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建筑事業得到了較快的發展。但建筑施工中經常會出現這樣那樣的質量問題,且大都難以根治,成為建筑施工中的質量通病。基于此,文章主要就建筑施工中的裂縫、滲漏等幾種常見的質量通病的成因與防治措施,尤其是對混凝土施工中出現最早導致各種裂縫出現的塑性收縮裂縫進行了重點探析。
關鍵詞:裂縫;滲漏;成因;防治
裂縫和滲漏是建筑施工中最為常見的問題,是建筑施工中的質量通病,例如砼裂縫、墻面裂縫、外墻滲漏等這些問題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處理,不僅會影響建筑物外觀,還會對工程質量產生重大的影響,因而必須高度重視質量通病的防治。
1 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施工質量通病的成因與防治措施探析
混凝土作為建筑施工中最為主要的原材料,其應用的廣泛性決定了其在施工中的重要性,其施工工藝的復雜性又決定其是整個建筑施工中質量通病的高發區域。尤其是混凝土裂縫是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施工的主要質量通病,輕則影響建筑物的外觀,重則降低建筑物的使用壽命和安全性能,甚至威脅到人的生命財產安全。因而作為新時期背景下的建筑施工企業,在混凝土施工中應注重裂縫的成因分析,并采取針對性的防治措施,著力提高混凝土施工質量,為整個工程質量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诖耍韵鹿P者就以混凝土施工中的塑性收縮裂縫為例,在分析其成因的基礎上談談混凝土施工質量通病的防控措施。
1.1 概述
在砼終凝之前到澆筑之后的7±3小時這一時間段內是塑性收縮裂縫的高發期,主要出現在混凝土表面,縫隙寬度往往小于等于0.3毫米,其走向無規則、無固定,并呈縱橫交錯的對角斜線狀,甚至有時裂縫會互相貫通,整個砼結構被部分裂縫穿透,主要出現部位是砼結構薄弱處的表面。
1.2 成因
就混凝土自身而言,主要是因砼終凝之前表面的水分大量散失而產生的毛細管壓力,導致混凝土表面裂縫的出現,而導致其水分散失較快的原因是外部水分的蒸發速度比內部水分的蒸發速度要快,在新澆筑的混凝土的強度剛好形成或變得微弱時,就會由于混凝土表面水分的蒸發而形成局部應力,尤其是其蒸發速度比泌水速率大時,砼內部砂漿收縮力比泥漿膠結力大,進而導致局部出現開裂[1]。
1.3 防治措施
1.3.1 預防措施
塑性收縮裂縫是混凝土裂縫中的早期裂縫,為了更好的預防這一裂縫的出現,需要考慮的因素較多,但主要就是考慮如何將其抗塑性收縮性能提高,以及如何減少新拌和的砼內砂漿塑性體積的收縮。但決定其體積收縮大小的因素較多,不僅與水分蒸發的速度有關,也與其抗塑性收縮性能有關,而決定蒸發速率的因素也較多,如施工過程中的氣溫、相對濕度、風速、養護等有關,且當溫度過高、風度較大和相對濕度較低以及太陽光的照射都會加快蒸發速度,而其抗塑性收縮性能又與原材料有關,因而為了更好解決這一問題,在確定原材料的基礎上,首先就是確保配比設置的科學合理性,在此基礎上做好以下幾點工作。
一是在建筑施工過程中,盡可能地減少和避免被風吹被日曬,當在大風天氣和氣溫較高的天氣進行施工時,應采取噴霧的方式將混凝土周邊的空氣進行潤濕,并設置相應的遮陽裝置,既能減少陽光的直射,也能通過設置風障降低風速,達到降低水分蒸發速度的目的,且在澆筑之后應立即覆蓋表面,且切實做好養護工作。
二是在建筑施工過程中,應嚴格控制水灰比,嚴防攪拌時間過程長,并通過在混凝土內部埋設冷卻水管的方式降低混凝土的溫度,在澆筑過程中不能過快,并確保振搗密實,并盡可能地結合實際采取不同的澆筑方式,以盡可能地最大化的減少其塑性收縮,進而預防裂縫的出現。
