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普洱市茶葉產業發展及知識產權保護現狀,分析存在的問題,從四個方面提出問題解決的方案和對策。
關鍵詞:普洱茶產業;知識產權保護;問題;對策
1 普洱茶產業知識產權基本現狀
普洱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森林蔥郁,江河秀美,有北回歸線上的“綠海明珠”之美譽。是世界茶樹的起源中心,普洱茶的故鄉。茶葉發展歷史悠久,發展條件優越,隨著世界經濟貿易市場的逐步形成和完善,具有自身特色的普洱茶系列產品越來越深受各國朋友的青睞,普洱茶外銷量日益增加,發展潛力巨大。2005年5月,被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命名為中國茶城。近些年來,通過普洱市委、市人民政府對普洱茶文化戰略的實施,截至2012年11月,全市共有茶葉總面積146.22萬畝,茶產業面積覆蓋全市10個縣(區),當年毛茶總產量近10萬噸,茶葉生產總產值達60.38億元,是農民增收、企業增效、財政增長的支柱產業。隨著普洱茶產業的長足發展,行業知識產權的申報也日益增多,如何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管理并促進普洱茶產業的發展面臨新的形勢和挑戰。
普洱市知識產權管理機構2002年才掛牌成立,從1985年至2012年累計專利申請828項,授權專利555項,專利申請量處于全省中下水平,涉及茶葉申請的專利86項,平均每年申報3.7項。有好的產品,沒有相關的自主知識產權法律和法規保護,容易受到貿易壁壘的封鎖,導致產品市場狹窄,沒有市場競爭力,轉換不成有效的經濟效益,而且普洱屬于邊疆欠發達地區,知識產權工作起步較晚,結合茶產業的發展知識產權保護工作迫切需要得到加強和完善。
2 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目前我市茶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市茶產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企業小、分散、生產加工能力弱,龍頭企業少,科技含量低,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知名品牌少,缺乏品牌帶動。加工層次、標準化程度、市場開拓能力低,基本上處于起步階段向成長階段轉型時期。相關部門對茶產業知識產權保護存在認識不到位,思想不解放,觀念更新不快,導致開拓創新能力不強、發展措施不得力、交易分散,銷售渠道混亂、互相壓級壓價。各縣(區)存在茶產業專項扶持資金投入不足,產業抗風險能力弱,與全球茶產業一體化極不適應也是嚴重制約我市茶產業發展的突出問題。
2.2 茶產業發展知識產權保護存在的主要問題
相關部門及茶商對市場經濟的觀念、機制、規則了解不夠,不適應。尤其是對知識產權專利保護的內涵認識還不清楚,對產品及加工工藝的知識產權保護認識不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核心競爭力的品牌很少。知識產權保護工作起步較晚,有效的知識產權保護和協調的機制有待于進一步完善。科技計劃、成果等科技管理工作中還缺少知識產權內涵,知識產權保護和管理機制不夠完善。缺乏專項資金,培訓宣傳不夠,茶業專利申報及維權受到極大影響,專利侵權還沒有得到全面控制。離開了自主知識產權的保駕護航,茶產業難以拓展市場,知名品牌難以立足于世界品牌之林。
3 發展戰略及對策
3.1 加強政府宏觀調控,培育自主知識產權茶葉知名品牌
政府應進一步重視和加強對茶葉生產的宏觀調控,對生產作政策引導,發展種植業,調節稅賦,制定合理政策,深入調查研究,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產學研結合,將人財物配置于最佳狀態,加快培育茶業產業的發展。以普洱茶、綠茶和綠色無公害茶產品為基礎,建立完善整個茶葉管理及研究機構,進行茶葉生產和流通的統籌工作。稅務征收也要在一定時期內采取“放水養魚”的方式,調節賦稅,對茶葉企業給予扶持發展,以增強茶葉企業發展的后勁和活力。加強茶產品的開發研究,規范普洱茶名稱與質量檢測,加強茶葉科研項目的引進,加大普洱茶、綠茶、花茶、有機茶、速溶茶珍等具有代表性茶葉品牌的研制,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名優茶知名品牌。
