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蘭州女子中等專業學校)
摘 要:本文就當前校園文化建設中存在的諸多問題進行了一定程度的理性思索,提出了針對性較強的應對措施,希望能夠引起相關人士的足夠重視。
關鍵詞:文化;思考;建議
一、充分認識校園文化建設的深遠意義
人材資源確實是學校競爭力得以提升的重要因素。學校缺少高素質的人材資源,其競爭力必然減弱。這是不爭的事實。可是為什么擁有相同或相近人材資源的不同學校會呈現出不同的發展前景呢?僅僅是制度設計迥然不同所導致的嗎?為什么在其他條件基本相同的不同學校中,同樣的人才資源發揮的作用也大相徑庭呢?為什么很多在原來的學校表現十分優秀的人材在另一所學校里就會日漸平庸呢?為什么很多在原來的學校里表現平庸的教師處在一個全新的學校組織中竟脫穎而出呢?毋庸置疑,是不同校園文化在不同學校中發揮著神奇的影響作用。一所學校中如果缺少一種能夠催生文明契合人心的優質文化,僅僅擁有一整套設計合理規章制度,或者學校內部充斥著以市井功利文化為底色的庸俗文化,那么,這所學校內部即使擁有超強的人材資源,也不會產生持續發展的動力,因為大批優秀人材的創造潛力會在這種缺少優質文化滋潤的的學校組織的長期磨損中日漸萎縮。
對學校而言,優質文化才是組織發展中的DNA,它浸潤在每個職工的言行里,融化在不同的精神或物質的形態中;優質文化也是學校運轉中的潤滑劑,它隨時滌蕩著吸附在學校組織之上的各種精神雜質,有效降低組織運轉中的能量消耗;優質文化也是組織運轉的助推器,它作用于組織運轉的各個環節,能夠有力地促進組織內部的自我更新。只有文化才能滲透到人的心靈深處,提升人的精神品格,進而轉化為巨大的物質力量。
二、立足學校發展的總體戰略,進一步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的規劃與設計
(一)校園文化的規劃與設計,要緊密聯系學校各自的實際,立足于學校發展的總體戰略。具體而言,首先必須遵循以下原則。
1.育人性原則
校園文化建設必須高度重視其育人功能,要把利用校園文化凈化人、塑造人、進而促成人的全面發展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只有這樣,才能夠在重視理論建構的同時,認真思考如何使之內化為全體師生持久自覺的行為系統。
2.實踐性原則
校園文化的理論建構必須和實際操作緊密聯系起來,必須有利于調動起全體師生參與校園建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體是學校的全體成員,因此,校園文化建設的組織與實施必須以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起師生共同參與建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依歸。校園文化建設必須立足于師生的實際生活,必須把校方的大力倡導和師生的積極配合結合起來。
3.特色性原則
校園文化建設要努力彰顯學校自身的辦學特色。不同類型的學校,其辦學目標、辦學宗旨迥然有別,因此,校園文化建設的規劃與設計,必須突出學校自身的辦學特色,切忌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同時還應突出學校所在的地域特色。
4.創新性原則
校園文化建設必須既有對傳統文化、別處文化的借鑒吸收,又必須具備一定的自我創新和自我發展的能力。這樣,校園文化建設才會生生不息,活力無窮。創新也要體現在文化建設的各個方面,不但內容要有所創新,形式也得不斷創新。
5.整體性原則
校園文化建設必須有利于從整體上推動學校各項事業蓬勃發展,必須成為有效驅動學校組織健康運轉的強大引擎:既能從思想上武裝人,精神上陶冶人,行為上引導人,靈魂上塑造人,更能透過校園文化的積極滲透,把外在的制度設計,逐漸內化為每個人發自內心的行為自覺。同時,還要努力克服理論建構與實際操作嚴重脫節的弊病,表層設計(物質、制度、行為層面)與深層建構(精神、思想、理論層面)不一致的弊端,以及制度文化與精神文化、文化形式與文化內容相脫節的現象。
(二)其次,要明確實施校園文化建設的具體途徑。
1.提高管理層的文化品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實踐證明,學校管理層的文化素質直接決定了校園文化建設的質量和水平。所以,全面提升管理層的文化素質是實施校園優質文化建設的必然要求。提升途徑大致有二:其一是淡化“官”念,轉變作風。淡化“官”念,就是要努力消除管理層中可能存在的官僚思想、特權意識,強化公仆意識、服務意識。事實證明,如果學校管理層的“官”念淡化,就不可能在生活上脫離群眾、在工作上脫離實際,就不會滋生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就能有效避免在組織內部衍生出一系列嚴重窒息學校發展的以市井功利文化為底色的庸俗文化。轉變作風就是牢固樹立教師是學校發展的主體、管理就是為教育教學服務的意識,牢牢把握一切活動必須服從和服務于學校教育教學工作這條主線,虛心傾聽群眾意見,正確對待群眾批評,認真開展調查研究,及時調整管理思路。二是提倡學習,增強活力。管理層應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應酬,騰出時間來多讀書,讀好書,努力保持思想之鋒銳不可當的良好態勢,及時捕捉組織運轉中不斷濺起的新思想的浪花,隨時修正自己的缺憾與不足,不斷充實自己的思想之庫。只有這樣,管理層自然活力四射,創見疊出。
2.搭建校園文化建設的平臺。要從以下五個方面做起
首先要尊重人的個性差異。是人必然是有差異的,何況是具有不同年齡特征、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個性氣質和價值追求的每一位教師和來自各自不同家庭的學生組成的學校這個大家庭呢?
其次,要支持人的價值追求。生活之所以有意義是因為它豐富多彩,工作之所以有動力是因為它有價值,學習之所以有興趣是因為它能夠滿足每個學生不同層次的知識渴求。沒有價值追求的集體不會產生生生不息的活力,沒有價值追求的生命不會放射出鮮艷奪目的光彩。
同時,還要喚醒人的自覺意識。而且,必須關注人的終身發展。最后,要努力發展人的創造潛能。應該說,每一位個體都是一個有別于他人的獨特存在,有著別人無法替代的潛在價值,蘊藏著豐富的人生智慧和巨大的創造潛能。如果管理層中的每個成員都能充分認識到每位個體的價值和意義,不在他們面前以權威自居,或以能人自命,不把他們的盲從或屈從視為自己追求的管理效果,那么在校園內部就不會造成萬馬齊喑的沉寂局面。只有真誠地尊重每一位員工的獨立人格,充分地信任每一位員工的創造才能,自覺、平等、友好地對待每一位教師,充分認識每一個員工潛藏的巨大財富,積極營造能使每一個員工各顯其能、各盡其智、各展其才的輿論氛圍論,才能在學校的良性發展中催生出儲積在他們身上的智慧的蓓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