才培養引進,完善考核激勵機制
要加大對現有員工培訓力度,大力引進專業人才,特別是吸引具有豐富從業經驗的金融業務人員,盡快建立起一支水平高、技術精、服務優的員工隊伍,努力在短時間內使隊伍建設與業務發展速度相匹配,以適應郵儲銀行業務快速拓展的需要。要強化員工的風險意識,提高其對經營風險的識別和防控能力。建立科學合理的收入分配體制,完善激勵約束機制,促進郵儲銀行可持續發展。
(四)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實現可持續發展
一是人民銀行可通過優惠存款準備金率、再貸款、再貼現、中小企業和涉農貸款信貸導向效果評估等工具,鼓勵和引導郵儲銀行信貸資金向農村地區和小微企業傾斜,將新增存款主要用于當地,真正服務地方實體經濟發展。二是在監管標準上,鑒于郵儲銀行現行的經營管理體制隸屬于郵政部門,再加上貸款占其資產總額較少等原因,與其它股份制商業銀行相比具有特殊性,建議銀行業監管部門適當提高對其資本充足率指標的容忍度,對其采取有別于其它商業銀行的監管政策和指標,給予一定年限達標寬限期,增強郵儲銀行信貸投放和利潤轉增資本能力。三是地方政府及財稅部門要完善涉農和小微企業貸款的相關財稅獎補政策,以及不良貸款的核銷政策,建立和完善信貸風險補償機制,促進郵儲銀行“三農”金融服務的可持續發展。■
(責任編輯:王艷)
參考文獻:
[1]李國爐.郵儲銀行小額貸款支持\"三農\"的調查分析[J].中國金融,2009(23).
[2]姜長云.農村資金外流看郵政儲蓄制度改革[J].中國金融,2003(23).
[3]吳國平.基于差異化競爭的浙江郵儲銀行信貸產品設計[J].浙江金融,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