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一家新的P2P網站起航。
在每周數家開張、數家倒閉的P2P網站行業,這本來并非新鮮事。引人注意的是,這家網站不同尋常的背景。
這家于不久前剛剛在上海開張的P2P網站點融網,出人意料的引入了兩家合作伙伴,一家是美國p2p 網站先驅lendingclub,另一家則是中國東方資產管理公司。前者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P2P網站,剛剛獲得數億美元融資;后者則是專司處理不良資產的國有四大資產管理公司之一,如今在金融領域也正“四處開花”。
這種格局讓人浮想聯翩,也讓人捏一把汗。如何平衡兩大不同基因的公司的影響?兩大合作伙伴的背景,又將給這家新興的P2P網站帶來怎樣令人遐想的空間和模式?
“lendingclub給我們理念和技術,東方資產能夠在信用上給我們助力,讓我們在國內開展業務有更高的起點。”點融網聯合創始人郭宇航表示。
戰略雖然遠大,但“魔鬼藏在細節里”,如何真正捏合兩大合作伙伴帶來的優勢,是律師出身的郭宇航要面臨的最大問題。
緣起lendingclub
律師出身的郭宇航一直活躍于江浙滬的PE基金法律服務界,也因此認識了眾多江浙老板。
在他的記憶中,2011年的溫州民間借貸危機讓他印象頗深。
“許多之前接觸的老板都因為民間借貸而資金鏈斷裂,四處找錢。地下金融市場月利最高能達到十分。”郭表示,“這是不正常的現象。”郭也因此想到了利用P2P網站、互聯網技術消除信息透明的問題。“危機也讓我意識到,民間借貸市場的補充用P2P手段是最合適的”。
從2012年起,郭開始謀劃建立一個P2P網站,他第一個想到的是,去世界第一的P2P公司lendingclub學習。“我與蘇海德先生也僅僅是見過一面。”郭表示,“但是我后來給他寫了郵件,然后就去美國拜訪他。”
蘇海德是lendingclub的技術總裁以及聯合創始人,也曾經是甲骨文的高級管理人員之一。Lendingclub是在世界范圍內第二家開展互聯網P2P金融服務的公司,2012年末,公司宣布平臺個人貸款總數突破10億美元大關,并正式獲得盈利。2013年5月3日,公司又宣布從谷歌處獲得1.25億美元融資,整體估值達到15億美元。
郭在lendingclub待了整整兩周,每天和lendingclub員工一起上下班,并訪談了lendingclub從技術到風險管理的各個部門負責人,最終堅定了自己做P2P網站的想法。
這兩周的行程也確定了點融網的核心理念,郭將其描述為“技術驅動,風控核心”。“lendingclub的大部分員工都是IT背景,完全沒有金融從業經驗,為什么他們能做得這么好?”郭表示,“其核心在于,互聯網時代通過技術發展,我們可以獲得越來越多的人的信用數據,替代原來的審核手段。同時,平臺也節省了一些不必要的支出,使這個模式越來越有效。”
因此,在點融網創立之后,蘇亦應邀擔任了點融網的聯合創始人。雖然lendingclub并未直接投資點融網,但蘇認為“這對吸引團隊很有用”。目前點融網的團隊中,首席風控官王文陽曾在世界領先的小微貸款公司費埃哲公司擔任高級職務。
“lendingclub的一些經驗讓我們少走彎路。”郭表示。一個例子是,lendingclub此前曾經在社交圈facebook上開展“向熟人借貸”的活動,但這個活動最終進行不下去。“因為社交媒體里的人不愿意向別人分享自己要借錢了,而更愿意跟別人分享自己的投資經驗。”郭表示。
一個更加核心的問題是,是讓用戶自定融資利率還是平臺確定利率?“從P2P完全自由的角度,是該由用戶自己定。”郭表示,“但lendingclub的運營經驗是,一些急需用錢的客戶往往高估自己能承受的借款利率,最后造成大量壞賬,所以我們由平臺根據用戶信用狀況制定利率。”
“我們雖然建立了自己的流程,但在一些線上運作上還是得益于lendingclub的一些嘗試,并且繼承了lendingclub的理念。”郭表示。
如何接地氣
雖然與lendingclub類似,但郭也坦承,在實際運營中,一些中國特色的東西仍不可避免地影響到網站的規劃和運營。
Lengingclub在發展期間曾經被加州SEC叫停,但最終在多次溝通后獲得牌照得以重新開業。而國內P2P網站也面臨著同樣的牌照問題。
“雖然我們目前沒有明確的監管方,但行業不斷有負面新聞,還是需要和監管層保持密切的溝通。”作為聯合創始人,郭的一個重要任務即是與政府保持良好的關系,并增強外界對公司的信心。
正是基于這種考慮,郭為點融網引入了另外一家公司,即東方資產管理公司浙江分公司。目前,東方資產管理公司浙江分公司已經確定入股點融科技有限公司,負責點融網在浙江地區的一些線下拓展。
“東方資產的國有背景,對我們增強政府的認同,增強客戶的安全感,都非常有用。”郭表示。
郭也在跟東方資產管理旗下小額貸款公司洽談合作,“小額貸款公司也可以通過P2P網絡平臺放款”。
目前,點融網線下融資客戶只針對30萬以上的群體,并且要對他們進行線下審核。郭承認,線下找客戶的模式“與lendingclub有差別,在成本上無法體現互聯網邊際成本遞減的優勢所在”,但在目前國內客戶的認知狀況下,“線下拓展融資客戶還是最為有效的方式”。
“這只是一種過渡。”郭表示,“就像線下審核融資客戶,本金保障、第三方擔保這些措施未來都不應該有,投資者應該自己承擔風險。但現在還不行,只能通過先加入這些外部信用來慢慢完成投資者教育。”
但這種過渡,何時能夠結束?郭坦承自己無法給出答案。“目前國內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利用高成本覆蓋高收費的線下模式,一種是低收費的線上模式。”郭表示,“只有慢慢過渡到后一種模式才有生命力。”
不過,在那之前,如何吸引到用戶、維持平臺的生存是第一大困難。郭認為,一個P2P網站的盈虧平衡點,或許在年交易額達到10億以上。盡快達到那個點,才是P2P網站保持自己在行業洗牌中生存下來的本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