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州永平縣杉陽鎮興隆村完小學)
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是每個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和必須面對的問題。因為,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成功與否,對于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成敗,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又是衡量每一個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優劣的重要標準。那么,怎樣才能在教學工作中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呢?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里僅就我工作中悟出的一點個人膚淺見解,和廣大同仁切磋交流。
一、關愛并尊重學困生,促使學困生感化
學困生因環境、社會、學校、甚至是個人的心理等因素的影響而產生。大致可分為以下三種:
1.個體因素;
2.家庭因素;
3.學校教育因素。
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是每個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和必須面對的問題。“愛,是教育的靈魂”,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他的座右銘是“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們”。把教師熱愛學生作為“教育的奧秘”,我國教育家夏丐尊也說過:“教育之不能沒有愛,猶如池塘之不能沒有水。”作為教師,既要愛品學兼優的學生,還要關愛尊重后進生。多花點時間去接觸、關心他們,給予他們充分的尊重、理解和信任,那么,學困生的轉化工作將會更加順利。
作為教師我們還應該尊重每一位學生,尤其是學困生。剛踏上工作崗位的那幾年里,我在學生犯錯,而自己又無力解決時經常會溜出一句:“不行你就挨墻,坐到最后去。”說的多了,學生都會認同這樣一個觀點:最后一排是差生坐的位置,誰坐到那兒,肯定是最差的。慢慢的,不管什么原因,只要一個孩子坐到最后一排,他就會逐漸消沉。他已經給自己下了一個定論,他是差的,所以老師讓他坐在最后,再也不管他了。我們這樣做,對教育一個學生起不到絲毫的作用,只會適得其反。我們應該讓學困生感覺到“老師沒有放棄我們,老師很關愛我們”。
二、善于捕捉學困生身上的閃光點,幫助學困生建立自信心
在工作中,首先教師要適時地抓住學困生內心世界和行為表現中閃耀著的“火花”,及時捕捉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并及時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表揚,滿足他們的榮譽感,增強學生自信心。比如,我今年新接手的班級里有一名學生,是學校出了名的學困生,以前教過他的老師對他特別頭疼,曾對我說該生平時不完成作業,還經常逃學,成績極差。通過觀察,我發現他對班集體的一些事情很熱心,我便指定他擔任生活委員,負責領取和發放班級的營養早餐,并經常在班會上表揚他。受到老師的肯定和當眾表揚,他心情愉悅,逐漸改變了不良習慣,課堂上注意力集中了,學習成績逐步有了提高。由此可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培養學困生的自信心,有了這種自信心,學困生就會努力進取,在心理上產生一種積極向上的效應,朝著教師所期望的方向發展。學困生一旦擁有了自信心,也就有了精神支柱和進步的動力。
要想提起學困生學習的興趣,就要多采取鼓勵學困生的辦法,目的在于增強他們的自信心,獲取主動學習的動力。教師要在課堂上,多鼓勵學困生去嘗試,去參與教學活動。當他們有一點進步時,哪怕是很小的進步,都給予及時的肯定、表揚和鼓勵。比如,鼓勵他們大膽朗讀課文、積極回答問題、上臺板演等等。當然,教師要有足夠的提示和耐心,以防止他們遭到失敗,造成心理負擔過重,影響自信心
其次重視心理健康教育,讓學困生走上良性循環的軌道上來。這個很重要,只要學困生心未收回來,再怎么好的教育也是徒勞無功的。學困生逆反心理強,因此改變學困生,從改變心靈開始。在反復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滲透美的思想,陶冶學困生良好的人生觀世界觀,為其奠定良好的學習行為打好心理基礎。
三、重視對學困生的輔導,積極尋找轉化學困生的突破點
1.降低學習要求,激發學習興趣,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樣,沒有不想當優秀生的學生
學生都想學好,都想上進,學困生因為學習成績差,往往有厭學情緒,不完成學習任務的行為,我們不能用同一把尺子去丈量所有學生,可以適當降低對學困生的要求,讓他們在適合于自己的尺度中去找回自己的信心,找回自己的尊嚴,重新燃起學習的興趣。
2.課堂上給他們展示的空間
新課標提倡面向全體學生,課堂教學也應該顧及學困生,問題設計要有一定的梯度,我們可以將一些基礎性的簡單的問題拋給學困生,給他們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千萬不要怕他們回答錯誤或者回答不出來而將他們完全忽視。
3.對學困生幫扶
學困生由于長期的知識斷層、能力斷層,上課時很難跟上進度,全部消化課堂知識。所以對學困生的課后輔導是必須進行的。我們可以利用每天早到校、早修和午休的那段時間,針對學生昨天上課存在的問題,進行及時輔導和梳理,幫助學生掃清前進障礙;還可以建立學生之間一對一“優幫差”學習小組。
四、加強多方合作,多管齊下,齊抓共管,落實對學困生的教育轉化工作
我每學期召開后進生家長會,在會議上家長積極討論,為學生,特別是學困生的教育和轉化工作尋找越來越科學的思路。為了做好家訪工作,我開學伊始,建立了班級學生通訊錄,平時有事電話聯系,力爭一個學期至少家訪一次。我的溫暖傳遞,感動了家長,也感化了我們的學困生,他們與我更加親近。借助家長的力量,充分了解學困生的相關情況,為學困生的轉化提速。對于學困生我傾注了大量心血,張祿同學父母外出打工,是一個留守兒童,每天中午張都在學校就餐,到了放晚學才回家。由于以前沒有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自由散漫,無心學習,常有遲到、無故曠課等現象,上課無精打采,經常走神,不知道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我下決心必須轉變他的學習態度。我從對他的關愛入手,利用下課時間問一些他的生活狀況,天冷了,會提醒他多穿一點衣服,有時看見他衣服沒穿好,或紅領巾沒戴正,及時幫他撫平,弄好。有一次在我的課堂上,他的小臉通紅,昏昏欲睡,一看就是發燒的跡象。我馬上通知了他的爺爺,但他家比較遠,我就先把他帶到了醫院,像對待自己孩子似的帶他看醫生,排隊、拿藥,打點滴,等到他爺爺來了,我的心才踏實。
總之,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道路雖然艱辛,只要我們能刻苦努力,終會有碩果的累積。作為老師,我們要用一顆仁愛之心、寬容之心、欣賞之心,想盡一切辦法,幫助和指導“頑石”般的學生。只要我們始終如一地給予學困生關愛、鼓勵、幫助,每一個學生都有可能成為有用之才。也許,你今天的一分努力是在為明天的一位軍事專家做學習的準備,或許又是一名祖國的領袖?......這難道不是作為教師的期望嗎?我們何樂而不為呢?