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廣州市公共綠地為例,探討公共綠地與環境心理的聯系和相互作用,提出廣州的公共綠地從人性化的環境心理角度出發的一些可行性的建議。
關鍵詞:城市公共綠地;環境心理;綠地建設
1 前言
城市公共綠地既能夠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為城市生物提供適宜的環境;又能使人們獲得一個親切、舒適、愉悅、安全、自由、有活力、有情趣的交往活動空間[1]。在城市公共綠地里,人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都直接影響著人所處的環境,也影響著人類自身,所以應更好地了解人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并應用這方面的知識改善物質環境,創造出更適宜人居的公共綠地環境。
2 研究區域概況
廣州位于珠江三角洲的中心腹地,總面積為7434.4平方公里,包括10個區、2個縣級市。廣州自然山水資源豐富,北靠峰巒疊嶂的白云山,南部直達伶仃洋畔,珠江水穿城而過,擁有山、城、田海等獨特的生態景觀。早在4000多年前,人類已在此生息繁衍,經過歷代人民的創造積累,形成獨特的嶺南風格和文化。
3 研究內容
本研究主要以《環境心理學》為依據,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以現場觀察、對典型使用者進行訪談和收集管理部門的信息等途徑進行調研。調查的內容包括有廣州公共綠地的公共意象和質量評價等方面的內容。調查的對象主要是公共綠地的使用者和周圍的居民,采用當面訪問方式,最后通過資料的歸納,探討公共綠地與環境心理的聯系和相互作用,提出廣州的公共綠地從人性化的環境心理角度出發的一些可行性建議。
4 結果與分析
4.1 公共綠地吸引市民的要素分析
大多數的受訪者認為良好的綠化是公共綠地最為吸引游人之處,同時還可以進行多項休閑活動。據測定,綠蔭下的氣溫比綠地外建筑群附近的空氣低3~5攝氏度[2],所以市民更喜歡聚在綠地內聊天、玩牌、下棋、唱歌或者跳舞,節假日更是熱鬧非凡。由此可見,良好的綠化環境不僅能為市民提供清新的空氣,還能營造舒適的交往空間。
4.2 影響公共綠地使用率的主要因素分析
從公共綠地自身的因素和外部條件兩方面考慮,其自身因素包括面積大小、安全環境、公共設施、人文感受、景觀美感,外部條件為便利性。調查發現安全環境差最會使人感到恐懼而抑制休憩行為,在對公共綠地使用影響最大的調查中安全環境位列榜首。所以可以說任何形式,任何風格的設計如果缺乏安全性,那就是缺乏人性化的,就是失敗的,注定不被大眾歡迎和接受的,也就失去了其建設的根本意義[3]。而對于面積大小,大部分市民是不太在意的,可看出無論是大型的全市性公共綠地還是小型的街頭綠地都應滿足滿足不同年齡段居民各類生活休閑的需要,與其本身的大小并無太大的直接關聯。
4.3 常去的公共綠地類型與公共綠地主要使用對象分析
在您最經常去的綠地一項,統計結果表明服務半徑只有300~500米的社區公園名列第一位。一般情況下社區公園內聚集了許多彼此認識或相近認同的社區居民,所以人的就近心理而產生的行為習慣是導致最多被訪者選擇此項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而在公共綠地活動人群結構的調查中顯示,老年人的比例相當大且在各類人群的出行率比較中,老年人的出行率是最為頻繁的,幾乎達到每天。中年人和青年基本為一個月至少兩次的頻率。兒童一般是在父母或者保姆陪同下到公共綠地里來進行活動,出行頻率基本為一個星期一次。
4.4 公共綠地與城市形象分析
對廣州最美的地方、最值得推薦參觀的地方和本市的象征的三項訪問調查中發現,無論是在本地市民還是在非本地市民心中,越秀公園都位列榜首。可以看出,無論是廣州本地人還是外來者,具有深刻文化內涵的越秀公園始終是廣州城市名片的重要組成部分。優美的自然景觀與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人文景觀完美結合,其創造出的公共綠地景觀,不僅能夠使市民身心得到放松,陶冶市民的性情,更能提升城市形象。有研究發現,公共綠地環境良好的城市,其城市的整體文明程度都高于缺乏綠地的城市[4]。