三是設計砼配比時,應盡可能地減少外加劑的使用,以提升混凝土表面在終凝之前的抗拉性能,并確保配比的科學合理性,從而預防因凝結時間過長導致暴露時間變長,增加表面失水量,最終導致裂縫的出現。
1.3.2 治理措施
塑性收縮裂縫是混凝土施工中最為常見的裂縫,在施工過程中若能仔細觀察和高度重視,在混凝土早期就能完全避免終凝之前裂縫的出現。但實際施工中往往為了趕進度而忽略,錯誤的認為裂縫只是一個小問題,最終導致混凝土裂縫的出現。那么在裂縫出現后應該如何修補和治理呢?筆者認為,在治理過程中應結合裂縫發現的時間和形式采取針對性的措施進行修補和處理。
當在終凝之前發現了裂縫,由于此時砼沒有全部硬化,發現的還算及時,這時就應采取人工的方式,利用木抹子拍壓裂縫部位的砼面,并利用鐵抹子將其抹平壓光,且做好表面養護覆蓋工作,以徹底地消除這種裂縫。
而如果是在終凝之后才發現裂縫,那么切勿急于處理,而是必須等到其強度基本達標和裂縫基本穩定之后方能處理,但處理時必須結合實際進行,如果是淺層細小的裂縫,即裂縫深度沒有到達鋼筋表面,那么一般選用表面噴涂的方式進行處理,但在處理之前必須對表面進行清理,噴涂材料一般是水泥砂漿、高分子材料組成的聚合物混凝土,而如果是較深和寬度較寬的裂縫,就應采取壓力灌漿的方式修補,首先將縫隙內的雜物清除干凈,并確保其內部干燥,再安裝注入管,將修補材料注入其內部,達到修補裂縫的目的[2]。
2 建筑施工中外墻施工質量通病的成因與防治措施探析
在建筑外墻施工中,滲漏是最為常見的質量通病之一,因而以下筆者以外墻滲漏為例,就外墻施工中質量通病的成因與防治措施進行探析。
2.1 成因
一是在施工準備階段,由于施工材料選擇不夠合理,不科學,造成材料無法達到設計預計目標,密封性能較差,引發裂縫和滲漏隱患。二是在施工階段,對于混凝土和其它施工工藝的選擇不合理,以致于在工程項目中經常會出現工藝控制不合理,施工質量不達標的隱患,這種隱患的存在在長期的積累中慢慢形成一種施工裂縫,進而出現滲透隱患。
2.2 防治措施
一是在混凝土澆筑和振搗的過程中,應采取相應措施,防止混凝土變形和踐踏的隱患。連續澆筑混凝土必須禁止發生冷縫、同時在振搗工作中要振動密實、不出現漏漿、蜂窩、表面空隙鋼筋暴露等隱患。混凝土表面應鼓卷兩次,由鐵抹壓光,然后再采用塑料膜來進行保護,二是施工前應對屋面基層進行清理、澆水潤濕及掃漿。整體水泥砂漿找平層上必須留置分隔縫,合理設置分隔縫的位置,保證其間距不大于6m,如果是預制結構的注意分隔留置在屋面板支承邊的拼縫處,轉角處以及突出屋面的交接處[3]。
3 結束語
總之,分析建筑施工中質量通病及其防治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作為建筑施工企業只有認真分析出現質量通病的成因,并采取針對性的措施,提高工程質量,才能促進企業效益提升和我國建筑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劉鑫,顧楓.建筑施工中幾種質量通病的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7,(07):225+200.
[2]張建國.淺析混凝土施工中幾種質量通病的防治措施[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8,(22):470-471.
[3]梁雪明.建筑施工中幾種質量通病的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17):260.
作者簡介:白劍峰(1963,7-),男,漢,山西五臺人,工程師,主要從事建筑工程質量監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