3.2 完善茶葉科技隊伍素質及知識產權管理體系建設
普洱茶葉企業技術人才不足,特別是高精尖人才嚴重缺乏,生產技術不規范,嚴重影響了我市茶產業長期持續、穩定發展。相關部門必須要改善農業學校的辦學條件和環境,加強農業特別是茶葉科技人才的培育,支持生產第一線的工作,在經費上給予必要的扶持,在政策上給予傾斜,切實提高茶葉種植加工水平,提高茶葉生產質量。
普洱屬典型的老、少、邊、窮、散地區,一些企事業單位甚至政府部門對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不強,知識產權管理與經濟、科技、外貿管理街接不夠。各級政府要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加強知識產權專利法律、法規的普及培訓。要把高校、科研機構、技術含量高的企業特別是茶葉企業作為重點宣傳對像,并將知識產權法律法規列入普法計劃、科普計劃、人才培養教育計劃。要廣泛宣傳知識產權保護的典型事例,切實提高專利申報的數量及質量,大力提升企業知識產權創造、運用與保護能力,實施企業知識產權戰略。
3.3 積極實施知識產權戰略
茶葉生產及管理部門應結合茶葉產業的發展,深入調研,研究提出對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產品和項目給予重點扶持和獎勵的政策。幫助企事業單位及相關部門及時掌握知識產權競爭態勢,積極應對競爭威脅。要緊緊圍繞地方、城市、企業實施知識產權戰略這個主題,引導企事業單位及個人積極開展技術創新和發明創造的專利申請,做好專利無形資產評估和防止知識產權流失的工作。對新取得的科技成果,要及時采取知識產權保護措施,或作技術秘密而以保護。當前一段時期內,知識產權管理部門應在發展高新技術、培植大企業大集團、創名牌、引進新項目和好項目等方面做好服務,認真結合自身實際分解、實施并利用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等政策措施,有效提高企業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切實為推動本地區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服務。
3.4 營造良好的知識產權保護環境
3.4.1 知識產權機構及職能的完善
全市九縣一區機構改革后,只有思茅區保留了知識產權局,持有專利執法證兼職工作人員也只有56人,機構職能不建全、無人員編制,導致部分專利侵權行為不能及時有效的予以制止,嚴重影響了專利執法的嚴肅性。只有在上級部門的幫助支持下,明確機構、完善職能和提高知識產權執法隊伍的綜合素質,才能化被動為主動,及時有效地管理好茶產業知識產權工作并制止各種違法行為,保護專利權人合法權益,有效規范和維護市場經濟秩序,為全市茶產業發展提供支撐。
3.4.2 營造良好的科技創新及管理環境
知識產權制度的本質在于鼓勵科技創新,而科技創新正是經濟發展的基礎所在,創新是知識產權的源泉,知識產權又是創新的活力。要通過強化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社會環境,逐步形成一個公平、合理的科技創新環境。促進形成一個激勵科技人員發明創造,激勵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的創新機制,充分發揮知識產權創新在經濟競爭中主導地位的作用。
3.4.3 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加強執法應成為知識產權保護的一個工作重點,要形成行政與司法并列運行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與海關、公安、質量技術監督等部門密切配合形成高效、合理的聯席會議制度,努力造就一支業務素質好,辦案效率高,力量充足知識產權執法隊伍,來嚴歷打擊侵犯知識產權的各種違法行為,及時有效地化解知識產權糾紛,保障知識產權的合法權益,促進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有效開展。
參考文獻
[1]黃桂樞.中國普洱茶文化新探[M].民族出版社,2003.
[2]李炎,楊澤軍.天下普洱[M].云南大學出版社,2004.
作者簡介:周慶輝(1977,7-),男,云南省普洱市(籍貫),現職稱:助理農藝師,學歷:大學本科,研究方向:農業科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