4.5 公共綠地的多功能發展分析
近幾年來廣州的公共綠地都有很明顯的功能多元化的復合式開發的特點。其中與地下空間復合開發的城市綠地系統將會更有力地支持城市物流、能量流、信息流、價值流、人流,使之更為通暢,與城市各組成部分之間的功能關系也將更為細密[5]。如人民公園它是廣州舊城市中軸線上的節點,現在已往南延伸,形成占地約兩萬平方米的人民公園南廣場,并附建地下商業設施和地下停車場,是集行政、商業、交通等功能于一身的城市文化休閑中心之一。
4.6 市民對廣州公共綠地滿意程度與期望分析
盡管許多被訪問者表示廣州還有很多公共綠多存在不少的問題,但對廣州公共綠地的總體印象卻普遍較好。這說明了市民對廣州近年來的公共綠地建設表示了肯定。而在對于廣州公共綠地建設的建議,出現最多的是注重白云山的保護和加強綠濱水區的建設。可見,“云山珠水”在市民心中占有重要地位,面對城市的不斷擴張,廣州市民對白云山與珠江的保護也更為關切。
5 廣州市公共綠地發展建議
5.1 體現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
第一,合理布置綠化。廣州人多地少,建設發展用地極其寶貴,加上夏天氣候炎熱,則必須充分發揮單位綠地面積的綠量。第二,安全環境。因為只有安全后,人們才能安心去要求其他方面的需求,城市公共綠地設計應該注重人的這種空間環境的設計。第三,使用便利。使用便利是綠地休憩活動的基本要求,其主要內容是就近原則。第四,滿足各年齡層次的需求。由于不同年齡段的使用者有不同的活動方式和習慣,人性化的綠地設計應使各年齡層的人都可以找到合適的活動空間。第五,加強公眾意識。群眾參與公共綠地建設有利于城市綠地的良性發展, 有利于提高居民的思想文化素養。
5.2 體現地域文化的景觀設計原則
每個城市都具備自己獨有的傳統文化、居民生活習性,在綠地設計過程中,要將整個城市的歷史背景、人文環境、城市輪廓、城市建筑等結合起來。廣州是具有幾千年歷史的文化名城,是嶺南文化的代表城市,有著豐富的歷史資源及人文景觀,所以廣州的公共綠地的建設更要將廣州的歷史文化更好地延續下去。
5.3 結合城市不同實體,實現多功能發展
把綠地系統與城市實體諸如辦公區、商業區、居住區、產業園區等重要成份來進行統一構造,在很大程度上會提高土地空間實用價值[6]。在城市中,點狀公共綠地的地下空間開發基本是通過與城市重要節點的結合來達到協調發展,如地面綠地為群眾休閑活動層或是連接其他城市節點的協調層,地下為社會消費層、物質信息層和能源流動層。但由于綠地與地下空間的復合開發涉及到二者交叉部分的互相影響,在復合開發時必要注意一下問題,如地下建筑的維護與綠化養護,綠化種植深度與地下工程的覆土厚度,綠化的土壤和填土選擇等問題。
5.4 注重濱水區的發展
廣州的城市規劃都是以“云山珠水”作為構圖背景,可以看出,濱水區在構建城市特色綠地景觀具有重要意義。保護濱水景觀是突出城市特色的重要環節,珠江干流經過整治已取得了很大的改善,形成了良好的休閑濱江景觀綠帶,所以我認為接下來的重點是支流的整治,以達到干流和支流相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天津市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環境-健康的基石[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7.3.
[2]天津市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環境-健康的基石[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7.4.
[3]王丹.小議城市公共綠地空間的人性化設計[J].現代園林,2008,(7):23.
[4]尹素娟,石平.行為心理與居住區綠地空間環境設計[J].沈陽大學學報,2005,17(2):52-54.
[5]周小和.城市公共綠地建設的經濟學分析[J].上海經濟研究,2003,(9):67-72.
[6]馬忠政,侯學淵,李紅.城市綠地與地下空間的復合開發[J].地下空間,2000,(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