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些年來,我國在不斷加大對水利工程建設的投入力度。而水利工程作為一種關系民生更影響社會的工程建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水利工程建設中混凝土應用十分廣泛,混凝土施工技術水平將對水利工程質量產生直接影響。基于此,文章首先對水利工程基礎大體積混凝土裂縫防治措施進行了分析;其次對水利工程基礎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的控制要點進行了探討;最后對全文進行了總結。旨在與同行進行業務交流,提高水利工程質量。
關鍵詞: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術
在工程建設中,混凝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是工程建設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最為關鍵的就是對混凝土的質量控制,其質量的優劣將對整個工程質量造成嚴重影響。在水利工程建設中大體積的混凝土施工技術更是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作為新時期背景下的水利企業,應認真分析大體積的混凝土施工技術中存在的不足,并具有針對性的提出有效的解決措施,從而確保大體積的混凝土施工技術水平得到提高,整個工程質量也得到提高。因此,筆者就結合工作實踐就水利工程基礎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進行了以下幾方面的探析。
1 水利工程基礎大體積混凝土裂縫防治措施
在水利工程建設中,大體積混凝土出現裂縫是無法避免的。而導致裂縫出現的原因又較多,因此,就必須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預防或是避免裂縫的產生。
1.1 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水泥水化熱
一是水泥水化熱是混凝土熱量產生的主要原因。因而在水利工程建設中選購原材料時,應盡量選擇低水化熱的混凝土,如礦渣硅酸鹽水泥配制的混凝土。二是對混凝土的后期強度應進行合理有效的運用,從而減少水泥用量。三是結合工程實際條件,盡量選用顆粒大、優良的粗骨料;并對減水劑和摻加粉煤灰的融合技術進行科學合理的應用,對混凝土的和易性進行改善,降低水灰比,減少水泥用量,從而確保水泥水熱化降低的目的。四是在水利工程建設中,應對混凝土的坍落度進行嚴格控制,且指派專業人員進行對坍落度的測量工作,必須將混凝土的平均塌落度控制在120毫米,一旦超過120毫米就將禁止使用。五是應采用在基礎內部預埋冷卻水管的,循環冷卻水地方法來進行降低混凝土水化熱溫度。六是為了達到在水利工程中減少水泥用量及降低水化熱的目的,施工人員應在閘墩基礎施工中摻加一定數量的大石塊[1]。
1.2 有效降低混凝土入模溫度
一是在進行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時,施工人員應選擇適宜的氣溫進行澆筑,不宜在太熱或太冷的氣溫下澆筑。二是應采取增加適量的緩凝型減水劑。三是在進行混凝土入模時,應采取有效的通風方法,從而讓模內的熱量盡快散發。
1.3 加強溫差控制
一是在混凝土澆筑完成后,應注意混凝土的溫差控制。夏季應加強混凝土的濕度和溫度控制,盡量減少表面混凝土的暴露時間,及時對混凝土暴露面進行緊密覆蓋防止表面水分蒸發;冬季應對混凝土外露表面應及時保溫,采用塑料布或帆布對外露表面進行遮蓋,避免出現急劇的溫差變化;從而促使混凝土具有良好硬化條件,更好的滿足施工需要。
二是混凝土的養護應是長時間連續不斷的,且應采取適當的時間進行拆模,使降溫速度和時間得到延緩,從而促使混凝土的“應力松弛效應”得到充分發揮。
三是加強溫差的測量、監控及管理,并進行信息化控制。
四是科學、合理的進行施工工序的安排,并對澆筑中的混凝土進行精準控制確保其是均勻上升,從而防止出現凝土堆積過大高差現象。
1.4 加強提高混凝土抗拉強度
第一,由于混凝土在攪拌時,包含其他材料量較多,如砂、石、泥等,容易造成混凝土收縮,也容易導致混凝土抗拉強度降低。因此,在進行混凝土攪拌時,應嚴格控制其他材料量,確保不會造成混凝土抗拉強度的下降。
第二,應采用振搗法、二次投料法,在混凝土澆筑后及時進行混凝土表面水和最下層砂漿的清理,盡早的對混凝土實行養護,這樣能有效使混凝土的抗拉強度得到提高。
第三,應在大體積混凝土的表面層和內部層設置適當的混度配筋,從而改善應力的分布,防止混凝土裂縫的出現[2]。
2 探析水利工程基礎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要點
2.1 混凝土的澆筑
一是進行混凝土底板的澆筑應嚴格根據澆筑順序的標準進行。在混凝土進行澆筑時應采取整體一次性澆筑完成的方式,且應注意混凝土底板的澆筑時間,由于澆筑時間太長容易造成工作縫的出現,所以還有對澆筑時間進行合理的控制。
二是應在澆帶進行施工縫的設置并進行固定,且保留外墻吊模部分應比底板面高出320毫米,而后在該處進行水平縫的設置;底板梁吊模應比底板面高出400毫米至700毫米,而且該處的澆筑應在底板澆筑振搗密實后進行。為了保證吊模處混凝土的振搗密實,應保持澆筑連續不斷的進行,而后根據振搗棒的有效震動長度和振搗棒的實際震動長度進行澆筑工作的分配安排,從而防止施工冷縫的出現。
三是在進行膨脹加強帶的澆筑時,應根據標準順序進行膨脹混凝土的澆筑。
2.2 混凝土的振搗
在進行混凝土的振搗時,應嚴格按照相關操作規程進行,避免出現過振和漏振。一是在進行混凝土振搗時應結合工程實際,避免出現過振和漏振,還應選擇適當的位置進行攤灰和振搗,從而防止鋼筋及預埋件出現移動。二是應注意基梁的交叉部位的振動,該部位鋼筋相對集中,這給振動帶來了一定的阻力。因此,在進行振搗過程中應嚴格按照相關操作規范執行。
2.3 混凝土找平
在進行底板混凝土找平時應將表層周圍的附漿聚集在一處,采用人工清除方式進行清除,而后進行初次混凝土找平,進行找平時應把平整度控制在要求范圍,并在護凝土初凝后終凝前進行二次找平,主要目的是出去護凝土表面的細微收縮縫。
2.4 混凝土養護
大體積混凝土澆筑后的養護工作至關重要,確保合理的濕度與溫度是養護的最終目的,這樣才能有效的對混凝土內外層溫差進行控制,從而確保混凝土的可使用性和功能性得到充分發揮。在進行大體積混凝土底板面的養護中,一般是采用一層塑料膜后二層草包進行濕度與溫度的養護。混凝土的養護應根據混凝土內外層溫差和降溫速度的變化而進行調整,從而不斷優化養護措施;還應根據工程的實際情況采取合理有效的養護措施,防止中期裂縫的產生[3]。
3 結束語
總之,探析水利工程基礎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水利工程作為一項利國利民的工程,其質量的優劣影響廣大,混凝土施工技術水平的高低,是影響水利工程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必須加強水利工程基礎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的應用,著力提高混凝土施工技術水平,確保水利工程質量,助推我國水利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德進.水利工程基礎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淺析[J].治淮,2009,(03):21-22.
[2]蔣水利.水利工程建設中基礎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的探討[J].中國水運(下半月刊),2010,(09):235-236.
[3]陳彥平.淺談水利工程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應用分析[J].科技與企業,2012,(23):205.
作者簡介:蔣柏榮(1982-),男,漢族,廣西桂林人,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水利水電建筑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