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規模混凝土建設活動的品質管控工作,是現如今人們非常關注的事項。筆者以自身長久的活動經驗為重點,分析了無縫建設工藝在一個具體的建筑體中的意義,以及應對縫隙的方法等。
關鍵詞:大面積混凝土地面;裂縫;無縫施工
1 項目的具體狀態
某展覽館為一層混凝土框架結構,展廳面積9800平米,其地面做法為:基層采用壓實度達到93%素土夯實,上面鋪5公分厚的碎石,然后是1:2水泥砂漿灌漿,最后是10公分細石混凝土,原漿抹光后上鋪地毯。平整度控制在1毫米,采用商業混凝土現場澆筑,混凝土設計強度C10。
因為這個項目使用的混凝土的澆筑區域非常寬,在建設的時候會出現縫隙現象。為了掌控耗縫隙問題,節省時間,節省資金,經由相關人員的論述,使用該項無縫措施。
2 關于無縫建設的設計內容
2.1 關注設計的理念
對于該項建設設計活動來說,最為主要的是掌控好縫隙。結合溫應力和構造的長度之間的關聯,同時材料的早期存在溫差,變形嚴重等,將其夠著結合豎直區域布局縫隙,分成很多個小的板塊,所有的一個板塊當成是一個倉,在建設的時候按照跳倉法來開展活動。此類措施使用短時間減緩應力的措施而應對材料早些時間發生的收縮問題。當材料的受到非常大的溫差干擾以及收縮問題之后,所有的倉都成為一個綜合體,合理的應對后續的小規模的收縮問題。
2.2 明確跳倉的距離
結合伸縮縫的具體間隔據理力爭和運算的內容,場地的具體狀態等等,將該間距定位17米。整個展覽館的平面尺寸為100米×98米,按垂直施工縫分倉,整個區域分成30個網格。
3 混凝土施工工藝
在建設的時候切實的遵照號碼來開展建設工作,在所有的網格之中,材料要一次性的完成澆筑活動,嚴禁存在冷接縫問題,挨著的兩塊材料的建設用時控制在一周之上。
3.1 混凝土工程
掌控好水量和水泥的使用情況,當用的水泥非常多的時候,它的水分就相應的要多,此時變形就會嚴重,而且持續的時間也會很久。在開展地面建設工作的時候,經由實驗等當將配比定位為1:1.82:4.07,水灰比0.43,水泥用量328kg/m。由于抗折混凝土的石子級配要求用石量較大,所以摻入了0.75%水泥用量的FDN減水劑,添加了減水材料之后,其和易性有了非常顯著的完善,結合相關的信息我們得知,當采用細度模數為2.79,平均粒徑為0.381的中、粗砂,比采用細度模數為2.12、平均粒徑為0.336的細砂,每1m3混凝土可減少用水量20~25kg水泥用量可相應減少28~35kg。假如用細度非常小的砂的話,能夠顯著的提升減水劑的含量,進而降低收縮現象。
假如時間不是很緊張的話,最好是添加一些少量的煤灰物質,由于其收縮是一種膨脹性質的,其對于材料的抗裂性來講,好處非常多,除此之外,它還能夠顯著的完善材料的和易性特征,進而降低水和水泥等的使用劑量。
3.2 關鍵的技術方法
3.2.1 做好拌合活動
拌合活動在場地之中開展,為了降低其入模的氣溫,場地的材料都要進行降溫處理,如果需要的話要對其灑水,對于袋裝的材料,要確保其氣流是暢通的,而且拌合設備要間隔兩個小時進行一次澆水活動,輸送設備中要蓋上袋子,而且要常常的對其灑水養護。
3.2.2 掌控好坍落度
要認真的掌控好這個數值,在澆筑之前要對其水灰比和入模的氣溫等開展測試活動,在開始建設的時候,要間隔一個小時進行一次測試,當它的品質穩定之后,要間隔大約三個小時開展一次。
3.2.3 混凝土振搗必須充分
混凝土入模后先用插入式振動棒振密振實,然后用振搗粱振至表面平整,后用Φ180的鋼管(內裝砂子),制成的提漿滾在混凝土表面來回滾壓提漿,用人工抹平。
當完成澆筑活動之后,要使用塑料將其蓋住。開展養護活動,通常要持續超過一周的時間。要明確材料空氣狀態,如果是較為干燥的時節的話要做好保水活動,避免它的水分散失太快,而引發縫隙現象。之所以積極的開展養護活動,關鍵是為了確保材料處長在一種近似于飽和的模式之中,此時水化反應就會以非常高的速率運行,進而獲取強度優秀的材料。當氣溫一樣的時候,連續濕養護時混凝土強度在各齡期均為最高。
如果澆灌以后的五個小時之內沒有縫隙的話,就要對其表層開展壓光活動。
3.2.4 采用二次壓光技術
當亞光之后要使用材料對其遮蓋,而且要積極的開展養護活動,通常時間在15天之上。
4 關于建設方法
4.1 要求攪拌站嚴格執行配合比,施工配合比可根據現場材料情況在允許范圍內進行調整,以保證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4.2 混凝土出站前,要求測試坍落度,同時觀察和易性,不得出現離析、分層等現象,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出廠。
4.3 澆筑混凝土時,對到施工現場的每車混凝土都要求測坍落度,控制在160~180mm,并觀察其和易性,不得存在離析、泌水現象。表觀檢查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堅決退場。
4.4 混凝土振搗嚴格按操作規程進行,不能漏振、欠振和過振,更不得用振搗器拖趕混凝土,振搗時間掌握在以混凝土表面出現浮漿和不再下沉為準。
4.5 混凝土表面經耐磨處理并壓光后立即覆蓋塑料布進行保水養護,使混凝土表面一直處于潮濕狀態。
4.6 表面防裂施工技術要點
4.6.1 泵送混凝土經振搗后表面水泥漿較厚,容易引起表面裂縫,首先,要求在振搗最上一層混凝土時,控制振搗時間,注意避免表層產生太厚浮漿層。
4.6.2 在不涵蓋水化熱的現象之外,外在的溫度也容易使得其出現溫差問題。如果天氣非常迅速的下降,就會使得其表層和自身出現一種溫度的差值現象。在澆搗完成之后,要使用尺子將其中的浮漿去除,結合設定的標準,將材料設置平順。如果存在凹坑的話,要積極的開展填平活動,當其快要初凝的時候,材料的表層要開展抹光活動,在建設的時候,除了相關的建設者之外,別的人不應該在沒有變硬的材料中隨便的走動,當完成之后要積極地開展養護活動。
5 場地的監測和探索
要想明確材料的水化熱情況和建設時期的各個階段的氣溫變化特點等,就要結合場地的具體狀態和構造的尺寸等等,在不一樣的方位之中布局氣溫監測裝置,在測點被覆蓋、振搗、抹平后記錄入模溫度。依據大面積混凝土早期升溫快,后期降溫也較快的特,在溫度收縮應力計算的基礎上,確定測溫時間為30d:1~3d每4h測讀1次,3~14d每6h測讀1次,以后每12h測讀1次,若遇溫度突變或溫度過高應記錄1次。
6 結束語
該項無縫建設活動,很好的提升了構造的綜合性特征,提升了性能特點,很好的掌控了縫隙的發生,有著非常優秀的效益。其使用跳倉建設法,能夠完善建設,降低建設的時間,在活動的時候不用非常獨特的方法,切實的提升了性能。
參考文獻
[1]王鐵夢.工程結構裂縫控制[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7.
[2]GB50010~2002,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S].
[3]建筑施工手冊編寫組.建筑施工手冊[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