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官員迷信,似乎已經成為公開的“秘密”。在媒體公開報道中,不少貪官更是成為這種文化的追捧者,折射出其信仰缺失和精神空虛的丑態。官員迷信的一個著名案例是山東省泰安市原市委書記胡建學。有“大師”預測其可當副總理,但命里缺橋,因此他下令將已按計劃施工的國道改道,使其穿越一座水庫,并順理成章地在水庫上修起一座大橋,幫助其“飛黃騰達”。
因“大師”稱其命里缺橋,便下令將國道改道,這種迷信“大師”的權力失范,稍有不慎便會導致公共決策偏離公共利益。梳理近年來貪官腐敗新動向,每個貪官的背后幾乎都有“大師”情結,而不少貪官往往又被“大師”算進了監獄。如此看來,“大師”猶如一柄雙刃劍,一不小心就會將貪官推向風口浪尖,甚者置于萬劫不復之地。
當下,“十個貪官九個迷信”如同“十個貪官九個有情婦”一樣,已成為官場生態的一種奇特現象。反腐專家指出,除了有情色問題外,貪官背后往往有“大師”。不問蒼生問鬼神,風水先生成為一些官員的精神鴉片、救命稻草和心靈雞湯,甚至是腐敗掮客。但是,在法治社會面前,沒有“大師”能保貪官“一輩子不倒”,只有踏實為官,勤政為民,才是明智出路。記得“河北第一秘”李真被雙規前夕,已是驚弓之鳥的他曾電話咨詢“大師”,問自己此時去省委開會是否會有事,“大師”曾向其保證沒事,而當天,李真就被“雙規”。這一案例再次說明了“大師”不是貪官的“護身符”“保命符”,一旦觸犯了法紀法規,注定要踏上一條不歸路。
據報道稱,胡建學利用職務之便,收受巨額賄賂,1995年11月被開除黨籍、開除公職,1996年6月被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試想,如果胡建學的背后沒有“大師”情結,不去過度迷戀“大師”,或許也不至于落得今日的下場。然而,某些貪官迷信“大師”不信馬列主義,背后處處有“大師”魅影如影隨形,一旦患上了信仰缺失癥,意味著仕途生涯不日便將終結。
無獨有偶,河北省原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叢福奎背后也有著濃厚的“大師”情結。為求仕途升遷,他也曾找“大師”算命,還將貪污受賄來的大筆錢財捐給寺廟,并送給寺廟住持一部轎車。此后,他遍訪名山,周游名剎,同時在住宅內設佛堂、供佛像,還專設供道臺、供神臺,每月初一、十五燒香、念經、拜佛,足見其受“大師”點化已經深陷到幾近瘋狂的狀態。媒體報道稱,叢福奎已于2003年6月13日被判處死緩。這種慘淡的收場,即便與“大師”深有情結,“大師”也不能成為他的“救命符”。
提及“大師”,不得不說說近來熱議的“氣功大師”王林。雖然對于王林的質疑很多,為什么還會有這么多官員、企業名流和娛樂明星相信他?官員與王林交情甚好,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貪官需要“大師”的心理按摩,從中尋找心理慰藉和救贖。胡建學因“大師”稱其命里缺橋下令將國道改道,也是在尋找一種心理上的慰藉,道理可謂如出一轍。“大師”王林之所以成為貪官的“香餑餑”,皆因貪官的背后都有“大師”情結,需要“大師”撐腰助陣,為其事業“指點迷津”。久而久之,某些官員在社會轉型期中的理想、信仰在漸漸迷失,以至于對“大師”產生了強烈的“依賴癥”。
有句名言說,“人的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意思是人的本性里就是善惡并存。誰的天使基因占主導地位,誰就是一個正常的人、理性的人,甚至是一個高尚的人;如果那個人的魔鬼基因占了上風,就自然向“非人”轉化。當每個貪官的背后都有“大師”情結,遲早會在“大師”的“按摩”下成為“魔鬼”,繼而向“非人”轉化,最終毀掉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